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教育對婦女衛生保健的干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組織建設
婦女健康教育與護理促進團隊成員:我院婦幼保健醫師1名,護理人員3名,健康宣教人員1名,及各村女村醫、村計劃生育專管干部。在實施社區婦女衛生保健和健康促進前,對所有組織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讓她們知道組建健康宣教團隊的目的、意義及各自擔當的角色、任務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逐個細化分析,并對設立的相關預案進行交流學習。
1.2干預方法
(1)宣傳發動:對這一活動的組織、落實、分工、推進等問題,婦女健康宣教與護理促進團隊的人員都事先做到正確認識和把握其核心內涵,堅持政府參與、醫院主導、社區村醫協助、護理人員指導、計生專職干部督促等全民參與的方針。以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婦女勞動保護規定》及婦女健康知識宣教的相關醫學教材為宣傳基本理論工具,充分利用各基層社區的宣傳畫廊、媒體板塊、媒體電教工具進行反復宣傳,以此來促進和感染廣大婦女思想意識,激發其自我認同、自我保護、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該活動中來。最終,以幫助她們能正確地認識和了解婦科疾病的防治,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等婦女“五期”保健知識;住院分娩的基本知識和優點,消除分娩的恐懼心理;充分建立婦科腫瘤“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意識,認真進行免費體檢及婦科篩查。
(2)建立健全社區婦女護理管理檔案,搭建醫護人員與社區婦女互通信息平臺:我們健康宣教團隊定期下基層、進社區、入門戶。深入社區、農村婦女活動場所,正面傳播衛生保健知識,認真為她們解疑釋惑。協助行政部門創建新婚學校、孕婦學校、老年婦女學校,不拘一格舉辦多形式、多層面的互動學習與知識講座。利用逢集、婦女節、兒童節加大宣傳力度,制作宣傳條幅,印發“關注婦女健康,奉獻一片愛心”明白卡。建立愛心咨詢熱線,隨時為社區婦女提供健康知識援助。
(3)開展特殊服務,拓展婦女保健服務領域:以高危人群管理為切入點,如對在疾病篩查中存在腫瘤跡象的婦女,我們督促其到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并保持信息暢通,定期隨訪。對圍產期保健孕婦,我們與社區計劃生育部門協同管理,做到信息互通,只要有新婚對象,我們就及時聯系駐村醫師,要求她們及時“捕捉”新婚婦女懷孕信息,以確保早建卡、早孕期檢查、系統孕期檢查和定期孕期檢查,做好產后訪視服務,并繼續進行宣傳和保健指導。針對一些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進行管理與防治。圍繞優生優育,不孕不育、婦女營養、更年期心理咨詢等方面問題,積極進行探索與研究,以不斷拓展衛生保健服務領域,優化婦女生活質量。
2結果
2010-02~2010-12間接受并妥善處理各種心理咨詢124起,婦女疾病篩查1319例,其中,陰道炎344例,占26.08%;宮頸糜爛231例,占17.51%。109例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疾病均得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孕產婦早檢查率、建卡率、產檢次數合格率、住院分娩率均達到100%。
3討論
婦女健康是婦女最基本的人權。婦女健康不僅關系到婦女的自身,更關系到夫妻、子女、父母及其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安定,也是衡量一個地區,乃至于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民風、傳承與發展和從深層次反應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WHO提出婦女健康的目標是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減少疾病,促進健康[2]。從婦女的生命周期來看、從健康的定義來看,婦女的健康不僅指身體上沒有疾病,還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條主線將貫穿于廣大婦女的一生,包括幼兒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期直至生命的最后盡頭。
所以說,婦女的健康保健具有涉及面廣、工作任務重、時效長等特點。新中國成立以來也相繼出臺了不少保護婦女兒童的相關法律、法規。面向21世紀,生物醫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于現代社會和人群,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將成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總趨勢,衛生工作的重點將從以疾病控制、治療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健康促進為目標。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力度,提高社區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建立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是現代婦女健康的主旋律。我們對本社區婦女做健康教育與護理促進時也發現,在基層不少婦女對健康知識的渴望和需求遠超過我們想象。
有些婦女對常見的健康知識、自我保護意識、疾病的識別能力一無所知,家庭暴力、性病,甚至艾滋病也不是個案。因此,基層社區婦女保健工作仍需要衛生、計劃生育、民政、婦聯、司法等相關部門協作。筆者強烈呼吁,要把婦女保健工作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納入各相關部門的考績中,并通過積極宣傳教育,激發婦女自我保健意識與主動參與管理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基層婦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束謙單位:鹽城市射陽縣通洋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