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炭業制度規劃調研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情況
我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現已探明煤炭資源總儲量27億噸,保有儲量24.16億噸。其中,省屬礦20.05億噸,市屬礦1.06億噸,縣屬礦3.05億噸。礦區跨越店頭、腰坪、雙龍、倉村4個鄉鎮,總面積1149.0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5.7%。煤炭產業是全縣經濟的支柱產業,煤炭工業實現的稅費占財政預算內收入的70%以上。礦區現有各類礦井32處,年生產能力2200萬噸。其中,省屬礦8處年生產能力1870萬噸;市屬1處,年生產能力30萬噸;縣屬煤礦23處,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縣屬地方煤礦資源整合礦井11處,從2008年8月進入建設階段,建成后生產能力增加135萬噸,按原煤400元/噸的價格計算,年產值可達5.4億元,上繳利稅1.4億元左右。2009年,全縣生產原煤276萬噸,占年計劃260萬噸的106%。銷售原煤萬噸269萬噸,產銷率97.5%。
二、存在問題
1.煤炭工業基礎薄弱。在過去產業政策的指導下,縣屬煤礦大多數是鄉(鎮)、集體、個人投資,資金有限,采煤工藝落后,設備簡陋,技術力量薄弱。隨著煤炭產業政策的調整,對煤礦的安全、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盡管煤炭管理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增強技術力量,提高礦井的設施、裝備水平,但與產業標準仍有一定距離。尤其受雙回路供電、資源條件、資金投入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與標準化、集團化生產還有很大差距,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2.雙回路供電工程實施緩慢,直接影響和制約煤礦產能提升。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年產6萬噸及以上的煤礦必須具備雙回路供電系統,并采用壁式開采。雖經煤炭部門多方努力,省煤炭局已批復了我縣《煤礦雙回路供電方案》,但是由于煤礦雙回路電源建設受省市供電計劃和建設資金難落實的雙重制約,除店頭周圍幾個礦外其余礦的雙回路電源都沒有解決,導致雙回路建設進展緩慢,直接影響生產礦和資源整合礦的產能提升、采煤新工藝推廣和下井作業人員數量核定。電力供應問題已成為制約煤炭產業發展的瓶頸。
3.企業生產經營的周邊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特別是資源整合礦井,因用地、道路等問題經常和周邊村組群眾產生矛盾糾紛。
4.涉煤部門工作作風有待整頓提高。煤礦業主普遍反映涉煤部門檢查過多、過濫。有的涉煤部門在檢查中不是正常的檢查、服務,而是找問題,借機吃、拿、卡、要。同時,一些部門衙門作風嚴重,無論什么事情都要礦長親自接待,導致煤礦主要管理人員整日忙于接待應酬等事務之中,無暇顧及企業的正常管理。部分涉煤部門工作人員上班不按時、不守崗,給煤礦企業辦理正常業務造成不便。
5.礦產資源剩余儲量十分有限,開發利用率低。縣屬的大多數礦山企業處于開采后期,經過幾十年的開采,井下資源開始萎縮。加之在資源劃分中,大量的整裝煤田劃分給省、市企業,留給縣上的整裝煤田少,開采難度大,安全隱患多。根據礦產部門登記,可供開發利用的后續資源非常有限,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勘探后,基本再未進行勘察勘探工作,直接影響資源的接續問題。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由于受資源自身條件和開采技術、工藝等因素的影響,資源回收率、利用率偏低,浪費資源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對薄煤層和資源整合區零星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成為開采技術的攻關突破點。
6.煤能轉化步伐慢,產業鏈條較短。煤能轉化在我縣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僅局限于加工精洗一小部分,產業鏈短,附加值增加緩慢。
7.煤炭開采造成的地質災害日益嚴重。煤礦開采對生態環境必然產生影響和破壞,煤礦開采和生態治理應該是同步的。隨著煤礦的不斷開采,特別是國有企業,對地方地質環境造成的危害非常嚴重。店頭鎮大部分地區、倉村鄉中北部地區地下多被采空,機井斷水、房屋耕地塌陷。隨著采空區的不斷沉陷,引發的地質災害不斷出現。而且多數地質災害問題為省市礦引發,這些礦縣上無權管、難協調,直接影響著群眾的生產、生活,甚至威脅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引發群眾上訪,既影響縣上的正常工作秩序,又給社會穩定帶來隱患。
三、對策和建議
1.堅定“煤炭強縣”發展戰略,建立煤炭產業健康發展機制。煤炭產業是我縣工業的基礎產業。隨著國家對煤炭行業政策的調整,要求我們必須按行業的法規、標準和政策進行完善和發展。在煤炭行業行政管理和技術業務管理機制上,可以借鑒榆林、彬長煤炭工業發展的經驗,走規?;⒓瘓F化的道路,保護和支持發展地方煤礦。同時,要在煤礦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充分抓住煤炭資源整合、雙回路建設機遇,認真做好煤礦擴能改造工作,建設一批高產高效的機械化礦井,使煤炭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加快雙回路供電建設步伐。加大與省、市電力部門的協調與聯系,爭取省、市供電部門的支持,加快雙回路供電電源點建設,盡快解決煤礦雙回路問題。
3.優化投資環境。要教育引導企業與周邊鄉鎮、村組和群眾顧全大局,樹立協作意識,突出互惠互利,共同為全縣經濟發展大局服務。建議由縣政府牽頭,組織經濟發展局、國土資源局、林業局、煤炭局等相關部門和煤礦所在地鄉鎮政府、村組代表,就煤礦用地、道路等問題進行協商,明確煤礦用地、道路權屬和村組應得收益等問題,徹底解決雙方因用地、道路產生的糾紛。
4.切實轉變涉煤部門工作作風。要加強對涉煤部門工作人員的管理、教育、監督,提高管理質量,為企業服好務,為黃陵經濟發展大局服好務。要針對涉煤部門檢查過多、過濫,只檢查不服務等問題進行整頓。紀檢、監察和糾風部門要加強對涉煤部門的監管,對有吃、拿、卡、要等違紀行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為煤礦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5.認真研究解決煤炭產業后續發展問題。要對國有大礦周邊的剩余資源積極協調爭取。要加快后續資源勘探利用步伐,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建立商業性地勘激勵機制等措施,多渠道、全方位爭取各種資本投入,加快對雙龍上畛子區塊煤炭資源的勘查登記工作,為我縣探明更多的煤炭后續資源。
6.加大協調扶持力度,全力支持煤能轉化項目建設。煤能轉化項目在我縣剛剛起步,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很大。要以店頭煤化工園區建設為契機,協調解決好道路、土地、供電、供水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爭取省、市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快兩個煤化工項目的建設速度,力爭早日建成投產,延長煤炭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
7.建立制約機制,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煤炭產業的發展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要通過與省、市協調,按照“誰開發、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制定出臺有關地方政策規定,對因煤炭生產引發的地質災害和環境問題,作出明確的治理要求,從政策上建立制約機制,杜絕地質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