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附著體對下頜種植覆蓋義齒修復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磁性附著體和球帽附著體在下頜雙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醫院口腔科進行下頜種植覆蓋義齒修復的患者64例,分別使用磁性附著體(n=32)和球帽附著體(n=32)進行種植覆蓋義齒修復,收集兩組的咀嚼效率及患者滿意度,記錄種植體骨邊緣情況,3年后隨訪記錄兩者的咀嚼效率及患者滿意度,測量種植體骨吸收情況,運用SPSS19.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修復1周后磁性附著體舒適度優于球帽附著體(P=0.019),而球帽附著體固位穩定功能優于磁性附著體(P=0.014),兩者的咀嚼效率(P=0.975)及滿意度(P=0.787)無統計學差異;修復3年后磁性附著體固位力衰減較球帽附著體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而種植體邊緣骨吸收(P=0.609)及患者咀嚼效率(P=0.933)、滿意度(P=0.932)兩者無統計學差異。結論種植覆蓋義齒修復3年后,磁性附著體固位功能較球帽附著體穩定,但兩者咀嚼效率和總體滿意度無明顯區別,兩種附著體種植體邊緣的骨吸收無差異。
[關鍵詞]種植覆蓋義齒;磁性附著體;球帽附著體;咀嚼效率;滿意度;臨床效果
A牙列缺失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見病,我國65~74歲老年人牙列缺失率為4.5%[1]。臨床上常用的牙列缺失的修復方式主要是傳統全口義齒和種植覆蓋義齒。在整體滿意度方面,種植覆蓋義齒明顯優于前者,特別是固位方面差異特別明顯[2]。種植覆蓋義齒近年來被廣泛用于牙列缺失的修復,為提高覆蓋義齒的固位及穩定性,各種附著體被應用于臨床,常用的有磁性附著體、球帽附著體等。磁性附著體固位力比較持久,植體所承受側向力小,從而保護種植體,舒適且摘帶方便,應用比較廣泛[3-4]。球帽附著體在受力時陰性部件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對種植體起保護作用,減少對種植體的水平向作用力,使應力分布更為均勻,從而對種植體的創傷較小[5-6]。兩種附著體特點不同,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因此本文通過比較磁性附著體和球帽附著體在下頜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為附著體的選擇提供指導。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醫院口腔科進行下頜種植覆蓋義齒修復的患者6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8例,平均年齡68.4歲。64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運用球帽附著體修復32例,磁性附著體修復32例,共植入種植體128枚。選取標準:無影響種植的全身性疾病,無影響骨代謝的系統性疾病。排除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患者對種植手術及研究過程清楚,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8論文09號)。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下頜雙側尖牙區分別植入1枚種植體(Dentium,韓國),種植和修復過程按種植系統規范操作進行,所有手術均由同一醫師完成。術后消炎止痛,4個月后拍攝曲面斷層片,制作常規總義齒,戴入2周后使義齒下沉和黏膜組織面緊密貼合,患者無壓痛,種植體上分別安裝球帽附著體和磁性附著體,調磨種植體相對應的義齒組織面,確定活動義齒完全就位,而后運用室溫固化型塑料將陰性部件固定在下頜活動義齒上,完成下頜種植覆蓋義齒。戴牙1周后測量患者咀嚼效率、滿意度以及種植體骨邊緣情況,3年后復查患者咀嚼效率、滿意度以及種植體邊緣骨吸收情況,復查時種植體未見失敗。
1.3咀嚼效率測定
運用過篩稱重法[4]分別測試患者戴牙1周及3年后的咀嚼效率。測試時囑患者咀嚼5.Og花生米30s,不許吞咽,收集患者口中食物殘渣,用測定篩過濾,每個患者測試3次,將余量放入干燥箱中60℃恒溫干燥6h后稱重,計算咀嚼效率,咀嚼效率=(總質量-余質量)/總質量×100%,取均值作為其咀嚼效率值。
1.4患者滿意度調查
患者戴牙1周及3年后運用視覺模擬比例尺法(VAS)測量患者的滿意度。VAS調査問卷是由一條100mm長的線段組成,起端表示完全不滿意,終端表示完全滿意。患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在這條水平線上畫一條垂線,通過測量從起點到垂線的距離,得出患者滿意度[4]。主要測量內容有5項:舒適度、固位穩定功能、語音功能、咀嚼功能以及總滿意度。
1.5種植體邊緣骨吸收測量
修復1周后測量種植體邊緣骨吸收量。測量方法:種植體冠方平面為M,種植體的長軸垂直于冠方平面,曲面斷層測量種植體長度為D,種植體的實際長度為D1,牙槽骨和種植體頸部接觸點與冠方平面的距離為R,則實際骨吸收長度為R1,D1/D=R1/R,因此得出種植體邊緣骨吸收值R1,分別測量種植體近遠中骨吸收量,兩者的平均值作為該種植體骨吸收量,測量3次求平均值[7]。同樣方法測量修復3年后的邊緣骨吸收量,而后將兩值相減即為覆蓋義齒修復3年的種植體骨吸收值,將數值進行統計學分析。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種覆蓋義齒的咀嚼效率和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修復3年后,124枚種植體植入后未出現失敗病例,全口曲面斷層片提示種植體與骨組織形成骨性愈合,種植體周圍軟組織正常。兩種附著體均能正常行使功能。
2.1咀嚼效率
修復1周后測量咀嚼效率發現,磁性附著體患者的咀嚼效率為(73.34±7.67)%,球帽附著體的咀嚼效率為(73.57±6.62)%,兩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75)。修復3年后,使用磁性附著體的患者咀嚼效率衰減值為(5.46±2.24)%,使用球帽附著體的咀嚼效率衰減值為(5.40±2.65)%,兩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33)。
2.2患者滿意度
