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改革闖將項南超前思想及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闖將。沒有這樣一大批闖將,我們就無法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況,就無法趕上更談不到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备母镩_放之初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的項南,正是這樣一位改革闖將。在1981—1986年主政福建期間,他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提出過許多超前性的設想,領導福建走在全國前列。習在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期間,曾深情撰寫紀念項南的文章《長者風范,公仆榜樣》,稱:“項南在福建任職的那些年正是改革開放風起云涌的歲月。他提出一系列切合福建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構想,為今日福建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關于大念‘山海經’的主張,關于‘以智取勝’發展戰略,在今天的福建已經深入人心。許多構想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
經濟要起飛,就看思想解放不解放
福建是中央批準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的省份。但由于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福建對外開放一度進展緩慢。項南一到福建,就在省黨代會上發表《談解放思想》的講話,提出“福建經濟要起飛,就看思想解放不解放”。這個講話令人耳目一新,促進了全省的思想解放,為福建改革開放大造了輿論。1981年5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將項南這篇講話轉發至全國省、軍級,并加按語,“(這)是一篇領導干部親自動手準備、不由秘書代勞的講話。這篇講話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簡明、生動、活潑,絕少套話、空論”。項南思想解放,是與他長期從事共青團工作分不開的,也與他曾到世界各國考察、見多識廣、善于學習分不開。通過對比,他加深了認識,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提出各種創新的觀點和辦法。他平時注重調查研究,總能掌握第一手資料,相信群眾的智慧,對新事物有敏銳的洞察力,一發現好經驗,便及時加以總結提高,作為示范推而廣之。經過調研,項南看到福建的條件不如廣東,甚至也不如江蘇、浙江,因此在全國特區工作會議上提出對待僑商、外商“三個更加、三個要干”的原則,即更加特殊、更加靈活、更加優惠;對雙方有利的要干,我方利小的要干,即使暫時沒利的,但對長遠來說仍有利的也要干。這一政策出臺后,深受廣大僑商、外商的歡迎。福建是全國第二大僑鄉,項南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閩籍華僑視為福建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大力打好“僑”牌。他要求各地負責同志一定要落實華僑政策,不僅抓緊從政治上平反,而且要保護其私產等不受侵犯,退還當初侵占的華僑私房。在號召弘揚陳嘉庚精神的同時,項南大膽給另一位著名僑領胡文虎平反,此舉震驚海內外,大大調動了華僑的積極性。在引進人才、資金和先進技術等方面,項南有獨到眼光。他提出,福建作為海防前線,基礎設施太差,所以,基礎設施不僅要迎頭趕上,還要超前。1981年2月27日,他上任后首次下閩南回來,在省委常委“吹風會”上說:“改革開放,除了解放思想,就得老老實實搞基礎設施,而不是一上來就招商引資。這點,福建同廣東是很不相同的。廣州、深圳毗鄰港澳,條件比福建優越得多,它們的對外開放,一上來就可以招商引資,立竿見影。福建不能這么做,做也做不通。試想,一個能源、交通、電訊十分落后的省份,外商怎會有興趣投資設廠?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埋頭苦干,節省每一分錢來搞基礎設施?!笔∥芸齑_定了改善福建基礎設施、構建新投資環境的十大重點項目。其中,1982年11月27日零點,福州成為全國首個開通萬門程控電話系統的城市,直撥國際電話時間僅需20—30秒,成為中國通信史上的里程碑。那時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也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之后,福建全省都陸續引進程控電話,福建郵電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航空港缺乏是制約福建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一個嚴重瓶頸。項南認為,廈門不修機場,就缺少搞特區的條件,建設廈門機場勢在必行。但有人說,在四個特區中,深圳、珠海、汕頭都比廈門強,它們都沒機場。軍方起初也以廈門地處海防前線、建機場不安全為由不予支持。項南在一片反對聲中迎難而上,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的立項,在四個特區中率先安上了“翅膀”,實現了飛出去的愿望,繼而又在全國創辦了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廈門航空。
