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患者術前傳染病患病率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28427例患者術前各種感染性指標的現狀,探討其檢查的必要性,進一步加強醫院的生物安全防護,降低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風險,減少或避免醫院內感染及醫療糾紛。方法對新疆某三甲醫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的住院患者進行術前傳染病檢查,分析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在術前患者中的感染情況及民族、年齡、性別差異。結果28427例患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1066例,陽性率為3.75%,其中漢族感染者占52.44%;丙肝抗體(Anti-HCV)陽性302例,陽性率為1.06%,其中維吾爾族感染者占54.97%;艾滋病病毒抗體(Anti-HIV)陽性99例,陽性率為0.35%,其中維吾爾族感染者占84.85%;梅毒螺旋體抗體(TP)陽性747例,陽性率為2.63%,其中維吾爾族感染者占79.92%。陽性感染者中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男、女感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術前對患者進行各種傳染病的檢測對于減少血液傳播、減少職業暴露及醫院內交叉感染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患者在術前進行各種傳染病檢測很有必要。
關鍵詞:
術前檢測;HBsAg;Anti-HCV;Anti-HIV;TP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手術已成為醫院為患者進行診斷、治療、緊急搶救的重要手段,也是醫院感染和產生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的來源之一。術前明確患者的感染情況,可以為臨床提供及時的診斷依據,在治療過程中提高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有助于減少職業暴露,降低醫院內的感染率,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為醫療糾紛提供法律依據。術前檢測各項傳染病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1]。為了解本地區術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感染分布情況,對2014年4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傳染病的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探討術前檢測傳染病的重要性。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4年4月-2015年3月本院住院需手術的患者,共28427例。
1.2儀器與試劑ADCELISA600型流水線式全自動酶聯免疫工作站(煙臺艾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圖2010酶標儀。乙肝檢測試劑(批號:201404-041);丙肝抗體檢測試劑(批號:201402041);HIV抗體檢測試劑盒(批號:201404022);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試劑盒(批號:N20140608)。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1.3方法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檢測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以S/CO判定結果。HIV抗體陽性標本采用2種方法或廠家試劑同時進行復檢,再經本院艾滋病確證實驗確認。梅毒螺旋體抗體(ELISA法)檢測陽性標本做凝集法(TPPA)復檢,同時做梅毒螺旋體非特異性抗體(RPR)的檢測。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8427例手術患者的傳染病感染陽性率28427例患者術前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檢查結果表明,28247例術前患者中陽性感染者共計2214例,陽性率為7.79%,其中以乙肝陽性感染者最多,共1066例,占3.75%;丙肝陽性感染者302例,陽性率為1.06%;艾滋病陽性感染者99例,陽性率為0.35%;梅毒陽性感染者747例,陽性率為2.63%。
2.2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陽性感染者的民族分布2214例陽性感染者中維吾爾族占52.85%(1170/2214),明顯高于漢族(34.69%,768/2214)。乙肝陽性感染者中以漢族感染者(52.44%)為主,丙肝陽性感染者中以維吾爾族感染者(54.97%)為主,艾滋病陽性感染者中以維吾爾族感染者(84.85%)為主,梅毒陽性感染者中以維吾爾族感染者(79.92%)為主(表2)。
2.3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陽性感染者的性別及年齡分布2214例陽性感染者中男性1410例,平均年齡為52.2歲±15.1歲;女性804例,平均年齡為51.2歲±14.3歲。男性陽性感染者數量明顯高于女性,不同性別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2.4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陽性感染者的重疊感染情況2214例陽性感染者中有41例存在重疊感染,其中丙肝、艾滋病重疊感染比例最高,占34.15%,其次是乙肝、丙肝重疊感染,占26.83%。乙肝、梅毒重疊感染占17.07%,丙肝、梅毒重疊感染占14.63%,乙肝、艾滋病重疊感染占7.32%(表4)。
3討論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都是經過血液傳播的傳染病,術前了解患者的狀況,有助于保護患者的安全,避免手術中操作及輸血帶來的血源性感染,同時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特別是在實施穿刺、注射、手術等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減少和避免醫療損傷[2]。本院術前檢測中乙肝感染率為3.75%,低于相關文獻報道的水平,艾滋病、梅毒感染率要高于其他文獻報道的水平,尤其是艾滋病感染要高于其他地區[3-5]。感染者中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說明本地區感染具有一定的區域性,部分患者在手術前已感染了某些傳染病,對其進行術前檢測即可預防醫療糾紛,同時又為臨床提供疾病診斷依據和預防醫療感染的發生[6]。新疆是多民族發展的地區,其中梅毒、艾滋病感染者中維吾爾族占絕大多數,這可能與維吾爾族人群中靜脈吸毒、性傳播者較多有關。另外,本地區漢族艾滋病感染者有明顯上升趨勢,占10.10%。艾滋病已經開始在以往認為相對安全的人群中發生流行[7]。因此,在本地區進行術前檢測患者傳染病情況顯得尤為重要。重疊感染中以丙肝、艾滋病重疊感染為主,其次為乙肝、丙肝重疊感染。丙肝合并其他重疊感染現象較多,其原因可能是感染肝炎病毒后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其他病毒的易感性。另外靜脈吸毒、不正當性行為及母嬰傳播也是造成重疊感染的原因[8-9]。
在患者手術前進行各項傳染病的檢測,可以了解患者狀況,以明確感染時間,從而排除手術中感染的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嚴格執行術前各種傳染病檢查對預防控制交叉感染的發生有明顯效果[10]。同時對于陽性感染者采取必要的消毒隔離措施,在治療過程中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有助于減少職業暴露[11],降低醫院內的感染率。同時檢測結果也便于臨床醫生與輸血科了解患者的相關資料,避免和減少病毒在醫院內傳播。
參考文獻
[1]孟慶書,趙鳳梅.患者輸血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4):322-322.
[2]魏紅霞,許子珍,拓嬌,等.受血者輸血前四項檢測的臨床意義[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9):826-827.
[3]方強,張慧漲,黃紅梅,等.2764例輸血前、術前患者傳染性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11):2489-2491.
[4]鐘水權.術前及輸血前感染性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與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3):307-308.
[5]王勇軍.112106例患者輸血前4項傳染性標志物的檢測結果[J].預防醫學,2009,16(2):580-581.
[6]邱威,黃玉香,劉峰,等.輸血前感染性指標3926例結果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6):1415.
[7]寸偉,段友斌,楊振宇,等.昆明地區無償獻血者HIV感染情況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11(5):359-360.
[8]馬征,李楊.丙肝病毒與乙肝病毒重疊感染幾率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11(10):821-822.
[9]劉紅杏,龐偉鴻,謝虹橋.輸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現患率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10,10(8):981-982.
[10]馮利華.嚴格執行術前血清感染性指標檢查對預防控制交叉感染的效果調查[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51):1284-1286.
作者:王玲玲 賈海英 王昌敏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臨床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