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語文教師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人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通過進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更加堅定了決心,“科學發展觀”是我國今后各項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之一。我們應該進一步努力學習和積極研究“科學發展觀”,并用來指導具體的語文教育工作,發現、分析和解決語文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
一、科學發展觀的含義
“科學發展觀”內涵十分豐富,是對傳統發展觀的揚棄和超越。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二、語文教育的現狀
語文教育的總體情況:從教材方面說,文學性,典范性越來越低;從教法方面說,基本上是滿堂講,每天布置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從考評方面說,基本上是考死記硬背的結果,連作文也基本上千篇一律,能說會寫的越來越少,對語文感興趣的越來越少,語文成績普遍呈下降趨勢。一份公開的語文教學情況調查報告得出這樣幾個結論:
1、同時讓學生將語數外三科按喜歡的程度依次排隊。結果,數學占第一位的為62.5%,外語占第一位的為22.9%,語文占第一位的為14.6%。
2、70%的學生認為沒有語文課也能學好語文。
3、所有同學中表示“很喜歡”語文的只占5.51%,這些學生大都是文學愛好者,從小就喜歡讀書,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然而這些學生在選擇喜歡原因時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自身,他們認為課堂教學不能帶給他們多少有益的東西,他們一致認為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都來自于課外的廣泛閱讀和學習。
這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嗎?
三、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語文教育中具體措施
首先,以人為本。這既是科學發展觀的標志,也是語文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語文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內涵是很豐富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擇教材、教法及考評方式時必須符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要求,充分調動和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不能像過去那樣基本上不去考慮這些問題,而把行政或專家的意圖當作選擇的主要依據甚至唯一理由。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在“師道尊嚴”的影響下,學生只能聽老師的,教材上寫的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不可更改,既忽視了他們的特點和要求,也常常無視他們的經驗和意見。第二,所選擇的教材、教法及考評方式必須有利于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決不能損害他們的健康,阻礙他們的發展。因為發展不僅需要知識和能力,還需要強壯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師要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著眼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凈化他們的心靈,升華他們的情感,完善他們的人格,引導他們關心社會、學會生活、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第三,所選擇的教材教法及考評方式必須有利于培養和增強青少年成長所必備的各種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閱讀教學要提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意見,作文教學提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注重發現學生的有價值的思想火花,發展他們的語文個性,語文教育評價要堅持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智商與情商并重的原則,決不能僅僅是記住有關知識,考到較高的分數而已。
其次,全面、協調發展。我國以往的語文教育,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片面強調某一方面,語文教育的四大板塊-—聽、說、讀、寫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進行科學、適度、有效的訓練。不少老師都會在學生考完試后,很生氣地說:“這些都是練過很多遍的,他就是不會做。真是氣死人!”寫的訓練相對較多,但往往局限于應試訓練,依樣畫葫蘆的多,發乎情,感于義,求真務實,富有情趣的十分少。其實,不僅聽、說、讀、寫的能力要全面發展,學生的知、情、意、行的發展也要全面發展。“知”包括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情”是指情感修養,“意”是指意志品質,“行”是指實踐能力。語文教育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得學生的聽、說、讀、寫和知、情、意、行各方面全面、協調發展起來。
第三,可持續發展。一是聽、說、讀(包括記)、寫都不能偏廢,也不能孤立起來,而要相互結合、統一起來。聽、說、讀(包括記)、寫的融合訓練比單項訓練效果好得多,結合得好,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要豐富起來、結合起來,現在特別要強化的是語文實踐活動,包括課堂上聽、說、讀、寫的具體過程。過去一直很重視理性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卻忽視了感性認識的獲得、積累和發揮,而這正是最鮮活、最令人激動、最刻骨銘心的知識,是最能吸引學生投入進去,而且樂此不疲的。三是文與道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