“松綁”放權與“包”字進城
在國人對高速公路概念還相當模糊之時,項南就把修建福(州)廈(門)高速公路作為戰略架構提出。1981年4月22日,他在省科協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表題為《向福建科學家提幾個問題》的講話,意氣風發地介紹了高速公路。在他的大力鼓動下,省委專門成立了一個可行性研究小組,做了很多前期工作,還請了香港合和集團董事長胡應湘到福建考察。習回憶,1985年受命奔赴廈門工作的他,在北京第一次見項南時,聽他談到了在福建修建高速公路的計劃與設想,“那時候整個中國大陸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也沒有哪個省敢提出這樣的計劃”。誰料,修建高速公路作為口號一提出,就引來不少反對聲,有人甚至把狀告到了國務院,說項南不實事求是,太過超前,搞天方夜譚。項南卻一直沒放棄,繼續收集海內外的相關資料,直到離開福建前夕,日記上還記著高速公路這事。廈門經濟特區是福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項南早就提出,廈門特區不能局限于湖里2.5平方公里的狹小地方,而應擴大到整個島,并建成自由港。鄧小平同志1984年視察廈門后,同意項南的建議。中央決定把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1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并實現自由港的部分政策。改革開放之初,舉步維艱,整個國家還沒有完全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出來,還有來自各方面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項南很早就向中央各部門呼吁,一定要放權、放手,讓地方去闖出一條路。改革開放事業沒有先例可循,項南預見到其艱巨性:改革開放是新事物,需要探索和支持,福建在工作上恐怕難免犯點錯誤,出點紕漏,希望中央各部委給予指導,給予幫助,互相體諒。事實證明,項南的許多超前看法和做法都是對的。項南對引進先進技術、改造老企業、發展新工業極為重視。但他考慮得相當長遠,引進是必要的,但并非引進來后就萬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吸收、消化、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不會老是落在人家后面。他強調要引進人才,大學要開設相關專業,培養后備人才,把消化吸收工作搞好,這樣才有競爭力。項南關心農村的改革、百姓的溫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兩年間,福建對農業生產責任制推行不力,長時間不加區別地反對包產到戶,更不允許包干到戶,影響了群眾積極性的發揮和生產的發展。項南上任后,首先下大力抓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提出“責任制一抓就靈”,不僅農業要搞責任制,農村其他各業都要搞,促使責任制迅速發展,繼而提出大念“山海經”、建設八大基地等主張。大念“山海經”戰略口號在全國特別是在周圍省市產生了共鳴,大家紛紛仿效,也制定出開發山海的措施。項南還從根本上廢除了“左”的一套做法,同時關注工廠企業的改革。他深切感到,舊體制的條條框框捆住了廠長、經理們的手腳,企業沒權力,也就沒有動力,更談不上活力。1984年3月23日,福建55位廠長、經理寫了呼吁“松綁”放權的信,請求省委把企業內部的干部任免權、獎勵基金支配使用權等五項權力下放給企業。項南對此鼎力支持,不僅馬上將此信批給《福建日報》,要求放在次日頭版顯要位置刊登,還提出55位廠長、經理的“松綁”要求是正確的、革命的,各部委、各廳局都要支持他們的要求。他進一步闡述說:要使企業有活力、動力和壓力,根本問題就是要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放權;必須使我們的廠長、經理有人權、財權和管理權,要把捆在他們身上的繩索解開,讓他們前進,讓他們發展,讓他們起飛。3月30日,《人民日報》二版頭條轉載了《福建日報》的呼吁信,以及省里有關部門支持呼吁的報道,還為此加了編者按,指出“這封呼吁書提出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舊體制“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還說,福建省有關部門對55位廠長、經理的信,很快作出反應,值得贊賞。稍后,全國主要新聞媒體都予以轉載和播發。一場推動國企改革的“松綁”大戲,就這樣在福建率先拉開了帷幕。與此同時,鑒于企業吃“大鍋飯”現象嚴重的問題,項南提出“包”字進城。他認為,工業、商業、建筑業、服務行業之所以普遍存在經濟效益不高、質量不好的狀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把職工收入同企業經營的好壞和個人貢獻大小緊密聯系起來,就是沒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義。當務之急是要改革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的弊端,所以要讓“包”字進城。一個“包”字抓住了體制改革的關鍵。“松綁”放權和“包”字進城都觸及了城市體制改革中的深層次問題。在思想還較為保守、姓“資”姓“社”問題爭論紛紛、“大鍋飯”還非常盛行之時,項南敢于支持“松綁”放權,敢于把在農村行之有效的責任制引進城市,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膽略。
