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法學教育實踐平臺建設的舉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現高?!獙崉詹块T優質法學資源共享
法學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法學教育需從實踐訓練開始,這需要一大批既有深厚法律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參與,但由于受到傳統理論教學的影響,目前各校普遍缺乏實踐型師資。與校外實務部門合作、建立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則可有效緩解這一難題。校外實務部門中法律實務人才較多,學生進入部門工作后,基本可以形成“一對一”教學對子,加之有大量真實的法律案件可供承辦,學生能夠得到充分實踐訓練,從而大大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與此同時,實務部門的法律人士在司法實踐中也常常會遇上一些理論難題,他們也可以通過法學教育實踐基地這一平臺與高校法學教師進行理論研討,及時有效解決問題,實現高?!獙崉詹块T優質法學資源共享。
二、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國內法學院(系)大都建立起自己的法學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法律實踐機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具體如下:
(一)校內實踐基地建設面臨重重困難創建與管理校內法學教育實踐基地是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受各種因素限制,目前校內基地建設面臨重重困難:從硬件上說,興建完善的校內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實驗室),日常維護、設備更新以及日常事務管理都需要學校大量經費投入。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文科類的實踐經費投入相對理工科而言較少,故而法學院(系)尤其地方普通高校建立完善的校內法學教育實踐基地難度較大。從軟件上說,校內教學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實效需要大批實踐型教師的參與。由于現今高校教師考評制度過分強調科研,大部分教師將主要精力用于學術研究之上,實踐技能相對薄弱;加之實踐課程本身缺乏科學的獎懲評價體系,不少法學教師將實踐課視為負擔,避之不及。
(二)校外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流于形式,缺乏深度合作在校外法學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現象突出。校外法律實務部門基于自身利益和工作性質考慮,往往不愿對基地建設作過多投入。學生來到部門實習時,指導老師往往只是安排他們干點雜活,諸如打打字、裝裝卷宗等等;甚至有些部門怕惹麻煩,干脆給學生安排一個會議室,讓他們自己看看書,準備考試。如此以來,學生去基地學習的熱情明顯降低,實踐效果不佳。此外,實踐形式單一也是基地建設所存在的問題之一。如今,各大政法院校建立的校外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大多數情況下僅備畢業實習之用。高校與實務部門缺乏多領域、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往往是畢業實習結束后高校與實務部門再無溝通,即便有理論研討、實踐交流也只是蜻蜓點水而已,不能長期深入開展合作。
(三)學生管理難度較大在校外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管理難度較大。由于法學院(系)招生規模大,學生人數眾多,這么多的學生散落在一個個校外實踐點上,學生管理難度很大:一方面由于學生分散,校內帶隊指導老師想第一時間了解每個學生動態十分困難,常常是學生的問題出現有一段時間,校內指導老師才得知這一情況,工作十分被動;另一方面,有些實務部門的指導老師對學生疏于管理,學生去基地上學習顯得十分隨意。
(四)缺乏科學的學生實習考評制度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得如何主要反映在學生學習效果上,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學生實習考評制度。目前,從校內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來看,大部分政法學院(系)校內資源有限,并非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實踐活動中,故而只能對部分同學進行評價,難以擴展至全體同學。從校外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來看,校外學生考評通行的做法是由實踐單位的指導教師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校內指導老師由于參與度不高,并不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一來,由于缺乏學校的統籌管理,無法形成統一、客觀的標準,校外指導老師往往根據自己的主觀印象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隨意性較大。
三、完善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之對策
(一)選取多層次、寬領域的建設單位,開展長期、深入、廣泛的合作
1.緊扣法律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建設單位法律人才的培養應堅持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改變過分強調“專業對口”的教育觀念。落實到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筆者認為應當積極拓寬法學教育實踐基地的層級與領域,由傳統的公檢法領域向司法行政機關、律師事務所、公司法務部門擴展;由層級較高的機關單位向基層法律實務組織擴展,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體系。有了這樣一個寬廣的實踐平臺,一方面學生能夠全方位地了解社會,熟悉法律實踐技能,為其今后學習、就業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寬廣的實踐平臺本身就蘊含著許多就業的機會,許多實習單位就是在實習過程中考察學生們知識、技能、品德,擇其優者錄用。學生完全可以借助實踐基地這一平臺,盡情施展自身的才華,把握今后人生的職業方向。
