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電商新媒體營銷扶貧脫貧途徑與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步。本文將在地方特色特產的基礎上,闡述互聯網科技全面發展的背景下貧困地區脫貧工作的途徑、方法,具體包括電商扶貧與新媒體營銷扶貧。
關鍵詞:特色特產;電商扶貧;新媒體營銷扶貧
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電子商務日漸凸顯出強大的幫扶功能?;ヂ摼W經濟必將發揮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為地區脫貧減貧貢獻力量?;ヂ摼W時代下,新媒體傳播已經成為互聯網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憑借其全民網絡化、互動性高等特點,成為新時代人們生活娛樂的必需品。人們對社交軟件、網絡直播、綜藝節目、紀錄片以及網絡IP等媒體營銷衍生產品有極大的需求市場,新媒體營銷方式下帶動的名人影響力也逐漸增大?,F如今中國東部一些經濟高度發展的城市,如廣州上海深圳等地,人口密集,存在資源短缺、寸土寸金的問題。而在西部、北部等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缺少發展平臺和宣傳渠道,許多特色產品頻繁滯銷,特色產業得不到發展。
1、我國電商扶貧的現狀分析
1.1我國電商扶貧的基本概況
隨著電商和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逐漸步入大眾視野,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和青睞,人們的衣食住行大部分都是通過電商得到滿足,并吸引了更多的人從事電商行業,出現了微商、跨境代購,并通過入駐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來打開本地特色產品的銷路。但是對于少數貧困地區,交通不便,網絡體系不健全,人才稀缺,導致電商無法在當地有效的實行,電商推廣一直處在停滯不前的階段。如何應用電商新媒體營銷帶動貧困地方經濟的發展,讓好東西、好產品走出去,好思想、好技術走進來,從根本上幫助和實現國家脫貧致富的目標所在。
1.2我國電商扶貧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電子商務相關人員的匱乏因硬件、網絡設備受限等原因,在貧困地區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并不發達,很多地區還處在電商扶貧新興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在貧困地區精通電子商務領域的人才甚少,尤其是電商扶貧的專業型人才更是匱乏,使得電子商務在該地區很難發展。加之大部分貧困人民思想落后、文化水平較低,對互聯網相關概念等新興技術并不了解。2)地方特色產品標準化和質量安全體系不健全,網銷難度大許多的地方特色特產都是在當地自產自銷,無品牌無包裝,沒有健全的產品標準化體系,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和工藝流程,也未能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導致地方特產特色的質量無法保障,產品生產流通加工無法追溯,難以區分質量的好壞。不僅如此,貧困地區人民對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對食品技術檢測和質量安全的監督體系也尚未健全。(3)精準扶貧問題目前我國提出了很多扶貧政策,但是精準識別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只能做到“灌溉式”的假扶貧,未能精準到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人民。再加上貧困審核制度不完善和政府監管力度不強,僅局限在對扶貧項目的投工投勞和資金籌備上。
2、電商扶貧脫貧的作用、模式、路徑與方法
電商扶貧指通過互聯網平臺為貧困地區搭建經濟與物質雙向流通的橋梁,建立O2O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引領當地特色產品的對外銷售,增加就業機會,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就是通過互聯網時代日益主流化的電子商務拉動網絡創業和網絡消費,建立工業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推動貧困地區特色產品銷售而實現增收,通過改變貧困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減貧脫貧。
2.1電商扶貧脫貧的作用
