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針灸與推拿治療頸椎病的療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80例患有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為本次研究對比數據,按照入院順序,平均分成綜合組與對照組,分別各140例患者。對照組給予中醫針灸手法進行治療,綜合組在此基礎上,加以推拿手法,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1個療程過后,綜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14%,二者進行統計學比對,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在中醫針灸手法治療的基礎上,加以推拿手法,實驗效果有明顯提升,推薦在臨床中加以應用。
【關鍵詞】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對比分析
椎動脈型頸椎病近年來,呈多發趨勢,這多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作壓力加大、生活不規律等因素有關,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颊卟“l后,主要表現在眩暈,其原因在于頸椎出現了退行性的改變,使之壓迫到椎動脈,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從而使患者產生頭暈、頭疼、頸項痛,為病患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都受到損害。該病以中老年多發,但目前有向青年人發展的趨勢[1-2]。治療此病,中醫優勢比較明顯,以針灸加以推拿,臨床中表現效果突出,得到廣大患者普高認可?,F鑒于其他文獻資料和我院實際治療,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80例患有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為本次實驗數據,按照入院順序,平均分成綜合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40例患者。其中,綜合組80例中,男66例,女74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41.33±17.54)歲,病程在0.6~3.1年,平均病程(1.91±0.42)年;對照組140例中,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9.65±13.79)歲,病程0.4~2.7年,平均病程(1.69±0.37)年。對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進行數據分析,結果為(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做臨床對比研究。
1.2方法1.2.1對照組治療方法:行中醫針灸療法,采取針灸中的平補平瀉方法,讓患者靜躺,放松身心,選準穴百會、暈聽、四神聰、風池、完骨、天柱、夾脊穴,行針,分別是25min。然后,使患者俯臥,繼續施以項六針法,在頸部雙側的穴夾脊、風池、天柱,各行針,共6針。此外,針灸直徑為0.3mm為宜,其長度則以40mm為最佳。此法以10d是1個療程,共需2個療程方可見效。1.2.2綜合組治療方法:在中醫針灸的基礎上,加以推拿方法。重點是要在患者的頸椎、項部、肩部和上肢等反復進行,掌握力度,由輕到重,要以人體的經絡分布行推拿,其推拿可用滾法、揉法、捏法、拿法多種手法相結合,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較重位置可行理筋、點按、彈捏法,在其頭部應使用牽引手法,頸部則需要行旋轉手法。此法療程與對照組相同,并進行同步實施。
1.3療效判定:對兩組280例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分類判定,是以顯效、有效、無效分類。顯效:以患者癥狀完全消失,活動自如,并跟蹤訪問,1年均未再發;有效:以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得到較好改善,活動基本自如,跟蹤訪問1年內,有1~2次再發;無效:以患者癥狀沒有變化為臨床無效判定??傆行蕿椋@效例數+有效例數)/本組患者總數×100%。
1.4統計學分析:本次統計軟件使用SPSS19.0,計數資料為率(%)表示,使用χ2檢驗統計結果,當P<0.05時,則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綜合組140例患者中,顯效93例,有效41例,無無效6例,總有效率達95.72%。對照組140例患者中,顯效62例,有效39例,無效39例,總有效率僅在72.14%,經綜合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并進行統計分析后得出,(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誘發原因較多,且有多種原因誘發同時存在。包括患者身體素質、內分泌情況等,也包括風寒、咽部感染所致,或由于運動損傷、急性外傷等引發。一旦患病,雖然不危及生命安全,但能夠對患者心理造成極大壓力,影響工作與生活質量。西醫以手術為主,但手術中存在著風險的不可控制性,容易出現術后并發癥[3]。因此,此病應以中醫綜合治療為佳。中醫療法中,對此病可施以針灸,并加以推拿相結合,治療手段無風險,且操作容易,相比西醫手術治療,會為患者減少更多的經濟壓力。在中醫里,痰濕阻絡、風寒濕癥、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等出現時,均會不同程度地導致眩暈。中醫針灸法是以辨證施治為根本,通過刺激膽、肝經腧穴,將起到補虛、降火、祛痰、熄風的作用,使患者通絡止痛、疏通氣血,改善肌肉狀態,使頸部位的疼痛減輕,炎性反應水腫消除[4]。此外,腦血流量增加,使腦血管得到擴張,能夠有效地緩解頸部結構不良,而導致交感神經與椎動脈刺激,達到臨床目的。筆者此次所有患者實驗的方法,應用的是六針法,對天柱、風池、夾脊穴分別行針,疏通了太陽經氣、督脈,使陰陽調和,使神志更加清晰,并能夠調節臟腑氣血。另外,加以推拿方法,目的在于正骨,修復錯位,活血止痛,以推拿刺激穴位,使關節結構得到調整,能夠有效使血管壓迫得到緩解[5]。此外,通過經神經反射機制,使血管痙攣也能夠得到極大緩解,同時作用,將更加有利于促進患者血液循環,臨床效果明顯。本文采取的推拿手法,對頸臂穴、華佗夾脊、風池等部位進行重點按摩,實施開源增流、補償平衡和解痙通暢法,將會起到氣血調節和經氣運行的良好功效[6]。本次實驗數據表明,對照組行以中醫針灸療法,雖然能夠在臨床中達到一定效果,但相對于實驗組,加以推拿的手法,其效果更佳,治愈率也更高。如,本文實驗數據中,綜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72%,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14%,二者進行統計學比對,差異明顯,(P<0.05)。由此得出,若選用中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可選取針灸與推拿的方法,能夠提高臨床治愈率,同時減少復發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推薦在今后的中醫治療中,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傅瑤.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15(3):149-152.
[2]胡秀清.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CSA)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2):27-28.
[3]黃蓬輝,顏景,陳燕雪.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7,12(12):3114-3116.
[4]李宇雄,譚健榮.中醫針灸與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4):109-111.
[5]范喜良.中醫針灸聯合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7例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74):223+225.
[6]初真秋.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8,9(18):30-31.
作者:梁立君 單位:鞍山市湯崗子理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