2.與建設單位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各校與建設單位應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校方與建設單位只有進行長期合作,才能形成規范化的實踐基地運作體系,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活動。建立長期教學合作關系之后,基地指導教師對學生現狀較為了解,能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指導,學生也易于接受指導。
3.與建設單位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之后,校方應與建設單位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活動。如學校可以委派部分優秀教師去建設單位學習交流,汲取最新的法律實務信息;學校也可以聘請部分資深實務人士來校擔任客座教授,講授實務課程。同時雙方應積極開展理論、實務等多方面的研討會,實現優勢互補:高校為實務部門提供最新的理論成果,供其理論研究之用;實務部門向校方介紹最新的實務信息,提升政法院校的實務水平。當然,高校與實務部門建立長期、穩定、深入的合作并非易事,更何況基于現實,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對法學實務部門吸引力并不高。因此,筆者建議校方必要時應予以一定經費投入以調動實務部門對基地建設的積極性,如對于實務人士來校講學給予一定的薪資報酬等等;同時校方還可利用自身在科研、資料搜集方面的優勢,為實務部門的科研活動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強校內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培育實踐型師資團隊基地建設除了要加強校外基地建設外,還要重視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建設一支理論功底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是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重中之重。培育實踐型師資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教師考評制度,將教師實踐技能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優秀者給予物質獎勵。另一方面,搭建“高?!獙崉詹块T”合作平臺,讓骨干教師走出去,進入實務部門鍛煉、學習;讓資深法律實務人士走進來,從事法律教學,帶動實踐教學的發展。高校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完善校內實驗室設備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建設之必然。筆者建議,各??啥嚅_展一些受眾廣、效果明顯的實踐活動,如情景式案例教學活動。傳統的案例教學是在課堂中老師教“書”,學生聽“書”;在實踐點上則完全可以改變這一課堂模式,教師擇取經典案例預先發放給學生們,學生根據案情分別扮演案中不同角色,進行案例分析、辯論。通過這種情景式教學,學生感受到了不同角色的思想狀態,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解社會,有效地鍛煉其綜合素質和能力。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技術的普及,司法實踐中對計算機的運用較為普遍。建議各??筛鶕嶋H設立相關的計算機法律應用中心,集中培訓法科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處理法律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社會之需求。
(三)制定相關的規范,加強對法學教育實踐基地的管理基地建設關涉多個單位、部門,不僅涉及校內教學部門還包括校外實務部門,管理難度很大已成為各校共識。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筆者認為:首先,要設立一個專門的法學教育實踐基地管理機構,立足全局、統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該管理機構應由相關的校內外管理人員組成,對于基地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全面指導和監督基地的運行。其次,要規范實踐教學指導工作。一方面,要制定實踐指導規范準則,內容可關涉實踐基地運行流程、實踐教學內容、教師職責以及學生管理等諸多方面。有了規范的指導準則,可確保實踐指導工作有章可循、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加強對指導教師考評。
建立有效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將教師實踐指導工作與個人晉升、津貼、獎金相掛鉤,充分調動教師從事實踐指導工作的積極性。最后,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學生管理規范,內容包括實踐紀律要求、學習內容以及考核評價等。規范的制定與宣傳,使得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實習點學習時就能明確實習任務,遵守實習紀律,服從單位管理,高效地完成實踐學習。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實習管理網絡,形成學校、實踐單位、家庭互動管理模式。學生進入基地學習后,管理難度增大,建立學校、實踐單位、家庭“三位一體”的管理網絡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一管理模式要科學合理設計,正如有學者認為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管理思想,將學校管理、家庭管理、實習實訓單位管理、實習實訓學生自我管理結合起來,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管理局面。
作者:季敏安中業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政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