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口腔醫學本科創新教育改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1世紀的教育理念逐步從這種“繼承型教育”向注重培養創新精神的“創新型教育”轉變,為進一步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根據重慶醫科大學相關規定,結合“中國口腔醫學教育標準”和“口腔醫學專業認證的指標體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學院組織各教研室教師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并擬定了口腔醫學院教改發展思路。
一、改革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
1.引入前沿知識,改革教學內容。任何學科的內容體系都不是封閉的、一成不變的,而是開放的,需要與時代同步更新,不斷充實和補充。學院要求授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大綱內的知識點外,對于教科書和大綱之外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前沿知識也應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這樣既可使學生了解科研前沿,同時開闊了眼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人的創新能力來源于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之上的。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改革課程體系,使大學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學院在口腔專業課程開始之前結合學院教師相關教學經驗采用自編教材開設了《口腔醫學導論》課程。對于口腔臨床醫學實驗教程,將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外科學、口腔修復學的基本臨床技能操作相互交叉融合,編寫了《仿真人頭模實驗教程》《口腔技能實驗教程》《口腔綜合實驗教程》《口腔形態與機能實驗教程》和配套的考核辦法等,使學生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之上,獲得了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二、變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的單向理論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對口腔醫學知識的掌握和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因而面臨著巨大挑戰。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變革。
1.開展“問題為本”(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以互動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隨著醫學教育事業發展,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育教學方法已很難滿足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新的教學方法,如PBL互動式教學法、“團隊為本”(team-basedlearning,TBL)教學法和“病例為本”(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學法已成為當下教學工作研究討論的熱點。PBL產生于1960年,由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醫學院提出。其基本理念是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科的壁壘,可有效地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PBL理論傳入國內已有十余年,少數口腔醫學院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經驗。TBL是2002年美國教育學家LarryMichaelsen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并逐漸興起的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的新型教學模式,它結合了團隊組建、課前準備、個人測試、小組測試、綜合能力練習等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學過程,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團隊合作形式在更高層次上得到理解運用,在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同時激發個人潛能。CBL教學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臨床課程學習階段對學生臨床思維的鍛煉、臨床技能的培訓和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有明顯的優勢。目前,學院在口腔醫學多個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積極引入了PBL教學法、TBL教學法和支架教學法等,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活動—合作—反思的教學理念,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學習效率。
2.強調課外教學。學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包括課前的知識引導、課堂講授、課后評估及反饋、學生學習進程跟蹤等多個環節。歐美的教育強調課外教學。而目前國內高等口腔醫學教育中教學重點大多只放在課內教學這一環節,對課外學習的引導和教學雙方的評估反饋未予以足夠重視。學院《預防口腔醫學》課程等,在常規的課堂教學外,更加強調實驗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重視課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而近五年學院本科學生先后參加了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重慶市社區口腔保健計劃等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培養,極大地提升了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其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加強相關實驗教學的學習,培養口腔醫學生的動手能力,以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
1.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腔醫學專業操作性強,創傷性操作多,學生需具備較高的臨床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學院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面積1000m2,面向口腔醫學專業,同時負責組織指導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中,突破傳統模式,重組實驗教學模塊,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基礎后專業,通過基礎訓練、專業訓練、綜合訓練各階段的有機銜接,各有側重,全程貫穿對學生專業技能、思維方法、創造性能力培養,促進實驗教學質量提高。因為有著良好的實驗基礎,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學院學子《新型有機高分子義齒代型底臺的研發》作品榮獲一等獎。
2.重視臨床病例教學。臨床實踐是醫學教育最重要、最突出的特點,是培養學生臨床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階段。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第一或第二學期就讓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積極采用參與式臨床實踐法,以學生臨床操作和分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旨在改變學生被動學習,完成由知識向能力的轉變。在臨床實習的改革上,規范教學查房和教學小講座,組織學生定期分析病例,充分訓練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四、革新考核體系,提升教學效果
采用何種考評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評價者是以行為目標還是以學習過程作為判斷依據。傳統的考評方式只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這樣的評價導致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對付如何過關。學院對于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改革,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從學生的實驗操作、儀器使用、數據獲取、科學規范表達實驗結果、實驗報告以及具有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特色的學生作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同時,考試模式重點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注重于考查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把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從而也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五、加強師資建設,構建創新團隊
實施創新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在于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創新團隊。教師在實施創新教育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其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過程和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口腔醫學教師必須具備未來意識、生命意識、科學意識、創新意識和終身發展意識。能洞察醫學學科發展的新前沿、新命題、新水平。為加強師資建設,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制定了口腔醫學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制度,堅持青年教師培養、交流、深造制度,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在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只有結合口腔醫學的學科特點,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進行創新教育改革,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亞斯蘭現象”,才能全面提高口腔醫學教學水平,從而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口腔醫學人才,推動我國口腔衛生事業的發展。
作者:孫吉成宋錦璘鄧鋒戴紅衛江峰單位: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