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下網絡媒體已然展現了空前的發展態勢,社會各界各行業都在利用其帶來的便利提升各自的工作效率。但是事物的發展必然存在兩面性,只有了解把握消極層面,才能更好地利用其積極層面帶來的影響。本文從網絡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出發,探討了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一、網絡媒體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一)大學生思想容易受到負面引導大學生在廣泛使用互聯網的背景下,他們的思想易受到西方發達國家自由思想的不良影響,而潛移默化地樹立了與我國文化不相契合的思想觀念。不良的價值觀會進一步抑制大學生的發展。此外,還有部分不法分子采取網絡的方式,向大學生灌輸不良的思想文化,導致他們產生不當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等,從而抑制了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成長,給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例如,很多大學的學生在初入大學后,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下受到西方個性自由主義的影響,追求“多方向發展”,而徹底貽誤學業,致使本末倒置,學業荒廢,和大學的“求知”的本質南轅北轍。
(二)傳統的教學方式跟不上快速更新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認知方式以及學習手段在經過網絡媒體的浸潤后得以改變,而這樣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教育工作人員提出了挑戰。在網絡媒體時代,學生的主體意識被調動,他們會自主選擇接受的價值觀念,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所以,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考驗,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變,可以合理正確地把網絡媒體運用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學上。
(三)教師對學生的約束力被降低互聯網時代是多功能、多樣性的時代,其推動了虛擬空間的出現。大量的高校大學生普遍參與到互聯網這一虛擬世界中,網絡的虛擬性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互聯網的虛擬性導致很多大學生無法約束自己,導致他們在社會道德與法律層面出現一定的淪陷,以此使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較大的考驗。互聯網還導致大學生出現了一系列不良的、消極的心理健康問題,顛覆了學生的三觀意識。
二、網絡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正面啟示
(一)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做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指的是人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價值觀的認知體系,其為多層面的綜合體。不管是從社會還是經濟層面展開分析,都會與技術直接掛鉤,其最大的特點表現為客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不斷普及的背景下,需要基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來促進教育觀念的改變,其中應該朝著信息技術層面的轉變,在模式體系上應該全面兼顧互聯網的技術性特點。此外,還應該促進教育觀念更加自由化和民主化,全面彰顯大學生的主導性作用,從本質上推動傳統的“你教我學”的方式向更加自由化的方向轉變。
(二)擴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全面采取互聯網技術來展開。互聯網技術有著溝通性、虛擬性與跨時空性的特點,能夠實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完善和改進,還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間展開更加緊密的溝通和聯系,從而來達到全面性的教育目標。此外,還增加了教育主客體間溝通的方式,擴大教育層面和范圍,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更加系統化、多樣化和信息化。
(三)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方式互聯網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個性特點突出的教育平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與模式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其中還制定了師生間相互溝通的多維關系。另外,還革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與溝通渠道,采取視頻的方式來展開生動形象的教學,利用微信與移動客戶端等來及時信息,使大學生遵守法律道德要求來合理地使用網絡,傳播正能量,以此創造出自由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例如,學校在發日常通知通告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在官方微博或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這樣既節省了學校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而且學生也可以更方便地瀏覽閱讀。
(四)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全面使用互聯網手段,建立即時性和點對點的溝通體系,搭載高效、自由和公開的交通平臺,需要對大學生展開具體的思想引導和教育,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另外,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進一步擴大教育范圍,促進信息的雙向傳輸,還可以采取微信和移動客戶端的方式來增大教育覆蓋的范圍,增強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使互聯網技術可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更加公開化、自由化和高效化,這對于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對于社會和諧氣氛的營造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結語
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同時也是發展的機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盡力避免其劣勢,而去利用好其帶來的優勢,這樣才可以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促進教育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紅珍.利用網絡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補充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4):56-60.
[2]江芳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三明學院學報,2014,31(5):88-89.
[3]韓文華.網絡微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5):2-3.
作者:羅致斌 單位:山西省職工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