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院校大學生職業興趣類型調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調查表明,從職業興趣類型來看,醫學生中藝術型、研究型和社會型所占比重較大,而企業型和事務型所占比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醫學生具有創意、善于思考和樂于助人的特質傾向。高校應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美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理論教育的有機融入,尊重學生個體需求,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用學生更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引導工作,進一步增強醫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
醫學生是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希望,肩負著“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探索醫學生職業興趣類型特征,將其有機融入職業規劃和教育引導環節,充分調動醫學生職業探索的主觀能動性,對進一步促進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人才素質培養和就業指導等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筆者以首都醫科大學為例,對醫學生群體的職業興趣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為醫學院校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一、基本情況
本研究以首都醫科大學2017級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對醫學生群體的職業興趣進行研究,考察醫學生的職業興趣類型特征,為有針對性地制訂就業指導措施服務。本次調研采用筆者自編的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我校修訂的職業興趣測量問卷,共分為6個維度180道題目。在問卷設計上,依據20世紀60年代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霍蘭德的“人格類型論”,將職業興趣劃分為6個維度,每個維度設置30道題目,其6個維度包括:技能型(R)、藝術型(A)、研究型(I)、社會型(S)、經營型(E)和現實型(C),如圖1所示。每個人的職業興趣類型都是這6個維度按不同程度組合而成的,具有某一特殊類型人格的人,便會對同一類型的工作(環境)發生興趣,從而使人格與工作環境相匹配。
二、調查結果
(一)各興趣類型得分情況生涯興趣量表的各興趣類型平均分數,平均分數M由高至低的興趣代碼為研究型I(M=68)、藝術型A(M=67)、社會型S(M=66)、實用型R(M=63)、企業型E(M=61),最后是實用型C(M=60),表示學生對各項類型興趣都很濃厚,全距(最高分減最低分)僅有8分。在男女表現上,男生在實用型R、研究型I高于女生。女生在藝術型A、企業型S、實用型C分數高于男生,企業型E則男女生數量相當。興趣類型男女性別間存在明顯差異:首選興趣類型中,24.6%的男生為實用型R,而女生僅為10.8%;相反藝術型A男生占13.1%,女生卻占到33.0%。男生較女生更喜歡動手操作,女生則更喜歡藝術美感和創新變化。此外男生較女生表現出更喜歡理論研究,但較女生對社會服務型事務的興趣略顯不足。此外醫學生對事務化工作的興趣明顯不足:調研中首選興趣為事務型C的無論男女生都是最少的選擇人群,男生更為明顯,僅有1人作為首選興趣類型。
(二)興趣測評得分情形首碼分布情況在生涯興趣測驗的結果中,得分最高的興趣代碼為首碼,本次所有受測學生的首碼分布如表2所示,首碼最多人的興趣代碼為藝術型A126人(男16人,女110人),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女生的首碼是A型,A型職業興趣人員偏好發展語言、藝術、音樂或戲劇技能,具有創意和自由思考的傾向;第二多的首碼為研究型I122人(男43人,女79人),I型高分者善于觀察、思考、分析與推理,具有科學家或思考者特質,由于我校的女生遠多于男生,而研究型I的男生占35%,高于女生(23%);第三為社會型S100人(男23人,女77人),女生人數明顯高于男生,可能與女性特質有關,也有可能與醫學院的女生大多富有助人特質,對人和善,容易相處,關心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喜歡傾聽和了解別人有關;第四為實用型R66人(男33人,女36人),R型具有技術者、工程師特質,在不是理工學科為主的醫學院校排名第四是可以理解的,技術型的工程師是許多男士的夢想,所以男生在此列的百分比高于女生。最后的兩型是企業型E(男9人,女19人)與事務型C(男1人,女12人)。報考醫學專業的學生較注重人文因素,如圖2所示,首選藝術型A、研究型I和社會型S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企業型E和事務型C比重較低。
(三)興趣測評前兩碼的分布興趣代碼是個人最高分的前三碼,可提供測驗解釋與對應有興趣的大學學群或職業,興趣代碼的組合有120種,不易進行統整性分析。以前兩碼共計36組來進行分析,可清楚地看到學生的職業特質與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在此稱前兩碼為小六碼。我校455位大學生中,小六碼高于17人的分別為AS型(52人)、AI型(46人)、IR型(40人)、IA型(31人)、SA型(31人)、IS型(30人)、RI型(28人)、SR型(23人)、RA型(17人)、SI型(17人)。首碼E或C的小六碼在樣本中非常少,第二碼是E或C的人數也非常少。
三、幾點思考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相關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運用職業興趣理論,抓住、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將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灌輸到大學生的心中,是醫學院校開展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路徑之一。
(一)注重大學生職業興趣的引導作用興趣是學生創造力和知識探索的重要原動力,了解學生的興趣類型,可以有的放矢開展工作。職業興趣測試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類型和在職業選擇中的主觀傾向,從而更好地做到人職匹配,同時個體的職業興趣也影響著其職業的滿意程度,當個體職業興趣類型和所從事的職業相匹配時,職業者的潛在能力將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工作業績也大為提高。高校應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引導大學生明確自身職業目標。
(二)完善社會實踐平臺從調研結果來看,醫學生職業興趣前兩碼的分布中前六位分別為AS型、AI型、IR型、IA型、SA型、IS型,醫學生的職業興趣體現出對創新創造、社會服務、社會人文領域的關注。那么,醫學院校在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義診、志愿服務、臨床實習、病患康復護理工作等,這不僅能有效強化醫學生的職業興趣,更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觀和就業觀。同時在教學科研中提升發醫學生服務社會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使其感受到醫學知識中的生命之美和人文精神之美。
(三)推進全程化的生涯規劃課程建設高校應將職業生涯指導貫穿學生入校到畢業的全過程,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興趣學生的特點,認真規劃不同年級、特長和職業興趣類型學生的教育工作重點和方法措施,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同時,醫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包括系統內部動態的運行方式和過程,這一特征要求我們用動態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其內在的運行方式和過程,明白思想教育、協同育人、全程全員育人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現實情況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和調整的,它應該隨著一切時間、地點、客觀條件以及學生的興趣類型等的變化而調整。因此,要大力根據醫學特點推進生活規劃課程建設。
(四)注重人文精神的有機融入高等教育的目標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和教育,而是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學生個體為中心,以學生組織為載體去挖掘潛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從調研中可以看出醫學生并非社會傳統觀念中內斂、保守的形象,興趣類型為藝術型A、研究型I和社會型S的醫學生占很大比重,企業型E和事務型C醫學生所占比重較低,這一結果提示醫學教育工作者要在立德樹人的思想教育和職業教育中注重美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理論的有機融入,避免強制、生硬的管理或教育引導方式,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到尊重、理解、“愛與被愛”,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需要頂層設計、全社會廣泛參與、多元化融入的復雜體系,它是由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育人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構成的一個多維的立體系統。影響教育對象的一切外在因素都對教育引導的效果產生或多或少的促進或是阻礙作用。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不僅僅是高等教育中傳授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醫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興趣的良好培養、職業生涯的健康發展不僅要發揮高校的主導作用,更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社會育人資源,從整體上做好頂層設計。
參考文獻:
[1]冼建英.霍蘭德職業人格測試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
[2]周曉光.獨立學院“三全育人”機制初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
作者:張斌a、b;李爽a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a.學生處b.馬克思主義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