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政課在職業素質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思政課是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的直接源泉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修養和政治水平。它教導學生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工作中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和綜合素質。
(二)思政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也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思政課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這些理論創新來源于實踐創新。從思政課中學生可以學到創新的本質和途徑,創新立足于實踐,大學生應當積極投身于工作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懈怠和滿足,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與時俱進,以較高的創新意識開拓自己的事業。
(三)思政課中的典型人物為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任何時刻,典型人物的優秀品質都是一面旗幟,引導著我們探索前進的方向。思政課中的典型人物像列寧、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優秀品質如:自強不息、不怕艱難、艱苦探索、不懼失敗、勇往直前等,在現在的工作中,也是職業素質的重要部分,是大學生在工作中應當具備的優秀品質。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為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這些鮮活的范例所傳達的精神不斷激勵和鞭策著學生,這也是思政課在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方面的一個優勢。
(四)思政課中傳達的精神引導學生把握時代的脈搏思想政治理論課講述的內容是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從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一步步發展到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馬克思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始終緊密聯系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過程,還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傳達出時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的信號。大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和學習,能夠深切感受到與時俱進的精神,能夠很明確地把握時展的脈搏,抓住時展的主流。在工作中必須要把握時展的脈搏,掌握時展的趨勢,這樣在發展中,才能與時俱進,不會因為閉塞而落后。
(五)思政課注重學生聯系自身實際無論是課程教學要求,還是思政課傳達出的精神,都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緊密聯系自身的發展實際。學會運用思政課教授的方法處理自己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和解決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在工作中這的確是我們需要具備的素質,正確認識和處理工作中的事情才能把工作做好。
(六)思政課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雖然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但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是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的職業素質。這也是思政課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優勢之一,不僅讓大學生明確了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同時,也對大學生進行了職業教育。一方面強化了他們的規則意識,明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遵循市場規律,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辦事。另一方面,強化了他們的敬業精神,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集體中,自己的價值才能發揮得更好,脫離了組織和集體,最終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思政課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實踐
(一)制定合理的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教學目標思政課在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是因為職業素質的培養是需要通過教學目標一步步完成的,沒有合理的教學目標,思政課的優勢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教學工作也只能是盲目進行。因此,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應當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全方位認識思政課,充分挖掘其中的職業元素,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做好思政課和職業素質培養的接軌工作。通過設置教學目標,把思政課教學工作分為幾個小的階段,層層遞進,最終完成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終極目標。比如:制定培養職業素質的教學目標,應當劃分為幾個小的步驟,第一個小目標可以設定為正確認識職業要求和職業現狀,樹立良好的求職心態;第二個目標可以設定為培養自己基本的職業素質;第三個目標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第四個目標設定為不斷提升和拓展自己的職業素質;第五個目標是根據自己的發展情況,調整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二)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思政課中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一貫主張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走進企業,在工作實踐中,更好地理解思政課的內容和精神,并積極運用思政課的方法論指導自己的實踐行動,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對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總結,著力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團隊合作是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能力需求。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辦法,通過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某一教學任務;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小組設置一個不同的課題,由小組學生進行分工,每位同學負責一部分內容,深入社會實踐研究,互相幫助,協同推進,共同完成對某一課題的探索研究。通過這種學習方法,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
(四)對大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心理素質也是大學生職業素質的一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必備要求。目前,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應對社會各方面壓力的心理準備不足,一旦步入社會,很可能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應當對大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學校可以舉辦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給學生一個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專家學者為學生答疑解惑;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心理健康宣傳片或者是好的電影,幫助學生從中受到啟發,看完后學生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一篇觀后感;學校也可以聘請一些心理健康醫生,為學生做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健康問題,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思政課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實踐工作,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傳統的灌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工作,單純的灌輸并不能在受傳者身上保留很長的時間,并且也不可能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觀念。加強思政課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實踐工作,就必須把重心放在學生的身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了解他們的主觀需求,有針對性的展開教育。比如,有的學生不喜歡單純的理論教育,老師就不妨找一些關于這方面的影視作品,在課堂上播放。通過這種方式,也許會使學生在觀看故事的時候,潛移默化的接受這種價值觀念,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創新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在現實中,許多學生都不重視思政課的學習,認為思政課是一門理論課,離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遠。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應當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深刻領會思政課的重要作用,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比如,老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任務,可以是中國農村的現狀分析,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分析總結和合作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思政課中的內容。通過這樣的任務探究,初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加深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思政課,為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里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必修課,這門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和精神對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勢。針對目前思政課與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質不完全接軌的情況和大學生的職業素質較低的情況,應當充分認識思政課在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優勢,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目標,加強思政課的社會實踐活動力度,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作者:鄒剛單位:貴州省畢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