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職業素養培育課程體系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職業素養是一種人在進行職業活動時候體現的行為規范。職業素養的內涵豐富,不僅包括職業技能,還包括了職業道德和職業思想等方面的內容。職業院校應該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文章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過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培育和構建學生職業素養的建議和措施,即構建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體系,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
關鍵詞:職業素養;現代學徒制;職業技能;課程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質人才[1],學校在加強技能教育的同時,有必要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國內職業院校關于學生職業素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品德的培養上,但是職業素養形成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它如何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有精湛技能、有好的職業道德的學生。因此,有必要加強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構建。
1職業素養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職業素養是一種人在進行職業活動時體現的行為規范。個體在職業活動中所有的行為構成了個體自身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體現的是一種內涵,個體總的行為是內涵的一種體現。職業素養的內涵非常豐富,包括一個人專業的能力,職業的精神、職業的道德以及人自身的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內容。一個人職業素養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職業發展的高度。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發展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將現代學徒制中的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際價值[1]。職業技能不僅是現代學徒制中的載體,也是工匠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2]。技能的傳授,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老師將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能夠就業獲得職業的發展,職業素養在學生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影響職業的全過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工匠精神一直貫穿職業教育的全過程。
2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雖然很高,但是就業對口率不高,離職率高,就業質量不高依舊是高職院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高職學生自我意識不強,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不強,專業功底不扎實,這些情況都和學生職業素養不高有關。目前,學校關于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學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和學生就業能力崗位的偏差
學校的專業教育培養和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有差距。現代化企業的用人標準是優秀的團隊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優秀的人文修養。學校在對這些方面的培養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增加投入。
2.2學校教學內容不符合市場的需求
現代技術以及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學生的知識結構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學生對職場的應變能力不夠,很多學生認為在校期間所學的內容過于陳舊,不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2.3學校對職業素養的教育不重視
很多院校將專業課程的教學放在首位,只重視單一的職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職業素養、人文修養、職業道德的培育,學生整體的職業素養有待于加強。
3學徒制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和構建的措施
3.1構建有利于形成職業素養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課程體系的好壞決定了人才培養的好壞,優秀的課程體系應該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很多職業院校重職業技能的培養,輕職業素養的培育。雖然很多職業院校進行了現代學徒制的試點,也進行了課程體系的改革,但是,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課程的體系應該符合現代職業的特點以及行業的特點,課程目標應該以實現具體的項目所需知識點作為目標,課程的內容應該符合時展的要求。比如就軟件技術行業而言,課程體系應該符合行業發展的方向,應該包括主流的開發技術和主流的應用場景,比如自媒體的應用,移動場景的應用等。
3.2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理念
“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技能,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加強職業素養理念方面的教育。”[3]職業素養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落實到高職教育的各個方面,學校的教務部門,學生部門、“兩課”教研室等部門應該通力合作,相互協調配合,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紀律意識的培養,紀律是生產的保證,現代化的企業都是規模化的生產,講究高度的紀律性。現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自由散漫,自律意識不強,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加強學生的紀律教育,通過教育來克服學生的散漫思想。其次,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同時凸顯職業性。在進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用一些喜聞樂見的故事以及關于職業教育的一些小品來傳遞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觸碰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情感,達到提升學生職業道德和水準的目的。
3.3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職業素養培育
“工匠”的本義是具有工藝專長的藝人。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過程中,“大國工匠”的精神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是工匠在長期工作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高貴的品質。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的教育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十分有必要,這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加強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引導,教師在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時,應該詳細講解工匠精神的作用,工匠精神的含義,以及讓學生形成工匠精神的正確認識。在學徒制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應該利用言傳身教來充分詮釋工匠精神,在技能教育的每個環節,每個關鍵步驟上都要求精益求精,在對學生實踐任務的要求上,也要以實際應用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真正的意義。(2)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學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在學校建立校中廠,在企業建立學校,將車間搬入課堂,將課堂放在車間。通過師傅加徒弟,老師加學生的這種角色互換工程中,讓學生對兩種角色有深刻的理解,企業老師的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都會深刻影響學生。
3.4在實踐教育中強化職業技能錘煉
加強實踐教學環境,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應該鼓勵青年教師下企業進行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學院應該建立生產性實驗實訓基地,實現企業學校的無縫對接,學生入學就入廠,實現企業和學校對人才的聯合培養,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堅持在校生
3年實習不斷線,突出工程實踐育人方式。
一年級的學生開設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讓企業老師講授職業規劃方面的課程,讓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基礎性的、短暫的體驗性實習,來對自己的職業有具體的感性的認識。第二年企業老師和校內老師聯合授課,進行項目式教學和項目式綜合實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年級的學生進入企業進行一線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計劃應該注意教學環節中實踐環節的先后順序、時間分配等方面銜接,有針對性、有步驟地推動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構建出“一個平臺、兩種結合、三種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一個平臺”是指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學生應該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各種基礎性、提高性的、綜合性的實驗實訓,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畢業設計的活動。“兩結合”是指學校教學和企業實習的結合,以及校內實踐和校外頂崗實習的結合。“三種層次”是指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有了這樣一套實踐教學體系,就保證了學生實習實訓的技術含量,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4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職業素養含義的闡述,分析了高職教育在職業素養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高職教育中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參考文獻]
[1]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2]王新宇.“中國制造”視域下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6(2):14-17.
[3]牛英群,謝永廣.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3(20):145-146.
作者:鐘紹輝 單位: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