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政府促經濟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縣人民政府:2009年1—9月以來,天星鎮人民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鎮人民政府始終按照縣委、縣政府實施“四大戰略”、建設“四大基地”的發展思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目標,立足實際,打基礎、調結構、壯支柱、興科教、控人口,創建一個氛圍(平安和諧新天星),建好“兩個基地”(肉禽蔬菜基地和物資集散基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現將第三重點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一)以“三農”工作為核心,推動農村經濟增長新突破。農業增產、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核心和主題。1—9月年來,鎮政府切實貫徹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糧、興煙、強畜、增菜為目標,緊緊圍繞天星肉禽蔬菜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我鎮自然資源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早”的理念,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轉移、扶貧開發力度、農業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工作,推進全鎮農業農村工作新突破,力爭09年末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00元以上,使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60元以上。為確保以上目標的實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以科技措施為突破,確保糧食增產增收。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安天下的產業。鎮人民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產擺到重要的工作位置,狠抓各項科技措施的推廣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強后勁,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工作力度,以良種、良法為突破口,科技示范樣板為支撐,擴大種植面積,實現糧食播種面積達10.99萬畝,力爭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2033.2萬公斤以上,比2008年增長4.1%,穩步提高糧食生產水平。1—9月以來,完成大春13000畝馬鈴薯種植、玉米良種推廣55000公斤、推廣玉米地膜6000畝,在岔彝、天綠、天沿、天斜等公路沿線全面實施“百里科技長廊”樣板工程,完成玉米樣板種植10000畝,實現了4.8萬畝玉米種植面積,推廣水稻雜交良種16200公斤,實現9780畝水稻種植;完成晚秋作物種植28000畝。目前,正積極組織大春作物搶收工作及小春作物種植前期工作。2.以小區示范為帶動,穩步推進畜牧業健康發展。緊緊抓住畜牧示范區建設契機,把畜牧發展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切實抓好肉禽基地建設和仔豬基地建設,以扶持大戶養殖為重點,加大資金、人力投入,加強防疫、市場監管等政策及科技措施的落實,鞏固畜牧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鞏固以祥云村科學養殖示范小區、天星村徐茂林生物發酵圈舍肥豬養殖場等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的具有帶動性的畜牧養殖示范點,打造天星無公害原生態肉禽品牌,穩步推進畜牧業健康發展。1—9月,全鎮大牲畜存欄7515頭,大牲畜出欄489頭(匹),羊存欄11468只,羊出欄2094只,生豬存欄31888頭,出欄31127頭,出欄家禽33094只,禽蛋產量164.56噸。預計2009年全鎮可實現畜禽出欄147600頭(匹、只),其中肥豬出欄46000頭,實現肉蛋總產量5760噸,增長8%,群眾年獲純收入1300余萬元,僅畜牧業一項產業可實現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以上。3.切實加大煙區種植力度,穩定烤煙生產。按照“鞏固老區,適當發展適宜新區”的原則,辦好斜文省級優質樣板煙基地,加強指導,強化科技,提高水平,以科技促增收,狠抓育苗,田間管理,新式烤房建設,煙葉烘烤及收購等重要環節,完成3150畝烤煙種植任務,目前,煙葉收購基本過半,完成煙葉收購53旦。4.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優勢產業發展。堅持把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為重點,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勢產業。一是繼續在低熱河谷地帶海馬、田家灣、苦姜坪、金瓜、大水溝等五大片區擴展種植范圍,適當開辟南甸、沿河等新區,大力發展反季蔬菜產業,樹好“寸金黃瓜”等特色品牌,逐步由小而全,品種種植向規?;a業化發展,不斷壯大蔬菜產業。完成棚膜蔬菜7500余畝,比08年新增種植面積800畝,僅冬早蔬菜實現3000余萬元以上產值;
二是在二半山區發展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在生姜、魔芋等特色產業上狠下功夫,完成生姜基地建設2000畝、魔芋基地建設2000畝,小米辣基地500畝;三是在高山片區大力發展畜牧和以核桃產業為主的特色林果,形成畜牧、林果產業帶,向一村一品發展,打造全鎮各具特色的產業帶;四是竭力引進一至二家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帶動農特產業規?;l展,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逐步培養3—5名農產品經紀人、力爭建設蔬菜交易市場,樹好地方特色品牌,肉禽蔬菜基地和物資集散基地建設逐步實現。5.加大資源保護力度,使林業、生態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鎮政府緊緊抓住“林權制度改革”的大好契機,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努力搞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大執法力度,對現有森林和荒山進行依法管理和合理經營,嚴厲查處亂砍濫伐和捕殺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使我鎮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二是切實加強林政管理和護林防火工作,發現火情,及時啟動森林防火預案,嚴格落實責任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防火安全工作落實到位,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三是完成了林改掃尾工作,輸機打證工作基本結束;四是加大核桃基地建設力度,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林產業,計劃全年種植核桃9100畝,現已在綠南、斜文、安樂、打瓦等村完成6700畝核桃種植,同時,加大安樂村桃子、枇杷和打瓦村柑橘等水果產業發展力度,示范帶動全鎮干果、水果等新特產業快速發展;五是落實責任、強化目標、突出重點,確保按時完成林改主體工作。目前,全鎮主體林改通過市級驗收,進入整改復查階段。6.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穩固農業生產之基。