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業金融產品革新對信貸政策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各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不但壯大發展了業務,增加金融機構的收入,也活躍了金融市場,方便了投資者。但是金融產品創新使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下降,減弱了央行對貨幣供應總量的可測性和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增加了央行宏觀調控難度,對此要引起高度重視。
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現狀及特征
(一)個人信貸產品創新主要呈現出的特征。一是業務品種繁多。個人消費貸款品種有住房抵押貸款、旅游貸款、助學貸款、汽車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裝修貸款、定期存單質押貸款、個人保單權利質押貸款等多種。二是業務模式多樣化。如住房貸款有個人二手房貸款、個人住房加按揭貸款、個人住房轉按揭貸款、個人商品房組合貸款、個人按揭貸款等新產品。三是貸款方式多樣化。有擔保、抵押、信用與大商家合作等,為消費者提供了完善、周到、便利的融資服務。據統計2011年,敦煌市銀行機構新增個人消費信貸占全部貸款余額的7.4%,占新增貸款的32.1%。從公司業務類信貸產品創新看,全市各銀行機構票據貼現、項目融資、保理業務等產品創新發展較快,其中票據業務信貸產品的創新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二)理財產品成為負債業務產品創新的亮點。一是品種越來越豐富。據統計,各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已有50余種,并由最初的單幣種產品擴展到多幣種結構性產品,投資也有單一債券資產發展到與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利率、匯率、黃金等掛鉤。二是逐漸體現了個性化、組合化和綜合化。根據不同客戶或客戶群個性化的金融需求,將客戶關系管理、資金管理、投資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通過多種金融工具與交易方式的組合與創新,實現銀行服務方式與經營模式的綜合化。三是客戶范圍逐步擴大。個人認購起點為5萬元或10萬元,但后期少數銀行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以吸引更多的理財客戶。
(三)中間業務創新產品多,銀行卡業務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中間業務創新已成為各家銀行競爭的重要領域,歸納起來主要有支付結算、證券基金保險,收付款,電子商務、銀證通、咨詢、信托、租賃、保管箱、企業銀行、個人理財、代開存貸款證明等。從調查情況來看,中間業務交易金額很大,但基本上仍主要集中于代收代付、結售匯、結算等勞務型業務上,技術含量較低,銀行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潤率很低,效益不明顯。
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產品創新使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下降。一是擴大了貨幣供應主體,使央行控制貨幣功能弱化?,F行商業銀行部分金融產品創新如理財產品、證券化產品,使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也成為貨幣供應的主體,影響了央行對這一貨幣供應主體創造派生存款的控制。二是弱化利率傳導的杠桿彈性,使中央銀行對利率的可控性減弱。三是金融產品創新所帶來的投資實際收益的提高,使中央銀行所能控制的名義利率對儲蓄和投資的影響力下降。
(二)金融產品創新減弱了央行對貨幣供應總量的可測性。從貨幣需求來看,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公眾對單純意義上貨幣的需求趨于減弱,使單純意義上的貨幣在廣義貨幣和金融資產中的比重下降。從貨幣供應來看,金融產品創新使貨幣乘數的不可測性增強,因而使貨幣供應量指標的可測性受到影響。金融創新產品所具有的產品替代特征,使通貨、定期存款的變動不再按照原有軌跡發生變化,規避管制的產品創新又使法定存款準備金和銀行超額儲備的作用機理發生變動,影響貨幣乘數等關鍵性指標。
(三)金融產品創新減弱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一是為規避管制,各種混業型產品如理財產品的推出,使大量的作為存款的資金流向了非存款性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繞開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作用對象。二是部分金融創新產品所產生的存款不符合存款準備金的計提基數,使存款貨幣銀行存款準備金的提繳基數降低,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倍數收縮或擴張銀行貨幣創造能力減弱。流動性較強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金融產品創新阻滯了再貼現政策的作用機理,擴大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空間。票據、債券等多種金融市場創新產品的出現使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市場來滿足流動性需求變得更加便利,弱化了再貼現政策效果。
相關建議
(一)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支持體系。一是逐步將金融創新產品納入貨幣供應量范疇。從短期看,應對我國的貨幣層次劃分加以改進和調整,將部分金融創新產品納入貨幣供應量范疇,提高貨幣供應量中介指標的可控性;從長期看,社會融資總量應作為央行金融宏觀調控的主要參照依據。二是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調控。中央銀行應針對市場變化情況和金融創新的實際,綜合運用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等數量型工具和利率、匯率等價格型工具,適時適度調節貨幣供應量目標,對貨幣供需和信貸運行進行調控,保證貨幣供應量增長與經濟增長相適應,引導金融創新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金融創新的有效監管。一是提高金融風險監管能力。建立各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與信息溝通機制,避免金融監管缺位,有效應對混業經營趨勢帶來的鏈條式風險。要加強金融風險的理論研究,加快金融監管電子網絡建設,實現監管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提高應對和處置金融風險的能力。二是完善金融統計監測體系。建立金融創新產品的統計監測制度,將創新產品納入統計監測范圍,加強對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的統計分析和有效監測。
(三)積極推進金融法制建設。要完善現有的金融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盡快制定和出臺適應金融創新發展方向的金融法規;健全社會信用法律制度,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金融產品創新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