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股骨頸骨折外科手術治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臨床資料
1.1手術方法患者入院后行持續皮牽引或骨牽引,完善各項檢查,治療合并的內科疾病,根據患者的一般情況選擇適當的麻醉方式。協助內固定患者采取平臥位,將其臀部抬高,在C形臂X線機監視下,用3顆松質骨螺釘平行穿過骨折線,對骨折加以固定。對髖關節假體置換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采取側臥位,患肢在上,屈髖45°,采用Gibson后外側入路。人工股骨頭置換用AustinMoore型假體,全髖置換用Plus、Depuy和Link產品。
1.2評價標準
采用Harris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如果患者的總分為90~100分,則判定患者的術后功能狀況為優;如果患者的總分為80~89分,則判定患者的術后功能狀況為良;如果患者的總分為70~79分,則判定患者的術后功能狀況為可;如果患者的總分<70分,則判定患者的術后功能狀況為差。
1.3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置換組72例患者的切口均達到一期愈合。通過定期隨訪,發現有2位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情況,沒有一位患者死亡或者出現死亡情況。術后功能狀況:人工股骨頭置換38例患者中優18例,良16例,可4例,優良率為89.5%;全髖置換34例患者中優19例,良13例,可2例,優良率為94.1%,采用這兩種術式的患者的術后功能狀況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內固定組40例患者的切口均達到一期愈合。通過定期隨訪,發現11例患者出現骨折不愈合、股骨頭壞死情況,3位患者骨折雖然愈合但是髖膝關節存在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礙。術后功能狀況:優14例,良11例,可15例,優良率為62.5%,明顯低于采用其他兩種術式患者的優良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3小結
由于股骨頭特有的血供解剖特點,骨折后的不愈合率比一般骨折高,骨折后也易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及塌陷等嚴重后果,被稱為“尚未解決的骨折”。目前傾向于對功能要求較高、相對年輕者采用內固定,對功能要求不高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對相對健康、活動量大而無認知或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對股骨頭的血運破壞較少、骨折愈合后髖關節功能恢復好的特點。
但內固定手術后患者需要臥床一段時間,這就增加了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FHA)和全髖置換(THR)術可以降低因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癥發生率,且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好[4]。結合上述論述和本次研究結果可知,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全髖置換可以使骨不連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問題得以解決,避免因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癥。但要想使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方法。
作者:戴勇 佟向陽 李云鵬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