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專生內科學學習成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融非智力因素于教學內容
一是充分考慮內科學學科的特殊性,增加實訓課比例,注重在模擬臨床環境的崗位實訓中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二是結合內科學不同章節特點,將體育,音樂等有助于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內容補充入課程(如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的防治引入體育鍛煉、科學飲食等知識,精神疾病的防治引入音樂療法知識),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素質全面提升,使學生懂得生活、熱愛生活、關心他人,而不是成為簡單的“看病機器”;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人文知識的灌輸,教育學生站在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增強責任感,從而使認識得到深化,精神得到升華;四是及時將內科學領域的科技新成果引入教學,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
二、選擇有利于非智力因素開發的教學方法
一是提倡“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其主動獲取知識的技能;二是積極開展視聽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網絡教學,促進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融合,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利用課余時間,舉辦與學生內科學學習密切相關的專題講座,拓展視野,提升專業素質;四是加強臨床實訓,利用附屬醫院優勢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接觸臨床,培養職業素養。
三、改革考試制度
改變一張試卷“一錘定音”的傳統考試模式,采取開卷、閉卷、提交論文、討論及臨床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進行考試,考試內容可增加綜合性較強的主觀性題目,促進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采取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指學期末考試成績,形成性評價可將平時測驗、作業、論文、課堂發言等按一定比例納入總成績,全程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經一學期的改革后,從內科專業知識、臨床操作技能等方面對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的班級(實驗班)與未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的班級(對照班)同時進行考核,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考核成績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分析后發現,與對照班相比,實驗班專業知識考核成績、實踐操作技能成績均顯著提高,表明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對學生內科學學習效果有明顯提升作用。具體見表1。近年來,醫學技術飛速發展,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惡性醫療糾紛事件時有出現,已經有不少醫學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非智力因素培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基礎和核心學科,有“醫學之母”之稱,在內科學教學中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學習效果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質,降低工作后醫患糾紛發生率,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醫學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張蕾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