一是完成中央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新解決8700余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完成綠南片區開發377萬元的以工代賑項目工程。三是完成天星西堰渠總規劃700余萬元的修建性規劃,積極爭取年內實現300萬的項目實施。7.強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深度,挖掘新的就業渠道。為有力回擊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緩解勞務輸出壓力,盡最大努力做好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實現務工創收。一是利用返鄉農民工高峰期為契機,以提高務工能力水平為根本,大勢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提高勞動技能,增強再就業能力;二是大力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以農村小額信貸為依托,放寬政策,發展一批致富帶頭人,增加就業機會。目前完成了3900人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全鎮有20余名返鄉青年留鄉開始創業。8.以增強造血功能為重點,在扶貧開發上求突破。因地制宜,采取針對性的扶貧措施,集中力量,攻克難點,落實掛鉤扶貧幫扶責任,從重點產業上布局,改變輸血式扶貧上下功夫。一是抓好整村推進,采取易地安置、信貸扶貧、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等形式引導群眾脫貧致富;二是創新結對幫扶形式,豐富幫扶內函,積極協調配合好市縣掛鉤幫扶部門,加大力度,逐步建立扶貧長效機制,達到實施一村,脫貧一村,鞏固一村,發展一村的目的;
三是嚴格管理,強化進度,切實抓好08年18個扶貧工程在建項目;四是做深、做細全鎮貧困人口統計工作,擠干水分,真實反映農村貧困狀況;五是有力推進80戶茅草房改建工作;六是積極組織好2010年扶貧項目規劃。(二)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入,有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采取主動出擊、積極爭取的形式,強化項目資金投入,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保持水電開發建設現有成效,進一步完善做好協調工作。抓緊實施好投資3個億的廟林電站后期工程,10月低工程將全面結束;積極協助大唐國際建設投資7個億的洛澤河下游大水溝和麻柳灣等兩個梯級電站建設;做好營盤河一期電站投產后的協調管理工作和二期工程的協調工作。利用以上電力設施優勢,提升我鎮的資源利用率,在發展電礦結合上和改善生態建設上發揮積極作用。二是完成了羅漢壩病險水庫加固掃尾工程,確保農業生產灌溉用水。三是促進交通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交通優勢。目前岔彝公路竣工投入使用;投資200余萬元的天斜、天綠兩條農村通達改造工程順利竣工投入使用;完成由省委政法委協調投資100萬建設的沿河村龍興公路樣板工程;積極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采取政府引導,村組主導,群眾參與的原則,完成17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實現工程總投資達256.16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達125.3萬元,極大地促進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積極協助縣政府申報彝岔二級專線建設,進一步提高我鎮交通區位優勢,促進物資集散地建設。四是強化市政工程建設投入,提升集鎮服務功能。做好凈水處理廠竣工后的投入使用中的管理工作,抓緊實施中央09年第三批擴大內需投入300萬元的集鎮供水二期管網改造工程,完成管道溝開挖1500米;投資420余萬的政府新辦公大樓建設主體工程12月低竣工可投入使用,辦公條件很快會得到改善;引資建設的南馬砍臨時停車場和臨時農貿市場正式營運,有效緩解集鎮交通和市場壓力;完成天星鎮政府駐地至鎮完小路面0.8公里硬化工程。五是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緊緊抓住我鎮列入全省20個重點小城鎮建設之一和被縣委、政府列為全縣三大工業園區之一的機遇,快速推進小城鎮建設,把發展小城鎮作為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戰略來抓,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通過努力,新區建設正式啟動,其中田壩小區完成設計、地勘等前期工作,下部將進入實質建設階段,預計可實現年內投資1500萬元。(三)穩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注重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1.加快教育綜合改革步伐,有效鞏固“兩基”成果。繼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抓緊實施好在建學校設施建設,加強師風師德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鞏固“兩基”提高成果,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春秋兩學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2.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堅持“天天抓、步步緊、不放松”工作方式,嚴格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落實“一放二扎”,強化醫學監護和補救措施的落實,嚴格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以魚孔、青杠兩村為示點,積極探索村民自治的計生管理新機制;加大對模范生育戶的扶持力度,認真落實“獎、優、免、補”政策,樹立良好導向,生育觀念逐漸加強,全鎮群眾素質得到有效提高。按照全縣計生工作的總體部署,從去年10月---今年9月,完成五術合計717例,其中三術678例,結扎214例,二扎146例;完成一孩放環461例;醫學監護3次,監護率95%;魚孔、青杠兩村計劃生育村民自治試點村建設有序推進。3.進一步推進衛生事業機制改革,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一是加強領導,強化措施,順利推進2010年新農合籌資工作?;I資工作開展以來,已完成70%籌資任務,同時強化措施,加強對全鎮兩個衛生院、16個衛生室管理,提高醫療衛生院服務功能,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二是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切實做好疾病防控宣傳工作,開展了以“不讓艾滋病進我家”和防控甲型H1N1為主題的專題培訓活動,加強對“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行病毒等知識的宣傳,提高全民預防的意識,增加了預防信心;三是切實抓好衛生防疫和保健工作,確保0-7周歲的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98%以上;四是加強動物免疫力度,做好春秋季兩季防疫工作和狂犬疫苗防治工作;五是成立機構,完善制度,順利啟動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工作開展以來,已有200余戶580名居民踴躍參保。3.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改善民居環境。