福建經驗影響全國
面對國家投資少、工業基礎差的省情,如何實現經濟騰飛?項南看到了農村中涌現出來的群眾性集資辦企業的強大生命力,并大力扶持,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在認真總結晉江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項南進一步提出“福建經濟靠鄉鎮企業打頭陣”的思想。福建鄉鎮企業走過的每一步都凝聚著項南的心血,所取得的成績都有他超前意識的反映。項南推動了福建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后來“晉江經驗”的推廣打下了基礎。走以智取勝的發展路子,是項南又一個前瞻性的戰略思考。福建既有優勢,也存在很大弱項,要想起飛,就必須跳躍式發展,這就必須以智取勝。項南對科技、教育非常重視,在省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仍擠出相當大一部分資金發展科教事業。省委還專門召開兩次全委會,分別專門研究全省教育和科技問題,并作出了相應的決定和各項措施。項南還要求各級領導部門要注意引進省外、國外的優秀人才,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解決科技、教育界的問題,大力創辦各類大中專學校,加強職業教育,改善教學條件,搞好基礎教育等。這些遠見卓識是20世紀90年代后提出的科教興國、科教興省戰略的思想萌芽和最早表述,其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白尭=私馐澜纾屖澜缌私飧=ā保琼椖现髡=ú痪锰岢龅目谔?,后來成為有名的“項南體”。項南大抓對臺工作,提出要把福建建成祖國統一的基地,他指出:“臺灣問題是福建干部每天都應該想的事情,地市縣委第一書記要親自抓這項工作。”項南建議,福建前線廣播電臺改為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停止宣傳彈和空漂、海漂,盡力營造兩岸和諧氣氛。臺灣方面心照不宣,不久也有樣學樣。兩岸一時出現了風平浪靜的局面。之后,福建又在全國率先開展對臺貿易,為日后“三通”奠定了基礎。在莆田媽祖祖廟面臨被拆毀時,項南毅然保下了這座祖廟,使得此后的臺灣信眾源源而來。他對在福建定居、工作和旅游的臺胞“一枝一葉總關情”,由此被稱為“最得臺灣民心的大陸省委書記”。主管對臺工作的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曾稱贊說:“福建省委很重視對臺工作,尤其是項南。省委抓和不抓,大不一樣。有的省抓得很緊,福建最突出。都像項南這樣抓,(全國)對臺工作的局面就大不一樣了?!表椖线€是把武夷山推向世界、把長汀水土保持抓出成效、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功臣。在他任上,各個領域的“福建模式”“福建經驗”不脛而走,影響全國。福建經濟發展速度在全國更是耀眼奪目:經濟增長率從全國第21位上升到第3位,電子工業從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6位,工業產值以18.8%的增速名列全國第2位,鄉鎮企業產值增速50%,農業產值增速第一次達到兩位數……
長者風范,公仆榜樣
項南主政福建那些年,高舉解放思想的大旗,擔當全國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堅韌不拔中曲折巧妙地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堅固圍墻上革命性地打開一個個缺口,注入市場新活力,使得福建成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也即后來市場經濟的重要發端地之一。在他的帶領下,愛拼敢贏的福建人出山赴海,把經濟唱戲、文化出彩的舞臺搭向世界,“全國首創”疊出,開啟一時風氣。1986年春項南卸職,菲律賓《世界日報》發表《別了,項南!》的文章,稱:“新舊交替,雖然也是常事,但福建人對項南的離去,卻總有一種依依不舍之情。人們想念他為官清廉,不謀私利;想念他為改造八閩山河勤勤懇懇,晝夜辛勞;想念他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想念他思想解放,談笑風生;想念他單槍匹馬,來到福建,不搞宗派,提倡五湖四?!眹鴥鹊摹度A聲報》也以《福建百姓的好官,海外僑胞的知己》為題發表文章,少有地以“項公”敬稱。那時,國內媒體對健在的高級領導干部以“公”相稱的,除“廖公”(廖承志)外,鮮有他人。在項南任上,福建與世界的距離以“非常速度”縮短。在項南離開這片土地后,他的思想和領導作風依然在福建深入人心,影響著福建日新月異的發展和變化。他成為福建改革開放的奠基者、彪炳史冊的中國“改革八賢”之一。2015年1月29日,習在《民族工作簡報》上對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的脫貧攻堅成效作了這樣的批示:“30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持下,寧德赤溪畬族村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把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建成了小康村?!?016年2月19日,習在北京通
作者:鐘兆云 單位: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宣傳編輯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