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前線雜志》2016年第6期
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牢牢把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核心,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系統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深刻認識我國發展規律,全面謀劃“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發展戰略,在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基礎上,明確提出我國發展基本原則,科學確立新的發展理念,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成為新的發展實踐的系統綱領和行動遵循,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政治宣言,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新勝利的實踐指針和戰略指南。
1.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和科學發展的戰略聚焦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當代中國的發展主題。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的和核心的問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認識及其指導下的發展戰略抉擇。我們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正是圍繞這個中心問題接續推進的。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三個總”的概括,揭示和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諦和要義,反映了我們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新成果和戰略新研判,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認識達到歷史新境界。2012年11月17日,在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強調總依據,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他深刻指出,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謀劃長遠發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指出,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牢牢抓好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指出,強調總任務,是因為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國家強盛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我們國家的奮斗目標,都聚焦于這個總任務、歸結于這個總任務。我們要緊緊扭住這個總任務,一代一代鍥而不舍干下去。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意識,在上任伊始就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振奮精神、凝心聚力的目標愿景,將黨領導人民奮斗的總任務深植億萬人民的心里,煥發在奮進的行動中?!叭齻€總”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邏輯起點。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深刻把握,這是我們在接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的具體認識和總體謀劃。如何從戰略上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立足“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現實性命題,以戰略思維予以系統回答。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四個全面”定位為“戰略布局”,這一定位包含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并重的要求,也包含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兼顧的要求,體現著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發展實踐的戰略謀劃?!八膫€全面”戰略布局是對“三個總”的戰略提煉,是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聚焦。從總任務到戰略目標,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問題更加鮮明,發展重點更加突出,發展目標更加明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這使戰略目標更加充實可感,也更加令人振奮,成為激勵人們戮力奮斗的戰略目標指引。
2.從“八項基本要求”到“六項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基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什么別的主義,因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就有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的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這些基本要求包括: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鞍隧椈疽蟆睆奈覈鐣髁x初級階段這個最基本的國情出發,對我國發展過程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了在發展過程中應堅定不移堅持的八個重要方面。“八項基本要求”融會貫通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從歷史發展邏輯、現實實踐經驗和理論內在規律三個維度凝練集成。強調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怎樣才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問題,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改革攻堅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難點問題、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積極回應,是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正確指引。思想是實踐的號角。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不斷發展,實踐創新深入推進。從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到基本要求,構成內在一致、邏輯貫通的原則思想體系,并且在這一基本原則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凝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 會強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的“六項基本原則”。這是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具體化和戰略化,成為新形勢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可以這樣說,“六項基本原則”是對“八項基本要求”的全面繼承和深化發展。
3.從“三大規律”到“五大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的戰略主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2014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這“三個規律三種發展”是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建設的經驗、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需要提出的重要觀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嚴整的結構,其中創新是核心和動力,協調是方法和策略,綠色是根本和方向,開放是戰略和對策,共享是歸宿和目的。創新發展,就是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創新,成為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協調發展,就是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協調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法論。綠色發展,就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綠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特點。開放發展,就是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共享發展,就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五大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靈魂和主線,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靈魂和主線,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六項基本原則”三位一體系統構建,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指南。以此為標志,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深刻認識我國發展規律,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進行謀篇布局、精心籌劃,進一步回答了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關鍵問題,實現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理論的重大飛躍和全面創新。
作者:李明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