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務局人員安排管理規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職能調整
在原地區行署貿易經濟合作處職能的基礎上調整如下:
(一)劃入的職能
1原行署貿易經濟合作處的職能。
2、原行署經貿處的內貿管理、對外經濟協調、產業損害調查和重要工業品、原材料進出口計劃的組織實施,以及機電產品進出口管理等職能。
3、原行署發展計劃處組織實施農產品進出口計劃等職能。
4、原行署經貿處承擔的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能。
5、原行署經貿處承擔的成品油市場監督管理的職能和拍賣、典當、租賃、汽車市場、舊機動車市場管理職能。
(二)轉變的職能
1、局機關在直屬企業改制完成后,不再管理企業,實行行業管理,服務企業,監控市場,對社會各種經濟成份商貿企業管理,提供服務。
2、按照省上外貿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審批權逐步下放的原則實行登記備案制。
二、主要職責
根據以上職能的調整,市商務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實施全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外商投資和商品流通、飲食服務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規;研究擬定全市內外貿、經濟合作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二)調查研究流通行業重大問題,提出政策建議:負責對食鹽、成品油、酒類等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負責拍賣、典當、租賃、汽車市場、舊機動車市場、舊貨流通活動的監督管理;負責石油成品油批發、倉儲、零售經營資格的初審上報。
(三)擬定和執行全市對外技術貿易進出口發展規劃和措施;管理技術引進、設備進出口和國際招標,管理國家限制出口的技術,執行國家出口管理政策。
(四)宏觀管理全市對外招商引資工作:執行外商投資的管理規章,核準國家規定的限制出口、限制投資和涉及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負責全市對外經濟合作工作;執行對外經濟合作的政策、規章;指導和監督對外援助、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境外投資等業務;負責爭取和接受聯合國、友好國家多、雙邊無償援助項目申報、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核準審批外商投資項目的合同、章程及變更;參與制定外商投資的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
(五)負責市內臨時出境團(組)和人員的審核報批工作:負責審核報批設在本市的外商、僑商和港澳廠商的常設代表機構,會同有關部門處理對外經貿活動中發生的涉外事件。
(六)貫徹執行全市商品流通、飲食服務業的發展規劃、行業規章、標準;負責全市貿易產業政策的協調執行,維護行業公開競爭秩序;推進流通體制和營銷方式的改革;負責商品流通產業的科技進步工作,促進商品流通產業的現代化。
(七)負責全市商品市場形勢的分析預測,提出調控市場運行的政策建議;組織實施肉、糖、菜、食鹽等關系人民生活的重要商品的市場調節儲備、風險基金管理和各種救災物資的儲備;負責民族貿易工作。
(八)組織協調內外貿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論證立項;負責全市區域性批發市場和大型營銷設施的規劃;監督管理各類消費品專業市場的規范運營;負責對國家、省上投資及劃撥的調控資金、專項資金的監督使用;參與管理出口退稅工作。
(九)負責全市商品流通、飲食服務和流通加工行業質量體系認證、達標管理;負責行業的職業分類培訓、專業技術人員上崗執業資格的申報認定等工作。
(十)負責全市國內外經貿交易會、展銷會、展覽會、洽談會的審核、報批及管理工作;負責本系統行業協會、研究會、商會、學會等社會團體的管理工作。
(十一)宏觀指導各縣及市直各部門對外經貿工作;對全市各類進出口企業和其他外貿企業實行行業指導;歸口管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市支會、市國際商會;協調招商引資工作。
(十二)對拍賣業(不涉及國有工業企業破產拍賣)實行管理;負責對賓館、飯店、餐館評定等級;承擔市飯店協會的日常工作。
(十三)承辦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和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市商務局設5個職能科.
1、人事秘書科
負責機關的綜合協調工作,處理局機關日常政務;負責局機關文秘、新聞、對外宣傳、政務信息、機要、保密、檔案、信訪、提案督辦、政策法規等工作;負責局機關財務、住房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的執行;負責局機關接待、安全保衛和后勤服務工作;承辦局機關公務員管理工作;負責職工培訓和教育工作;負責統戰、僑務、國家安全等工作;負責管理局機關離退休人員;負責局機關各類會議的會務、記錄及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
2、外經貿科
貫徹中央、省、市的外經貿政策,指導全市外貿和外經業務工作,編制、上報、下達全市中長期外貿發展規劃,核準申報全市外貿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科研院所獲取進出口自營權;審核報批“三資企業”及總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下的非限制類外商投資項目合同、章程及“多、雙邊援助”、“勞務合作”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并檢查、督促各項目的執行;負責全市外經貿團(組)赴境內外的考察、洽談、培訓和友好交往,參與接待來我市考察、洽談、交流的境內外外經貿團組;負責本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際商會)的日常工作:組織舉辦本市在國內外的外經貿業務洽談、交易會,落實簽約項目的實施工作;負責實施農產品進出口計劃和重要工業品、原材料進出口計劃;負責市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年審、年檢工作。
3、內貿科
執行商品流通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消費品市場的運行規則、管理辦法;組織實施肉、糖、菜、食鹽等關系人民生活的重要商品的市場調節及分級儲備和風險基金管理;負責商品流通信息工作:負責各種經濟成份的餐飲業、賓館飯店業、洗浴業、美容美發業、洗染業等行業的監督管理及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負責對賓館、飯店餐館評定等級;負責全市大中型營銷設施的規劃布局,組織對重大項目的論證立項;研究新興營銷手段并推廣實施;負責倉儲行業的業務指導;負責全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對全市拍賣業、典當業、租賃業、舊貨業的行業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執業資格申報認定工作;負責對全市生豬定點屠宰、冷藏加工、食品加工等行業的監督管理;負責本行業評先表彰工作;歸口管理行業中介組織和社團;負責有關會計、統計法規、條例在本行業的貫徹執行;負責國家有關調控資金、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編制預決算;匯總全系統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運作情況,匯總審編會計決算。
4、酒類管理稽查科
負責對全市酒類商品生產、流通的監督管理工作,執行《省酒類商品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提出酒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名優品牌的意見;負責酒類商品的市場分析預測;協調指導各縣(區)酒類商品管理部門的業務工作;負責酒類生產許可證的審報和批發許可證的審核、發放并建檔立案;承辦全市酒類商品市場秩序的整頓規范工作;負責酒類執法的監督、檢查和酒類商品的打假工作及酒類商品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辦理酒類商品案件爭議的行政復議工作;協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對生產、銷售的酒類商品進行檢查監督,對進入市場的酒類商品進行認定檢測。
5、市場監管科
研究分析流通市場的供求狀況,做好行業重要商品供求總量的平衡;協調各部門、行業和企業間的橫向經濟聯合與技術協作;承擔內貿管理的職能:承擔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成品油市場的監督管理和廢舊汽車拆卸交易管理。
紀檢、監察機構按有關規定設置。
四、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市商務局機關人員編制31名(含原行署經濟貿易處劃轉3名事業編制),其中行政編制13名、事業編制18名。
領導職數:局長1名、副局長3名,紀檢組長1名,酒類商品管理局副縣級專職副局長1名,科級干部職數9名。
非領導職務職數按有關規定另行核定。
根據“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規定,原行署經濟貿易處3名工作人員隨編制劃轉到市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