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模式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共青團工作也在不斷深化。如何強化中醫院校青年學生思想宣傳成效,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在工作中突破新媒體沖擊、模式變化等困難,探索了新媒體隊伍建設、新媒體互助平臺建構、新媒體文化產品創設等有機融合的創新工作模式。
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斷提升,對專業單一的中醫院校而言,如何通過新媒體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成為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重點難點。在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新時代背景下,共青團宣傳工作面臨著新的要求,工作模式也應隨之變化。
1互聯網時代傳統共青團宣傳工作模式效果弱化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第一課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發揮好第一課堂作用的同時,也要開展以團學組織活動為依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在迎來互聯網信息時代后,共青團工作中的宣傳工作受到新媒體的極大沖擊。隨著垂直應用不斷更替,第二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逐漸弱化,“融媒體”時代又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存在方式,打破了以往的宣傳模式。新媒體是當代大學生最為習慣的表達方式和最為依賴的社交工具。對于大學生而言,從封閉的環境中走了出來,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面對隨之而來的言論自由,讓網絡變成了社會新型的輿論陣地,人人都能發表言論,人人都能制造輿論。一旦出現了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的斷層,網絡信息來源就會充斥著不實現象,制造著謠言、詐騙、誘導等歪曲內容。價值觀處于形成時期的大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還比較弱的情況下,容易被輿論誤導,被牽著鼻子走,甚至被利用,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傳統共青團宣傳工作模式效果弱化,高校共青團的宣傳工作遇到了巨大難題,網絡輿論引導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在網絡中積極引導大學生唱響輿論主旋律,弘揚網絡正能量,成為了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斷提升思想宣傳工作,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2新時代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難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共青團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塊。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質就是聯系青年、服務青年、凝聚青年。高校團學工作不僅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的中堅力量,還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平臺[2]。面對新時代對思想宣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體分析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存在的難點尤為重要。
2.1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互聯網轉型需求較緩
推動校園媒體融合實現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供給側改革”,是探索思想宣傳工作新規律的客觀需要,是提高宣傳思想工作效率效果、解決結構性供需矛盾的現實需求[3]。互聯網時展新媒體成為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從中醫院校與綜合類院校的學生相比較發現,中醫院校學生因專業單一,課業壓力大,學習時間密集,對于新事物的學習及網絡信息的需求普遍較低;而綜合類院校的學生,專業多樣化,課業壓力小,學習時間寬松,對于新事物的學習及網絡信息的需求較高。中醫院校大學生總體上對于互聯網化的團學工作轉型需求較緩。
2.2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互聯網轉型人才短缺
受網絡時代媒體新形式影響,原有的傳統宣傳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大學生對于校園的櫥窗、橫幅及報紙等單一內容并不感興趣,反之喜歡網絡輿論話題、熱門新聞等更有吸引力的內容,這大大影響了共青團宣傳工作的實質內容,也改變了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模式被迫在不斷轉變,從最早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再到現在的微信、微博、QQ、直播平臺等新媒體應用。從傳統媒體宣傳模式到新媒體宣傳模式,加大了共青團宣傳工作的任務量,對于工作者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新媒體運營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中醫院校因人才缺乏、資源緊缺、技能不足等因素,成為發展新媒體的最大阻礙,也導致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困難程度增加。
3新時代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模式創新
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和中央群團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相關要求,開展新形勢下的共青團宣傳工作,根據團中央、團省委的統一部署,巧妙運用中醫青年的專業素養,融合新媒體傳播、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工作,開拓了中醫院校共青團工作新模式。
3.1完善中醫院校團屬網絡新媒體隊伍建設