患者自述經兩種附著體修復后,包括舒適度、固位穩定功能、語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總滿意度都明顯提高。磁性附著體舒適度優于球帽附著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球帽附著體固位穩定功能優于磁性附著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無明顯區別。見表1。修復3年后,舒適度、固位穩定功能、語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總滿意度都略有降低。磁性附著體固位穩定功能的VAS評分衰減較球帽附著體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無明顯區別。提示在臨床應用中,球帽附著體的固位穩定功能變化較磁性附著體大。見表2。
2.3種植體骨吸收
修復3年后磁性附著體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0.249±0.044)mm,而球帽附著體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值為(0.256±0.048)mm,兩者無統計學差異。
3討論
種植覆蓋義齒作為一種修復下頜牙列缺失的一種方法,因其良好的效果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與傳統全口義齒相比,種植覆蓋義齒既有良好的舒適度,又能達到良好的固位及穩定效果,同時又能延緩牙槽突的吸收萎縮[5-6]。本研究通過對2010-2014年64例種植覆蓋義齒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磁性附著體和球帽附著體在下頜雙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磁性附著體依靠磁體和銜鐵之間的相互吸引來固定義齒,磁性附著體固位力比較持久,對種植體產生側向力小,從而保護種植體,舒適且摘戴方便。球帽附著體的球與卡環墊之間有一定的緩沖空間,在受力時有緩沖作用,對種植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4];球帽結構使應力分布更為均勻,減少了對種植體的水平向作用力,使種植體受到的損害較小[5]。因此,兩種附著體在下頜種植覆蓋義齒的修復上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通過測定咀嚼效率發現,磁性附著體與球帽附著體相比,種植覆蓋義齒的咀嚼效率無明顯差別,但患者表示運用兩種附著體后,咀嚼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修復3年后咀嚼效率降低,原因可能為活動義齒咀嚼過程中的磨耗,但兩者的咀嚼效率衰減無明顯差別。因此臨床應用中,由于兩種附著體咀嚼效率相近,可不作為選擇附著體的一個必要條件。運用VAS法測量患者滿意度發現,經兩種附著體修復后,患者的舒適度、語言、咀嚼功能等都有改善,其中磁性附著體的舒適度較球帽附著體好,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3-4]。因此,對于那些戴用義齒后異物感較強的患者,建議采用磁性附著體來改善,而球帽附著體的固位穩定性能較磁性附著體好,也與其他學者研究結論相似[5-6],提示當臨床患者牙槽突吸收萎縮嚴重,需要更強的固位穩定作用時可優先選擇球帽附著體。修復3年后患者的舒適度、語言、咀嚼功能等略有下降,但磁性附著體和球帽附著體無明顯差別,而在固位穩定方面,球帽附著體變化較大,其原因為運用球帽附著體時O型圈和陽性鈦球的磨損導致固位力降低,而磁性附著體靠磁力固位則較穩定,因此臨床運用時球帽附著體更換較頻繁,患者復診次數增加[8]。修復3年后測量兩種附著體種植體骨吸收情況發現,磁性附著體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平均為0.249mm,而球帽附著體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值平均為0.256mm,兩者沒有明顯差別,與其他學者研究相似[7,9],下頜雙種植體覆蓋義齒中球帽附著體和磁性附著體的應用對種植體周圍的骨吸收沒有影響。磁性附著體和球帽附著體各有優缺點,臨床操作上,磁性附著體較球帽附著體而言,具有操作簡單、容易掌握、患者摘戴方便等優點,但其價格相對昂貴;球帽附著體經磨損后固位力下降需要更換附著體,磁性附著體長時間使用也會出現磁鐵生銹、消磁,需更換磁鐵的問題[10-11]。因此,選擇附著體時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全面考慮。本研究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患者例數較少、追蹤時間較短等,對于兩種附著體在下頜種植覆蓋義齒修復中的遠期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王興.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蔣一,劉洪臣,李鴻波,等.Magfit磁性附著體在老年患者全口覆蓋義齒的應用體會[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2,13(2):79-82.
[4]程紅江.磁性附著體在下頜種植覆蓋義齒的修復效果觀察及患者滿意度調查[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6,26(4):277-280.
[5]張仁國,張太梅,解永富,等.球帽固位下頜雙種植體覆蓋義齒修復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口腔醫學,2015,35(8):666-669.
[6]何孔炎,陳艷,劉聰聰,等.球帽附著體種植覆蓋義齒在中重度萎縮下頜無牙頜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5):103-105.
[7]袁泉,宮蘋,譚震,等.種植體邊緣骨吸收量的測量分析[C]//第四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2005.
[8]佘文珺,何嘉菁,劉韞嘉,等.不同材質球帽附著體對下頜種植覆蓋義齒固位力的影響[J].上海口腔醫學,2017,26(6):586-589.
[11]李慧良,徐芳,楊令云.兩種附著體覆蓋義齒在下牙列缺失種植中的應用[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34(7):657,675.
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