為創造理想的人文環境和民居環境,以天星集鎮全省重點小集鎮建設之一為契機,全面整治集鎮“八大”秩序,積極爭取資金投入,改善集鎮功能,提升品牌效益,建設理想的人居環境。一是組織水管站等單位對全鎮范圍內的飲水資源和河道安全隱患做了初步統計和全面檢查;二是加大山體、大氣、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治理,邀請有關部門專家對礦山、企業、工廠排污設施進行實體檢查,有效查處和整治不達標排污單位;三是積極組織參與“七彩云南秀美昭通大關保護行動”,廣泛宣傳保護環境,保護資源,美化家園。四是成立了15人組成的天星鎮綜合執法大隊,每天實行8小時巡邏,對集鎮交通主干道實行綜合管制,對亂停、亂放、亂堆、亂占等現象進行了徹底整治,進一步規范交通秩序,提升集鎮窗口形象。(四)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確?!捌桨蔡煨恰遍L足發展。全面推進“平安天星創建”活動,完善三個滾動排查機制,筑牢防控網絡體系;堅持“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打擊”的方針,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做到打防并舉,確保一方平安;樹立“預防為主、安全第
一、責任重于泰山”的觀念,嚴厲整治礦山、交通和集鎮消防安全,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強化措施,維護穩定,確保60周年國慶慶典活動順利進行。(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打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縣委、政府提出“四強新村”建設要求,我鎮從實際出發,著眼當前,展望未來。一是對“十一五”期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了認真的再研究和再分析,并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確定了具體的發展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尤其是集鎮周邊天星、安樂、祥云三村14個村民小組作為“四強新村”試點重點規劃,5年內通過部門整合將實現1億以上的投入實施新村建設,最終達到“四強”:即“支柱產業強、基礎設施強、民主管理強、支農體系強”,使天星鎮集鎮周邊村組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健全、風俗習慣文明及新農村、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綜合示范區的目標;二是進一步加大第三批新農村指導員的管理力度,強化新農村指導員不僅要親自駐村指導,而且要帶得來資金,幫助爭取項目,真正發揮作用;三是切實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強化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講文明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提高村民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四是轉變政府服務職能,倡導村民自治,通過政府引導,采取村民自治組織形式,繼續發揮“協會”和農村經合組織的作用,多形式的形成農戶+協會(經合組織)+市場的生產經營格局。(六)以完善社保體系為保障,妥善解決民生問題。始終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一是進一步完善社保和民政工作體系,切實關懷和幫助弱勢群體。切實關心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認真落實城鎮低保和農村低保政策,保障城鎮低收入人口231戶391人,月保障金額6.3972萬元;保障農村低收入人口4100戶4410人,月保障金額22.0500萬元元。二是扎實抓好防災減災體系,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完善地震、森林防火、防汛、公共突發事件等應急預案;落實好災情報告、信息保送等相關制度,嚴控目標管理,強化宣傳,提高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防范于未然。三是扎實抓好農村抗震民居工建設程。通過努力,200戶任務已經由農戶通過貸款等形式建設完畢,但由于上級政府補助資金不到位,群眾急需幫助,亟待幫組解決。(七)強化政府自身建設,打造陽光政府。鎮政府始終堅持把政府自身建設作為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來抓。一是結合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的實施,以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水平為突破口,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按照縣政府打造陽光政府的統一部署,及時落實96128接線員和政府信息查詢員,在六月中旬正式開通了96128服務熱線和政府信息查詢平臺,進一步提升和擴寬了政府服務能力和范圍。二是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極大地更新全鎮干部職工服務觀念和服務意識,提高了為民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干群關系得到進一步融洽,形成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存在問題(一)國民生產總值、農民增收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較慢,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二)農村貧困面大、程度深,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扶貧任務依然艱巨。(三)農業產品結構單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較慢。(四)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面大,村民自治形式任重道遠。(五)集鎮基礎建設薄弱,小城鎮建面臨許多困難。(六)保安設防工程建設資金短缺,時間、進度、質量要求高,有一定難度。(七)農村醫療合作籌資起步早,部分群眾接受度還不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一)繼續堅持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狠抓農業生產田間管理,以提高科技生產水平為著力點,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二)以調整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以“四強新村”建設為重點,著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帶動農村快速發展。(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小集鎮建設步伐。(四)調整種植結構,抓好小春作物種植和冬季農業開發。(五)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六)加強投資環境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七)切實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八)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安全生產工作不放松,促進“平安天星”建設長足發展。(九)強化陽光政府建設,提高政府自身服務質量,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