貧困地區受限于落后的通信、交通、網絡,導致地方特產特色僅限流通于當地,信息、經濟滯后。在借助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商平臺,使受限于流通體系的特色產品得以發展,也從而帶動了產品生產、加工、儲存與物流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消費,帶動經濟。在落后的貧困地區,貧困不僅僅表現在收入少,還包括醫療、教育、通信、交通、消費、健康等多個方面[1],對貧困地區實行自給自足模式,從免費培訓、扶貧貼息、小額信貸、信息服務等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幫助貧困地區融入互聯網經濟。先從硬件條件下手,再進行互聯網思維學習,全面打通致富之路。
2.2電商扶貧脫貧的模式及“互聯網+農村電商”模式
自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政策后,開拓農村大市場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競爭的領域,并紛紛高調占領農村市場。例如: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計劃、蘇寧的“蘇寧易購服務站計劃”、京東的縣級服務中心等計劃都給農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發展,在道路交通、網絡通訊、服務技術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改善了農村電商落后的現狀。并幫助農村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在農村市場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招募大量熟練的網絡、代購等技術合伙人,把農村從“救濟型”轉化為“自救新”扶貧[2]。(1)讓農業、地方特色走出去借助“互聯網+電商”優質服務平臺和配套的物流體系作業,讓產品走出去擺脫農村特色產品常年滯銷的問題,“互聯網+電商”成為農村致富的一個墊腳石。通過淘寶、代購、產品代銷等方式和“互聯網+”的政策,鼓勵在外學子學成返鄉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結合中青年人的網絡技術和思想,全方位的建立一條從生產、加工、銷售、物流運輸、配送等一條龍的系統作業,及時監控產品的質量、銷售、存貨等信息,推動O2O和微商代購的融合發展,從而帶動地方就業、創業等經濟綜合的發展[4]。(2)利用電商平臺搭建雙向流通機制貧困地方人們受教育程度較低、思想比較落后,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慢,對互聯網、電商購物缺乏了解和信任,使得電商在農村市場受到了阻礙,思想無法得到相互交流。應用“互聯網+”的政策及互聯網思維改變村民的思想,通過農村淘寶推動城鄉的交流與一體化服務,利用電商平臺搭建一個雙向的思想交流窗口,在把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推出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把外面的優質產品、先進技術引進來。
2.3電商扶貧脫貧的途徑與方法
(1)“貧困戶+知名企業+電子商務”的方式知名企業擁有豐厚的資金,有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強貧困地區與知名企業的合作,可以為貧困地區提供技術上和資金上的支持,解決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借用企業的知名度打造特色品牌產品,提高地方特色特產的競爭優勢。(2)構建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是黨中央新的任務和目標。之于“精準”,就是因人、因地、因類施策,就是要依據不同地區地域的特色和不同情況精確地對癥下藥。自“精準扶貧”政策提出以后,我國的扶貧工作饒有成就,目前我國的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已經從解決基本溫飽轉到鞏固溫飽、加快脫貧的新階段。深入貧困地區進行全面了解,成立專門小組考察貧困地區的情況,了解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缺的是什么,為其制作精準的扶貧工作計劃,取得貧困地區人們的認可,根據當地發展需求進行培訓輔導,培育各有所能的人才,在提高他們收入的同時,也為他們謀求更長遠的發展。(3)新媒體營銷扶貧脫貧的新時代新媒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閱讀方式和娛樂方式。在中國新媒體具有龐大的使用基數和強大的需求市場,它也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中國人民生活里最主要的信息獲得渠道和娛樂渠道。a、新媒體營銷+扶貧創新有需求必有市場,有市場必有營銷,新媒體營銷正是新媒體時代風靡下衍生的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新媒體營銷是一種通過在新媒體媒介中對使用者和受眾者進行廣泛深入的信息和傳播,參與其中的營銷活動[4]。例如:微信、微博以及各視頻、直播平臺每年都在創造著龐大的市場價值。