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某鎮年度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面對“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的風險,我鎮深入貫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州市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統籌兼顧、壓實責任、強化措施,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打好經濟發展推進戰,做到“三戰”齊打,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將我鎮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疫情防控。認真學習貫徹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州市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統籌認識到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統籌聯防聯控疫情防控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科學安排脫貧攻堅工作,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大考驗,聚焦脫貧攻堅薄弱環節,補齊短板、夯實基礎,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和脫貧攻堅戰。
2、強化駐村幫扶,抓實抓細工作。一是在疫情發生時,各駐村隊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前線,利用喇叭、音響等設備,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督促外出返鄉人員做好居家自我隔離,每天定時測量體溫,提高貧困群眾自我保護意識。二是重點關注貧困戶的“不愁吃、不愁穿”問題,對每個貧困戶家中儲備的糧食和蔬菜、過冬衣物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摸底。三是根據每戶實際情況,制定2020年詳細幫扶措施,抓實抓細脫貧和鞏固提升舉措,確保實現精準幫扶。
3、強化政策保障,編密保障底線。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全面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措施,筑牢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防線。
4、突出產業就業,確保群眾增收。一是打響現代特色農業品牌。以舍聯村為龍頭,著力打造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青花椒基地1000畝,產量達70萬斤,預計收入達980萬元,實施后實現項目區農戶人均增收3000元,村集體經濟增加5至10萬元,其中覆蓋了全村28戶貧困戶,覆蓋率100%。大力發展仙桃、龍包等特色優勢農產品185畝,預計實現經濟收入20萬元,農戶人均增收245元,村集體經濟增加20萬元,同時積極開展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主要內容的“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產品商標注冊。有效推進羊肚菌規模發展,規模發展羊肚菌種植達940畝,產值達18.8萬余斤,實現經濟收入940余萬元。二是推進中藏藥資源開發。干溝村示范發展重樓中藥材種植業,目前已帶動發展4家合作社,種植面積達300余畝,預計畝產500余斤、收入達到0.33億元,并輻射帶動野壩村、勒樹村發展重樓種植業。三是發展電商促農村增收。搭建共享平臺,推介特色產品。組織利用郵政系統、各銷售企業網的特色和優勢,加強產銷信息對接,利用微信、qq、抖音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售賣廣告,幫助貧困黨員兜售土雞、土雞蛋、核桃、仙桃、花椒等土特產共計18萬余元。四是大力促進貧困戶就業??茖W精準介紹貧困戶到企業和外地企業就業,積極落實就業補助政策。堅持把就業創業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組織參加就業培訓、農技知識培訓、外出學習種植技術300人次,以示范創建為抓手,輻射帶動貧困戶實現創業和就業。
5、探索防貧舉措,鞏固脫貧成效。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預警監測,全面完成“大排查”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常態化開展扶貧對象“回頭看”“回頭幫”,確保了我鎮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20年持續穩定達到脫貧退出標準,有效防止出現新的絕對貧困,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掉一人”,奪取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實施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問題
一是地處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的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很難形成規模,又缺乏龍頭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無競爭優勢。二是部分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我鎮部分貧困戶致貧原因為因病、缺勞力,只能靠政策兜底來扶持,部分貧困戶缺乏資金、缺乏生產技能、缺乏營銷門路。三是缺少專業的技術指導。四是非貧困村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無法帶動貧困戶增收。五是牛棚子村搬遷安置滯后,導致“一低五有”硬件設施不達標、使用產業周轉金建立了集體合作社,但因回遷安置滯后,集體經濟見不到效益。六是野壩村16戶貧困戶新建住房因成勘院未規劃,至今未啟動建設。七是移民安置后收入來源不穩定。
三、下步打算
(一)進一步突出產業扶貧重點。謀化好產業發展思路,繼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依托青花椒、重樓等重點產業清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完善“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做出“特色”。理清思路,找清致富帶頭人,推動各類到鎮到戶扶貧項目資金落地,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努力做到鎮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二)加快移民村安置建設。針對安置點建設滯后問題已反饋給市扶貧移民局、折東片區移民指揮部、大唐公司,要求加快牛棚子、野壩安置點建設工作。
(三)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防返貧致貧上下功夫。加大對我鎮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工作,積極排查可能有致貧、返貧風險的群眾,并針對其具體情況給予生活、生產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生活援助等。守住”防返貧”這條底線堅決不被突破。村鎮多與外界溝通,多對接,多找出路,打開銷售渠道,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科學合理規劃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完善產業布局,使產業達到持續增收。
(四)大力發展鄉村振興建設。以鎮舍聯村為點,推進黨建示范引領,打造全鎮示范亮點村,帶動全鎮其余各村統籌發展。一是以“黨建+產業”為抓手,結合舍聯村花椒和仙桃種植,提升該村產業經濟和鄉村旅游同步發展;二是以“黨建+培養”為方向,在舍聯村培訓培養一批生產能手,致富能手,因地制宜帶動一批產業發展滯后村,大力發展鎮農業產業,帶領廣大群眾致富增收;三是“黨建+互聯網”為平臺,利用浙江趕街、扶貧832、盒馬鮮生成都線下超市等多個線上扶貧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四是以“黨建+文化”為依托,以旅游資源及人文資源為內容,拍攝一部文化宣傳片,做大廣告效應,從而帶動鎮整體產業鏈發展。
(五)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激發貧困戶發展內生動力,幫助樹立自力更生意識,增強脫貧奔康信心。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明確干部幫扶職責,落實貧困戶主體責任。
(六)大力開展開發式扶貧。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一是要大力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引導群眾外出務工。拓寬貧困戶收入渠道,二發展集體經濟,依托鄉村振興,因地制宜,引導當地民眾發展種養殖業、環湖旅游經濟、增強村集體對農戶增收的服務和帶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