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數據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機遇、新手段、新途徑。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向網絡延伸、向云端拓展、向數據深化。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
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長河中,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都有自己的特征。當今社會,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其中,大數據最具代表性。它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也改變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
1大數據的概念、特征
1.1大數據的概念
通俗地說,大數據就是在信息化進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資源。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就提出“大數據”這一概念,并預測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數據應用將越來越重要[1]。2000年到2010年,Facebook、Twitter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媒體產生之后,數據則呈爆炸式增長,“大數據”開始進入大眾視野,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
1.2大數據的特征
(1)類型多[2];(2)容量大;(3)存取速度快;(4)應用價值大;(5)具備大智能。
2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
在大數據時代,對學生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更為必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較大,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呈現出全新特點,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劇增、傳播方式多樣、網絡教育的現場感不斷增強。
2.1數據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
2.1.1教學資源數據化
傳統(tǒng)教學資源主要為紙質材料,數量多、保存占用空間大、查詢不易、運輸不方便等原因導致其很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范圍運用。大數據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網絡數據資源,這是傳統(tǒng)教學資源無法比擬的。這些資源以圖片、視頻等數據形式存儲和傳播,大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資源。
2.1.2教學信息數據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數量顯著增多,新媒體層出不窮。據統(tǒng)計,截至2017年6月,我國手機上網用戶突破11億;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51億;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8.46億。在這種形勢下,課堂上,教師再不能像以前那樣進行單純的理論灌輸,而要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等,然后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增強教學效果。2.1.3教學方式數據化大數據時代,慕課、微課、反轉課堂教學等充分運用視頻、圖片等增強教學感染力。比如,利用藍墨云班課,學生可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考核等,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
2.2課外交流網絡化
2.2.1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學生有疑問可得到教師的及時解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掌握學生生活、學習動態(tài)等,對存在問題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通過網絡及時交流溝通,減少面對面交流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及時做好安撫和引導工作。
2.2.2學生管理工作效果得以提升
現在的學生經常在貼吧、博客、朋友圈、BBS上發(fā)表自己對某事件的看法,并為此展開一系列討論。教師可以通過瀏覽、跟帖交流等方式,及時發(fā)現學生思想問題,并進行正確引導,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2.3信息趨于共享化
大數據時代,網絡成為各類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平臺。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網站就實現了各種信息數據資源的共享。教師作為教育主體,應主動分享自己的教育成果或擁有的教育信息資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經驗,就某些知識點或者社會焦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心得,同時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將這些見解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作為共享平臺,網絡上的數據信息資源同時向教師和學生開放。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線閱讀和下載各自所需的數據信息資源。教師、學生不需要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直接可以在網上閱讀。每讀完一個章節(jié),在網上發(fā)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探討教學案例、交流心得體會等,實現教學相長[2]。
3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分析
利用大數據技術,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效性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3.1大數據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大數據給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觀造成沖擊,而學生正處于“四觀”的形成期,對事物的認知和辨別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和言行的影響。例如,西方不良思想時刻對我國進行網絡滲透,它們打著所謂“民主”“人權”的旗號,一些詆毀黨的路線及方針政策的言論,制造矛盾,破壞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另外,信息真?zhèn)伪鎰e難度增大。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通過教師、教材傳遞給學生,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一定保證。而在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量極大,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增多,這就對網絡信息的真?zhèn)伪鎰e工作增加了難度。
3.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弱化
3.2.1思想政治教師的主體作用弱化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而在大數據時代,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降低。學生接收信息的媒介、手段和渠道大大增多,不懂的問題網上可以查詢,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質疑有時不能及時做出正確或令學生滿意的回答,使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產生不信任感。
3.2.2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作用被削弱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國家的不良思想進入我國,滋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觀念,對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大學生開始向往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生活,這樣不但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甚至會使大學生出現抵制情緒。
3.2.3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下降
大學生是國家棟梁、民族希望,思想政治教育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數據時代,由于信息量大,存在很多不正確的觀點甚至反動言論,再加上西方敵對勢力“西化”思想的滲透,使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下降。
3.3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亟待改革
3.3.1教學理念亟待更新
大數據時代,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已跟不上時代步伐,影響教學效果,陳舊的教學理念應及時更新。大數據時代,學生獲取知識方式多且方便快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時效性[3]。
3.3.2理論未與實踐有機結合
我國非常重視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并出臺了相關政策,但高校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使理論未與實踐有機結合,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師生互動方便及時。慕課、微課、反轉課堂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不足。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4.1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及法律法規(guī)教育
4.1.1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高校信息化網絡中心要及時屏蔽、清除及阻斷有害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信息及傳播渠道,做好校園網絡信息的篩查和監(jiān)控工作,為廣大師生創(chuàng)建健康、文明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
4.1.2加強網絡法律法規(guī)教育
高校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座談會、講座等形式,加強網絡法律法規(guī)教育。通過案例教學提升學生網絡法律意識,加深學生對網絡違法危害性的認知,逐步提高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素養(yǎng)。
4.2建設思想政治素質、數據處理能力高的教師隊伍
加強思想政治教師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及技能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并運用大數據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資源良莠不齊,這就要求我們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高,又具備較強數據處理能力的教師隊伍,確保數據信息安全可靠。
4.3創(chuàng)建特色網絡教學平臺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利用藍墨云班課等網絡教學平臺,將網絡技術引入課堂,采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創(chuàng)建特色網絡教學平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信息更新、消息推送等功能,向學生及時推送黨的路線及方針政策和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等,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在網上交流、討論,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曾秋菊.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0):38-39.
[3]朱同留.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J].學理論,2015(20):193-194.
作者:李儉 單位:商丘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