成功的新媒體營銷,除了能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創造市場價值外,更是要為中國扶貧攻堅事業奉獻一份力量。這種情況下,新媒體營銷恰好可以充分發揮其營銷和宣傳的功能助力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工作。b、新媒體營銷扶貧主要路徑第一:微信小程序(地方特產走出去的低成本渠道)2017年,微信小程序走入人們的視線當中并且迅速被推廣應用,以致于這一年被稱為微信小程序的“元年”。微信小程序的迅速推廣使用,得益于它只是一個以微信系統為載體的小程序,使用者無需下載APP,不僅不費流量,也不占儲存空間。另外,微信小程序具備了APP大部分的性能與功能,并且有別于普通網頁上信息數據的復雜多樣,每一個小程序的服務功能和對象都非常明確,比如餐飲美食、美妝護理、商超便利。著眼于媒體價值,結合貧困地區發展困境,發揮宣傳推廣效應,挖掘微信小程序的扶貧潛力。微信小程序制造應用成本低,這種新媒體營銷方式無疑是貧困地區滯銷特色產品走出去的低成本渠道。為國家貧困地區提供低門檻、零成本的產品信息和廣告平臺,將滯銷農品、滯銷水產等資源同微信小程序結合起來,解決我國許多貧困地區特色產品宣傳無門、銷售無路的困境。第二:明星效應(“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明星效應”是扶貧工作中的一塊“好鋼”。由CCTV6電影頻道舉辦、成龍發動的大型公益活動,是一項由多位明星電影人參與的貧困縣脫貧攻堅助力行動。參與活動的明星與貧困縣結對子,構成“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扶貧形式。例如:中國青年演員景甜通過微博為陜西省呂梁山片區國家級貧困縣佳縣的特產紅棗做宣傳,并自己認購了一萬斤紅棗送給網友。佳縣紅棗因景甜的宣傳為廣大網友所知,滯銷的紅棗也因此找到了銷路。經過景甜的宣傳之后,該貧困縣于國慶佳節期間賣出了1億斤大棗,并且價格漲幅也達到了20%以上,佳縣紅棗滯銷的難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佳縣貧困戶棗民收到了實質性的收益。微博營銷和明星效應對扶貧工作的助力確實不容小覷。第三:綜藝節目(“扶貧攻堅”潛力股)目前國家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折點上,攻堅扶貧這一立意也是中國慢綜藝未來發展的一支“潛力股”。在這方面,湖南衛視的品牌節目《親愛的客棧》第二季就邁出了“綜藝節目+扶貧”。該季節目的錄制點遷移至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西北部阿爾山市白狼鎮的鹿村。阿爾山是中國目前人口最少的一個城市,但卻是一個充滿地域風情與特色的地方。而鹿村則是一個以鹿園為特色的貧困小村。鹿村村民靠養鹿謀生,因為地區偏遠和知名度低,養鹿脫貧的腳步頻頻受阻。而《親愛的客棧》的到來剛好給了鹿園一個很好的宣傳契機。《親愛的客棧》要幫白狼鎮打造的是鹿村品牌,要借此節目讓特色“鹿園”走出去,甚至在該節目錄制結束以后,要將親手打造的客棧交予鹿村繼續經營,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節目播出不到一個月,“扶貧”價值已在逐漸發揮作用。綜藝節目+扶貧的全新立意在此被提出。
3、總結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用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迅速壯大,基于強大的互聯網基礎上,電商新媒體扶貧深入人心。利用互聯網搭建產業服務平臺和電商運營中心,以此來銷售貧困地區特色產品,秉著提高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水平的信念,實現減貧脫貧,開發貧困地區特產特色,帶動產業發展和解決地方就業并開始創新創業的新征途。新媒體營銷對落后貧困地區扶貧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應用多維脫貧正是電商扶貧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解梅娟.電商扶貧:“互聯網+”時代扶貧模式的新探索[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6(02):12-15.
[2]游國斌,徐貴登,游天嘉.“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8,38(09):24-27.
[3]況培穎.精準扶貧下返鄉農民工創業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2018(18):20-21.
[4]龔芳.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新媒體營銷》課程內容體系研究[J].電子商務,2017(05):76-77.
作者:吳愛萍 曾嘉興 黃汝琛 許柳琪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