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戰時期的煤炭開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承雜志》2014年第七期
抗戰爆發之后,在黨中央和邊區政府的領導下,在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設的同時,邊區工業建設也逐步開展起來。邊區自給工業經濟建設的開展,使煤炭成為邊區工業建設的重要能源。邊區機關單位、學校、部隊和群眾對煤炭需求的增加以及邊區政府對工業建設實施扶持和幫助的政策刺激了煤炭的開采和生產。邊區政府為促進邊區煤炭業的開采和生產,陸續在各產煤區建立了一些公營煤礦,一些地方政府、機關單位和部隊在大生產運動中也建立了煤礦,以進行煤炭的開采和生產。同時,在邊區政府對煤炭開采實施鼓勵和幫助政策下,一些私人紛紛投資或合資開辦煤窯,煤炭開采的規模逐步擴大,產量逐漸增多,成為邊區工業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如延安煤區1938年只有5個煤礦礦井,1943年發展到了25個。
邊區煤炭開采的分布較廣,逐步形成了延安煤區、關中煤區、子長煤區、綏德煤區等4個相對集中的主產煤礦區。這些煤區又根據礦井和煤窯的集中區域劃分為若干個小煤區。從1941年開始,邊區工業建設以及群眾對煤炭需求的增加也促進了煤礦業的較快發展。由于邊區政府對私人投資和經營煤炭業給予保護和扶持的政策,并“發動和組織私人的資金,用到煤的開采上去”,私營煤礦逐步得到迅速發展,在邊區的各煤區中私營煤礦礦井占了大多數。據邊區建設廳的統計,1942年邊區共有煤礦礦井85個,其中私營的礦井68個,占80%,公營的只有17個,占20%。到1943年,煤礦礦井發展到100個,職工達1891人,每月生產煤炭6700噸。
為促進邊區煤炭工業的發展,邊區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性的優惠政策,特別是對在煤炭開采中所占比例較大的私營煤炭的生產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保護和扶持其發展的具體政策。如鼓勵私人投資煤炭開發和生產、給予資金貸款、減免稅收、組織生產、技術指導、收購其生產的煤炭等政策,同時還合理調整勞資關系,推動勞資關系的進步,促進煤炭生產的發展。如在1944年初,關中煤區衣食村私營煤礦由于種種原因,生產發生嚴重困難,邊區政府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在衣食村成立煤炭公司,發放無息貸款邊幣100多萬元,幫助私人業主恢復生產和解決煤炭工人的生活困難;1945年又貸款邊幣200多萬元,幫助煤礦改進采煤技術,提高運煤工藝,使煤炭的產量成倍提高,衣食村私營煤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雖然邊區煤炭的開采和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煤炭產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但由于煤炭開采技術落后、生產設施簡單落后、煤炭運輸上的困難以及邊區工業生產、群眾生活、黨政軍機關學校對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等原因,各煤區生產的煤炭還不能夠滿足邊區的需求,亟需繼續增產。如延安市民和各工廠等“總共每月需用煤375萬斤,而延安煤區每月煤炭產量僅261萬斤,尚差消耗量的三分之一”。邊區生產的煤炭大部分為邊區自用,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和煤區周邊群眾生活需要,部分輸出外界。關中煤區、綏德煤區生產的煤炭向外界輸出地較多,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運輸困難。從以上邊區煤礦礦井和產量的增加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邊區工農業生產對煤炭的需求。盡管如此,邊區對煤炭的開發生產促進了邊區煤炭工業的發展,也推動了邊區工業經濟的發展。
二、邊區煤炭開采的重要作用
根據邊區工業生產建設的需要和邊區群眾對煤炭的需求,邊區制定和實施了對煤炭開發和生產的優惠政策,加大了對煤炭的開發和生產,煤炭的產量有較大的增長,為工業部門提供了生產燃料。邊區煤炭的開發和生產不僅逐步形成了邊區煤炭生產產業,壯大了邊區的經濟實力,而且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的經濟封鎖,為邊區工業建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邊區煤炭的開發和生產對邊區的冶煉工業、機器工業、軍事工業、紡織工業等生產部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對邊區工業經濟建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邊區工業建設中新型建立工業都是以煤炭作為燃料和能源的,特別是軍事工業和冶煉工業的生產。
綏德產鹽區與煤炭開采區邊區相鄰,為食鹽的熬制和生產提供了便利。煤炭的開采和生產不僅為邊區軍民堅持抗戰提供了物資保障,也在軍事上支持了抗戰,為爭取抗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邊區煤炭的開采和生產不僅為邊區工業建設提供了能源,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生活燃料,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煤炭不僅是重要的工業生產能源和原料,也是邊區軍民日常生活中做飯取暖的燃料。同時政府在煤炭生產中,也注重對私營煤炭企業通過合理調整勞資關系,提高勞動生產率等來改善煤炭工人的生活,煤炭工人的生活水平一般都比農民高。據1940年邊區建設廳的統計,煤炭工人的工資1940年比1939年增加了一倍。
作者:王晉林單位:甘肅省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