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普刊的辦刊要求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普期刊主要任務是為了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農業類科普期刊作為科普期刊的一個分支,是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的有效載體,其讀者對象主要為農民、農機推廣工作者、農業院校師生。近些年,農業產業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日趨普及,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以提高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水平,作為傳統媒體的農業科普期刊卻沒有順勢取得長足的發展,反而出現了發行量下降,刊物種類和數量逐年減少的局面。
1農業科普類期刊面臨的現狀
(1)農業科普期刊內容逐漸豐富
農業科普期刊主要讀者以實用有效、定價低廉、通俗易懂以及符合農業生產的時令為主要特色,讀者對象為廣大農業工作者。在農業科普期刊的發展初期,大眾化的讀者定位給農業科普類期刊帶來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農業科普期刊發行數量逐年增長,發行量多的甚至達到百萬份。每個省、市(區)幾乎都有自己主辦的農業技術推廣刊物。初期,農業科普期刊主要刊載的文章以新作物品種種植、畜牧養殖等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和推廣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產品逐步進入買方市場,為配合農副產品的銷售和推廣,大多數農業類科普期刊增加了廣告和信息等相應的市場行情欄目。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刊物又增加了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法律、就業等方面的內容,而農業、生產需求的不斷擴大,刊物刊載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種植養殖到相關的政策法規,從農民生產生活到相關的信息廣告,農業科普期刊的內容面面俱到。
(2)農業科普期刊發行量逐年下降
農業科普期刊的發行量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閱讀需求的大幅減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大多數農業科技知識可以通過農業科技網絡查閱學習,對傳統的紙質媒體的農業科普期刊的需求逐年減少;二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和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留守農村承擔農業生產的老弱婦孺,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數習慣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操作方式,學習新技術的熱情不高;三是科技需求不足。雖然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設備,新技術推廣服務的投入,但農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所占比例依然不高。科技對農民的收入被弱化,大多數農民選擇外出務工而不是學習來增加收入;四是農村發行宣傳難度大,發行費用偏高。受地域限制,農村郵遞設施設備還不完善,到村的包裹信件郵遞時間長,丟失現象時常發生,嚴重影響了刊物的訂閱。
2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對科普類期刊提出了市場細分的要求
農業科普期刊強調實用性,基層農業工作者是刊物的主要讀者。讀者訂閱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所以農業科普期刊所刊載的內容要與實際的農業生產相結合。當今,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國家鼓勵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加大了相關財政項目資金投放力度,加快了財政對農業補助的管理制度。從單一的農戶小規模經營模式到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規模化經營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規模化的經營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精細分工。傳統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逐步獨立出來,成為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新的農業生產方式要求農業從業者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專而精,農業從業者對科技的需求也從傳統的“大而全”逐步變為“小而精”,對農業知識的需求也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農業科普類期刊從以前的“廣而全”的面面俱到做到“小而精”針對性強的知識普及。
3細分讀者市場,加快農業科普期刊的發展
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科普期刊的讀者也形成了不同的群體,為了建立穩固的讀者群體和更好地適應讀者的閱讀需求,期刊也要做到讀者市場的細分。以一部分讀者的閱讀需求為基礎,做到刊物的細分。通過細分讀者市場,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避免雷同,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建立穩定的讀者群體。通過讀者群體的細分,刊物的定位也更加明確,所刊載的內容也更有目的性,會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期刊的廣告效果也更加明確,可以為廣告商帶來更多的效益和回報,從而吸引更多的廣告信息,增加期刊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