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誘因與對策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伴隨著高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價值觀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再加上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得部分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大學階段必須要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使其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全方面發展,同時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意義。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誘因,并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目前,伴隨著高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價值觀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再加上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得部分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大學階段必須要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使其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1],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全方面發展,同時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誘因分析
(一)新環境引起的不適感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首先要面對的是新環境的適應問題。當代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平日里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和親人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考慮事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面對困難常常不知所措,抗挫折的能力也較弱。當學生真正進入大學以后,展現在眼前的是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同時還需要面對與周圍同學的集體生活。因此,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要學會如何獨立,不僅要做到生活自理,更需要學會為人處世,懂得體諒包容,并且能夠接受其他人的生活習慣。由此可見,當大一新生面對新環境時極易產生不適感,導致情緒低落、失眠、焦慮,甚至出現神經衰弱等癥狀,進而發展成嚴重心理健康問題。
(二)人際交往造成的抑郁情緒大學校園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2],因此如何與周圍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需要面對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常說大學生活的環境相當于一個小社會,高校學生需要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接觸到不同身份的人,不僅有寢室室友、班級同學、學生會干事,還會和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老師有交集,所以學會怎樣與人交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相比于備戰高考,心無旁騖學習的高中時光,大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個全方面發展的過程,新的階段也給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不僅要順利完成學業,還要學會分享、懂得包容、學會理解、掌握為人處世的原則,同時建立好自己的朋友圈。目前,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主要表現為不善于交流溝通、缺乏交往技巧、相處時以自我為中心、交不到知心朋友等,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自卑、孤獨、苦悶等感受,情況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抑郁情緒。
(三)學習壓力導致的焦慮感在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高考金榜題名,為了能夠考入心儀的大學,每一個有高考生的家庭幾乎都是全家上陣,給予學生最大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在身邊的督促成為了普遍現象,學生也習慣于這種教育方式,以至于進入大學后,要求學生做到獨立學習,主動思考,獨自完成,就使得很多學生出現了一系列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以及學習方法不得當等等。除此之外,很多學生在高中時期都是班里的佼佼者,進入大學后也自然是信心滿滿,優越感十足。但是,大學校園是一個精英薈萃的地方,人才濟濟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為了取得好名次,為了可以得到獎學金和更多榮譽,很多學生都會刻苦讀書、加倍努力。然而,這時候一旦成績不理想,就會極易產生氣餒、焦慮、沮喪等消極的心理狀態,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
(四)戀愛引起的痛楚感大學校園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沒有了高中時期老師和家長的限制,很多學生在入學后都開始了向往的美好戀愛。但是由于多數學生都是初戀,沒有戀愛經驗,更不懂戀愛技巧,因此導致在相處過程中缺乏溝通交流,不能相互理解包容,容易無意識的做出傷害到對方的舉動,進而造成戀愛中的沖突矛盾,當這些矛盾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時,便會產生一定的痛楚感和愁悶情緒,若長時間走不出這種苦悶的情緒,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3]。
(五)就業引發的恐慌感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面對世界經濟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形勢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受到影響和沖擊,為了控制投入成本,裁員、減薪便成為了企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各大公司相繼裁員,新的人員則越來越難被錄取,這對大學生的就業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與此同時,現代社會的競爭力越發激烈,企業對于招聘大學生的要求也在逐年增高,這就使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導致學生們出現迷茫、焦慮、恐慌、自卑、失落等消極情緒,進而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造成嚴重影響。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完善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機制總結過去關于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經驗,我們不難看出盡早發現心理問題對于后期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高校務必要對大學生做好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工作,并且建立完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從而為有效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提供依據。每年新生入學后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對于普查結果,高校相關人員需要進行詳細的篩選,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上報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解決;對于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需要及時聯系家長,送到心理疾病專科醫院進行治療;對于在普查中顯示心理健康正常的學生,也需要幫助和引導他們盡快學會適應大學生活。此外,學校還要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建立完善的心理檔案,詳細的記錄這些學生不同時間段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發展過程,并且展開針對性的談心談話,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同時展開長期的跟蹤觀察,以便于有效地掌握了解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進而能夠及時進行心理輔導。
(二)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的必修課,一般情況下會采取大班授課的形式,但灌輸式的授課模式難以吸引學生,導致這門基礎課程無法達到知識普及的教學目的,這也使得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利用新媒體的相關技術,并結合線上和線下,使課堂內外都活躍起來。線上,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介,進行相關知識宣傳、心理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引導廣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狀態;線下,抓住新生入學、“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月”幾個關鍵時間點,開展專題教育和主題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在課內,我們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使課程內容不再是簡單文字的展現,而是加入視頻、音頻等全新元素,不僅清晰易懂,而且引人入勝。在課外,注重開設易班心理健康教育網上學習,對課堂知識進行擴展,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學習[4]。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建立心理咨詢診室等方式來進行宣傳與教育,通過立體化陣地的無縫對接,建立全方位、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建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監測體系針對目前大學生的特點,建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監測體系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搭建“學校—學生處—學院—班級—宿舍”五級心理危機預防信息網,及時發現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疏導、干預、治療。第一級:學校負責建設心理咨詢中心,并完善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機制,同時展開對心理輔導教師的專業培訓,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此外,利用好學校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宣傳作用,推送積極正能量內容,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第二級:學生處負責加強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設,定期組織二級學院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利用多媒體,建立網上心理咨詢室,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排憂解難,同時還要通過詳細的排查,將患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轉介給心理疾病專科醫院進行治療。此外,通過微信、QQ,傳達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事項和任務安排,并且定期督導二級學院心理預警工作的開展情況。第三級:學院結合線上、線下教育,開展具有學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線上可以利用學院網站、QQ文化墻、微博、微信,傳遞網絡正能量,引導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線下還可以舉辦“5•25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月”、主題講座、知識競賽等相關活動。此外,學院輔導員要經常與有心理困擾的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幫助學生疏導不良情緒,一旦發現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保證第一時間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與此同時,還需要展開長期的跟蹤觀察,以便于有效地掌握了解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進而能夠及時進行心理輔導。第四級:班級中的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要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我們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關注的對象,需要通過平日里的細致觀察以及同學之間課堂內外的互動,充分了解班級同學的心理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問題,需要立即上報輔導員,并持續關注心理異常學生的狀態。第五級:宿舍是高校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集體中最小的單位。在日常的朝夕相處中,很多寢室成員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彼此了解,甚至親如一家。作為寢室長,有責任通過平時的接觸、觀察、交流來了解每一個室友的心理狀態,當發現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必須及時向班長和輔導員匯報相關情況并給予更多的關心。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對此高校必須要引起重視,并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同時積極采取對策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學校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提升高校整體的教育水平,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為國家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青年人才。
【參考文獻】
[1]楚嶺輝.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對策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4):126-127.
[2]胡珊珊.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對策思考[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2):82.
[3]姜海燕.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透析與教育對策探討[J].教育學術月刊,2008(5):66-67.
[4]海莉花,廉永杰.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應對[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1):71-73.
作者:孫盼盼 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