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婦產前免疫學檢驗臨床效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臨床應用效果觀察。方法:隨機抽取96例本院婦產科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孕婦作為研究目標,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8例)、干預組(4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產前檢查,干預組在常規產前檢查基礎上增加免疫學檢驗,分析兩組危險妊娠因素檢出率、檢查滿意度。結果:梅毒檢出率、微生物感染檢出率、艾滋病感染檢出率、乙肝檢出率、高危妊娠檢出率對比,顯示干預組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檢查滿意度為97.9%、對照組為85.4%、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孕產婦產前檢測中實施免疫學檢驗,可有效提高危險妊娠因素檢出率,同時給予針對性干預,有效降低圍產期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改善母嬰結局的同時保障母嬰安全,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應用效果
產前檢測屬于妊娠期最常規、最重要的檢測項目之一,可以為妊娠期女性提供一系列的護理及醫療建議,通過對胎兒及孕婦進行早期監護,有效預防及發現并發癥,減少不良影響,保障母嬰安全[1]。目前,多數產婦只局限于常規產前檢查,而忽視了免疫學檢驗。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高危妊娠孕婦均出現免疫功能異常現象。因此,通過免疫學檢測,可及時發現高危妊娠,對錯診、誤診、漏診情況及時判斷,并給予有效的診治干預,有效保證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研究方法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隨機抽取96例本院婦產科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孕婦作為研究目標,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8例)、干預組(48例)。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30.1±5.8)歲,經產婦18例、初產婦30例,孕周34.5~41.0周,平均孕周(36.5±2.0)周,體重55.6~75.8kg,平均體重(65.7±10.0)kg;干預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1.0±6.2)歲,經產婦20例、初產婦28例,孕周34.4~41.5周,平均孕周(37.0±2.5)周,體重55.9~76.6kg,平均體重(66.7±10.2)kg。將兩組孕婦年齡、孕周、體重、產次等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不明顯,P>0.05。此次研究經本院醫務科批準同意,并全程參與指導。所有參與本次研究孕婦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與我院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糖尿病者;妊娠高血壓者;有輸血史者。
1.2方法
兩組孕婦入院后,對照組實施常規產前檢查,即尿常規、血常規檢測,血壓測量、心肺聽診等。干預組在常規產前檢查基礎上聯合免疫學檢驗:于清晨采集孕婦的空腹靜脈血,將其實施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后,對梅毒進行檢驗:在血漿中梅毒抗體可快速反應出素環狀卡檢驗,當檢驗結果呈現陽性時,可通過明膠顆粒凝集檢驗予以確定,具體方法如下:在卡片圓圈內加入50μL血清,將其涂抹均勻,將搖勻的抗原加入到專用滴管內,轉動卡片8min后觀察結果。乙肝、艾滋病檢驗: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將50μL的待測樣本加入到微量反應板中每個孔中,陽性與陽性對照孔分別為2個孔,1孔對照是空白,將酶結合物1滴加入到每孔中,封板將其混勻,置于37℃下孵育半小時,將液體取掉,加入洗滌液,靜置5s后將其甩干,重復5次,于每個孔中加入顯色劑B液與A液各1滴,封板混勻,置于37℃下孵育15min,將1滴終止液加入到每個孔中,應用酶標儀讀數,波長:450nm,采用空白孔校零后,將OD值讀出,如試驗結果呈陽性,應將血液標本送入實驗室進行檢測確定[2]。微生物感染檢查:對存在的弓形蟲免疫球蛋白M抗體應用酶聯免疫吸疫法進行檢測,如檢驗結果呈陽性,可知孕婦出現皰疹病毒[3]。以上檢驗儀均使用自動酶標洗板機與酶標分析儀,并選用相應的配套試劑盒,在檢驗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操作。對檢驗出的孕婦,實施有效的診治及護理干預,給予相應的健康宣教,降低圍產期并發癥發生率。
1.3分析指標
分析兩組危險妊娠因素檢出率、檢查滿意度。危險妊娠因素包括梅毒、微生物感染、艾滋病感染、乙肝、高危妊娠等。檢查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包括醫護人員的檢查態度、高危妊娠因素檢出情況、高危妊娠因素防治方法三個維度,滿分100分,>85分為較滿意,70~85分滿意,<70為不滿意[4]。檢出滿意度=較滿意度+滿意度。梅毒評價:卡片圓圈呈黑色凝聚顆粒為陽性;艾滋病感染、乙肝:OD值大于2.1時為陽性;高危妊娠:有異常妊娠分娩史和妊娠并發癥、胎位異常者、胎盤功能異常[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處理,P<0.05表示差異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危險妊娠因素檢出率危險妊娠因素
檢出率干預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由于孕婦圍產期保健知識相對較少,對產前檢查與產前診斷認知程度較低,大部分孕婦不注重產前檢查。隨著各種妊娠危險因素的逐步增加,提升了圍產期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影響母嬰結局[6]。但常規產前檢測并不能將較隱匿的疾病檢沒出來[7]。臨床實踐表明[8],免疫學檢測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有效篩查出孕期胎兒傳染性疾病(梅毒、微生物感染、艾滋病感染、乙肝、高危妊娠),通過指導及有效干預,積極改善母嬰結局。在婦產科門診中,產前檢查主要是提高孕婦疾病的檢出率,在此基礎上,給予有效的治療干預,有效避免傳染性疾病對新生兒造成的危害,提高生育質量[9]。常規產前檢查無法準確檢出梅毒、艾滋病等傳染病,無法降低圍產兒感染率。通過免疫學檢測可有效提高感染病檢出率,即通過免疫檢驗乙肝病毒e抗原與表面抗原,由此來判斷機體免疫功能;通過免疫檢驗艾滋病,應用ELISA檢測法檢驗,可有效提高患者陽性檢出率,給予患者相應的妊娠指導;通過免疫檢測法對梅毒螺旋體進行檢測,確診病情,給予孕婦相應的指導干預[10]。故本次研究顯示,危險妊娠因素檢出率干預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合上述檢驗方法,有效提高高危檢出率,提高孕婦信任感,進一步提高檢驗滿意度。本次研究顯示:干預組檢出滿意度為97.9%、對照組為85.4%,P<0.05。綜上所述,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對提高妊娠危險因素發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可提高檢驗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小明,鐘麗,黃永建,等.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項目的價值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7,35(5):719-721.
[2]高原.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項目的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20-21.
[3]薛靜,楊亞俊.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6):141-142.
[4]洪展桐.孕產婦產前檢測免疫學檢驗項目的價值分析[J/CD].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58-59.
[5]王孟燕,劉紗.產前免疫檢驗項目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3):127.
[6]蔣翠霞,曹汴英,師勇.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9):93.
[7]王建紅.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對孕婦和胎兒的臨床價值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1):114-115.
[8]邱澤群,劉干輝,符宏悟.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5):3767-3768.
[9]陳會敏.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6):1082-1083.
[10]尹敬娥.分析產前檢查免疫檢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6):140.
作者:溫丹霞 單位:揭陽市榕城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