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鼓勵中醫青年將先進性和擔當精神延伸到網絡空間,主動參與網上輿論生態建設,唱響網上輿論主旋律。充分依托各類網絡平臺,全面打造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的宣傳陣地,并針對大學生的用戶思維,選擇多個網絡應用平臺入駐,將共青團福建中醫藥大學委員會的宣傳陣地擴散至網絡應用中。目前已運營團中央“青年之聲”平臺、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企鵝號、QQ公眾平臺、今日頭條、bilibili、團委網站等8個線上平臺。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的12月份數據統計,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官方微信“樂活杏苑”共推文582期,閱讀總量達19w+;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官方微博“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共659條微博,總閱讀量達142.7萬。根據學生使用應用的排名及喜歡程度,2017年5月25日首次開通的QQ公眾平臺“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增長也最為迅速,半年期間,總計357條說說,擁有1505位粉絲,訪客量達5萬。隨著運營的平臺增多,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設立了由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指導下的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福建中醫藥大學通訊站,并在北京舉辦授牌儀式。依托通訊站成立了福建中醫藥大學校園通訊社,將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的宣傳平臺資源進行整合,吸納各學院精英,完善機制。打造校園新媒體矩陣,在各院分團委的支持下,組建新媒體內容的聯動機制,不僅采用通訊員優質內容上報機制,還根據重要的時間節點宣傳部署,以校內全覆蓋的宣傳效果,聚合矩陣管理模式,形成校內宣傳聲勢,逐步完善團屬網絡新媒體通訊網。
3.2打造中醫院校團屬網絡新媒體互助平臺
打造新型網絡新媒體模式,主動發起與被動獲取信息模式相結合,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層級劃分,以學生選擇為主。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采用高校青年優勢及中醫藥專業性質相結合,在創作網絡文化產品的同時,借助團中央、福建團省委的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官方QQ公眾平臺等粉絲號召力支持,得到了擴大宣傳面的有效途徑,在各級平臺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不僅突破了地域及層級的距離,更是邀請上級團委與廣大中醫青年直面交流。并從宣傳部署中,打造優質的網絡新媒體文化產品。一是學習貫徹系列講話,結合“喜迎”“學習貫徹精神”等主題設計制作九宮格“談”“砥礪奮進的五年”“圖說報告”系列作品,經上級平臺后,累計閱讀量超過100萬。二是圍繞紀念重大節日及重要的時間節點,制作“八一建軍節”九圖、“日本無條件投降”九圖、“為‘艾’發聲”九圖等文化產品,經上級平臺并宣傳推廣后,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及轉發,累計閱讀量超過580萬。三是結合中醫藥知識,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制作“小雪節氣”及“文化遺產———24節氣”九宮格,經上級平臺后,閱讀量超過103萬。四是滿足青年需求,關注青年熱點,制作“四級高頻詞組”九宮圖、“2018年考試日歷”九宮格等文化產品,經上級平臺推廣宣傳,累計閱讀量超過200萬,取得良好效果,引發全網廣泛傳播。
3.3創作中醫院校團屬網絡新媒體文化產品
新媒體時代的推進,目前網絡支持著豐富的垂直應用,當代大學生從網絡中吸取了碎片化知識,用新媒體的直播、短視頻、動畫、漫畫、表情包、圖片等網絡文化產品代替了傳統媒體的單一產品,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持續創作優質的網絡文化產品,不斷擴大中醫青年的知識面,并運營中醫藥專業知識轉化為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產品。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借助“河洛”卡通形象,打造多款生動又具代表的校園文化品牌項目:(1)“河洛•青春”系列品牌校園活動,采用大型匯演、比賽等形式,進行線上直播。其中2016年12月首次舉辦的“河洛•青春Future福建省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啟動大會,福建省藥師協會成立一周年暨福建中醫藥大學2016年迎新晚會”,在團中央網絡平臺“青年之聲”、新浪微博上同步直播,點擊量實時突破2.9萬次。(2)借助卡通形象“河洛”,依據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教授的文案,創作了《旗山醫畫》系列漫畫,從中醫概論、中醫調理、中醫診斷、中醫中藥等角度切入,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目前已創造6期漫畫,在校團委各平臺進行推廣,受到同學們的喜愛。
3.4引導中醫院校團屬青年唱響輿論主旋律
在“融媒體”時代的興起,組合了新時代的媒體形式,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從官方體系轉化為自主體系。互聯網把報紙、電視、電臺等傳統媒體與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全新采編流程[4]。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成立了河洛新媒體工作室,成功納入福建團省委首批新媒體工作室培養計劃團隊,結合中醫藥專業優勢,初期嘗試新媒體與中醫藥特色相結合。并學習“中央廚房”的模式,打造一個中心小組,以交流分享及解析內容的工作模式,選用“自媒體”時代的各方信息采集,以自主命題的形式,圍繞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及關注需求,創作多樣化的產品及活動,滿足中醫青年的全面發展。同時舉辦多期新媒體骨干培訓會,涵蓋新媒體學生骨干100多人次,不斷引導學生輿論思想及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引領中醫青年在網絡的沖擊下直面輿情,勇于發聲,弘揚正能量思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新形勢下中醫院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項充滿變化和挑戰的工作。面對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的大學生群體,積極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引導中醫青年正能量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勇于為中醫發聲,在唱響網上輿論主旋律的同時,直面網絡輿情,同時制作出更多有思想深度、適合網絡傳播的優質文化產品。有力促進了中醫青年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營造向善向上的成長成才環境。
參考文獻
[1]黃晶.論團學組織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意義[J].青春歲月,2015(5):138.
[2]李麗滿,馮莉穎.團學工作與高校思政教育[J].教育,2014(5):56-57.
[3]陳寶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媒體融合策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7,21(1):34-38.
[4]龔莉紅.交融與突破:融媒體視野下高校宣傳工作研究[J].2016(3):87-89.
作者:劉少渝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