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內容結構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以服裝傳統手工藝中手縫、扎染、蠟染、刺繡、編織等為研究對象,提出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染、繡、織構成元素及相關資源組成服裝傳統手工藝內容,并基于數字出版技術構建其框架結構。數據庫建成后可直觀地展示手工藝技法,為傳統手工藝的繼承和發展提供新渠道。
【關鍵詞】數據庫;服裝傳統手工藝;數字出版;內容結構
服裝傳統手工藝包含獨特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通過這些工藝,可以管窺各個歷史時期的民俗風情、生存狀態、精神追求和藝術想象。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以及生產生活的變化,傳統手工藝日漸式微,很多傳統技藝面臨失傳,對其如何有效傳承迫在眉睫。隨著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以數字內容、數字化生產和網絡化通信為特征的新興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與傳統出版相比,數字出版能夠提供多種產品,數據庫具有海量存儲、操作靈活、搜索方便、傳輸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為保護逐漸消逝的傳統技術提供了新的窗口和途徑。
一、數字出版概念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1年出臺的數字出版“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數字出版是出版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產生的新興出版業態,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1]。數字出版使用數字技術編輯內容并通過互聯網處理數字內容產品,在記錄、儲存、呈現、檢索、交易等方面實現數字化生產、網絡化傳播、數據化運營和智能化服務,與傳統出版業相比擁有即時互動、在線檢索、個性化定制服務等優勢。
二、基于數字出版的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現狀分析
20世紀70年代,服裝行業開始應用計算機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快速發展,服裝生產和管理的相關環節逐漸趨于數字化[2]。但與豐富的傳統工藝資源不相稱的是,國內服裝傳統手工藝數字出版的現狀是市場上缺少此類產品,且到目前為止,沒有相關機構能夠整合資源,并對其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宣傳,也缺少通過數字系統對相關資源的廣泛傳播、開發和利用,業內所需資料的獲取手段仍采用傳統的采風考察等。在琳瑯滿目的數字化資源中,服裝傳統手工藝方面資料的匱乏與其他品類的豐富形成了鮮明對比。從現有的數據庫看,一些研究機構的特色數據庫體系完整,但服裝傳統手工藝方面卻信息量有限、缺乏內容上的系統性和創新性、缺少服裝行業的信息行為數據積累、專業化能力不足,無法為市場化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務。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作為一種便捷的文化傳播媒介和商業消費渠道,可在手工業繼承和創新過程中發揮巨大的潛力,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使用多媒體數字技術記錄、展示和開發服裝傳統手工藝已經迫在眉睫。
三、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數字出版的有利條件
(一)國家高度支持數字產業發展近年來,國家先后制定、出臺多部數字發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以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把數字出版業的發展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點,將發展數字出版產業納入國家戰略任務,特別強調以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大力推動以文化生產和傳播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加快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這些為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3]。歷經8年,我國分四次公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計1836項,其中與服裝服飾有關的就多達115項。在此背景下,國內建立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4]。
(二)借助數字出版實現長期保護現代社會的變遷、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文化意識都對手工藝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客觀限制,服裝傳統手工藝逐漸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陷入瀕危的境地,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保護。服裝傳統手工藝在中國工藝文化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傳承利用價值。傳統手工藝具有多樣性,每一種工藝都獨具特色,是不同時代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積淀的獨特表現,對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與以往單純依靠紙質文獻存儲相比,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的創立有著獨特的優勢:數據庫可實現素材的深度加工,也可支持研究設計資源的目錄、索引、文摘等創建,借鑒前人已有成果,避免科研工作中的重復勞動;數據庫可實現文化信息的海量“數字復制”,存儲數據量大、內容豐富、查詢便利,對從事相關研究的人員課題立項、成果查新、教學參考及隨時掌握研究動態較為實用;數據庫為教學提供信息資源,促進教育信息化,為交流學習提供平臺[5];數據庫產品走向市場,推動產業化進程,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讓服裝傳統手工藝得到更好的繼承和弘揚。
四、數據庫內容構建
(一)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構建思路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的內容建設思路不只是復制傳統、再現精品,還需要滿足讀者對服裝傳統手工藝信息資源的個性化需求。數據庫建設在匯總原有工藝基礎上,不應固守祖先流傳下來的圖案紋樣工藝,而是要以活態流變的創新理念,根據新時代的要求不斷創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廣泛地橫向交流,不斷優化并多維度地傳承、跨界融合并充實素材庫,將知識單元按內在規律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加深并拓展服務內容,創造出新的風格,滿足用戶的新要求。
(二)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設計的內容與要點內容資源是數字出版的基本要素。服裝傳統手工藝具有典型的歷史文化特征,對其進行數字出版應著力收集以手縫工藝、編織工藝、染色工藝、圖案紋樣等為主,具有代表性和學術性的民間資料,多方借鑒優秀數據庫的建設方案,通過對行業調研確定用戶群、關注讀者需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染、繡、織設計作品,專家采訪視頻,流程演示等資料并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構建信息管理平臺包括設計數據輸入、專家介紹、工藝展示、查詢檢索等功能,將先進的網絡科技與古老精湛的傳統技術相結合,進行信息聚合與共享,通過數字化技術詮釋傳統手工藝,完整呈現手工技藝的風貌,可將其分為手縫數據庫、染色數據庫、編織數據庫、圖案數據庫等[6],主要實現以下功能模塊。1.登錄模塊。其主要用于檢查進入系統的用戶的安全性,以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同時根據管理員分配的權限,給予用戶相應的操作權限。2.手縫數據庫模塊。該模塊管理手縫、刺繡檔案,可以通過編號的輸入查找或點擊圖片進入到細節內容,分類型錄入常用圖案、手縫技法、藝術作品、傳承人數碼影像等內容。相關內容通過數字技術編輯圖像后,嚴格檢查圖像質量和像素格式,最后生成手縫圖像數據庫模塊[7]。3.染色數據庫模塊。該模塊管理染色檔案,染色數據庫是現代數據庫較少涉及的一個領域,目前還沒有專業的數據庫。染色數據庫中有各種染料性質及各種纖維的染色方法,包含植物染、扎染、蠟染、藍染、拔染等多種技法,并建立染色過程視頻檔案。4.編織數據庫模塊。該模塊管理編織檔案,其將針織、繩編技法進行繪制,分為兩個單元,對工藝進行個性化的分析,包含各種針法、結法變化,深度挖掘素材內容。5.圖案數據庫模塊。該模塊管理圖案檔案,將相關的圖案進行搜集整理后進行數字化處理,再根據主題分類,通過提取圖案中的骨骼和特征,創建數據庫。讀者在使用過程中可對各種數據進行標引重組,完成預想的設計方案。6.設計庫模塊。該模塊管理設計檔案,分類和管理各種設計素材。傳統手工藝技藝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傳承、普及與創新造型藝術是最大的難點。此模塊可吸引設計師、院校、企業、研究機構、專家等共同參與研發工作,優化改造材料、工具,納入藝術設計方法,汲取國外的前沿藝術,不斷創新,準確把握開發手工技藝文化精髓,加強地方資源整合,開展特色創新手工產品的設計開發,以滿足客戶對于服裝工藝的需求。7.權限模塊。管理用戶信息,創建特定的系統角色并為角色指定特定的權限。該模塊能實現角色的創建、刪除和權限設置。8.管理模塊。其需要建立客戶信息檔案庫,管理客戶群,并不斷修改和更新數據[8]。
五、數據庫前景分析
在數字化信息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網上業已存在大量事實性資源,這為信息參考數據庫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根據目前積累的經驗分析可知,未來這項工作前景較為廣闊。首先,在建庫模式上,尋求校際聯合、橫向拓展,規模形成之后,將獲得更高層次的認可;其次,由于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數據庫內容將不斷豐富、快速增加;未來需要注重各種數字化資源及聯機知識庫的導入,可尋求多方合作,從根本上推動服裝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弘揚,將已建成的各種知識庫成批導入,最終信息參考數據庫將成為服裝傳統手工藝數字出版的強大背景知識庫。
結語
數據庫適合服裝傳統手工藝的長期保護與傳承,但在服裝傳統手工藝數據庫實踐上,要避免華而不實的內容,并了解市場、深度分析數字出版內容。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和各個領域的智能化生產,大膽引用先進科技,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可以多學科跨界聯合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服裝手工藝數據庫的建設具有可持續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強熒,戴麗娜.新聞傳播學理論前沿:在媒體融合的視域下[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
[2]亓曉麗,任娟.論當前服裝設計數字化現狀及發展思路[J].芒種,2017(18).
[3]范軍,徐麗芳.創新•融合•轉型:數字出版專題研究論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黃永林.數字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J].文化遺產,2015(1).
[5]任永,王楊,殷曉斌,等.基于多媒體教育資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5(3).
[6]吳玉紅.湖湘刺繡藝術非物質文化數字化傳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7]劉萍.哈薩克族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的建設[J].山西檔案,2018(1).
[8]郝雨風,李朝霞.客戶100戰•最佳制勝之道[M].上海: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作者:郭琦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服裝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