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務建管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各有關部門:
為指導全區水務建設和管理工作,進一步改善城鄉水務基礎條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相關規劃精神,現就全區2010年度水務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化管理,不斷提升水務基礎設施綜合保障能力,促進人水和諧、社會和諧。
二、實施原則
(一)堅持改善民生。以改善農村水利基礎為抓手,實施飲水安全、灌區改造、村莊河塘整治和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省農村水利現代化示范縣)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城鄉水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二)堅持城鄉統籌。協調解決城市與鄉村對水務建設的不同需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安排城市和農村水務建設項目,努力實現城鄉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規劃引導。切實發揮規劃在項目布局、資金安排方面的指導作用,根據規劃定工程,依據規劃搞建設,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嚴肅性。
(四)堅持建管并重。按照公平負擔、權責一致的要求,加快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堅持建管并重,加大建設和管理機制創新力度,在縣鄉河道、村莊河塘長效管護機制上求得突破。
三、建設任務
全區2010年度水務建設與管理任務主要包括15個方面,重點建設項目11項,計劃總投資2.28億元,其中爭取省級以上補助1.67億元,市級0.15億元,區級配套0.42億元,群眾自籌0.03億元。全年計劃完成土方480萬方,興建小溝級以上配套建筑物616座。
(一)農村水利方面。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過新建地下水廠和管網延伸,解決耿車、中揚、鄭樓3個鄉鎮4.9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計劃投資2430萬元。
2.村莊河塘整治工程。疏浚整治莊河34條、汪塘131面,總土方52.8萬方,涉及9個鄉鎮17個村133個村民小組,計劃投資216.8萬元。
3.灌區續建改造工程。完成船行灌區續建改造2008年度工程:干、支渠生態防滲17.1公里;拆建七、八支渠分水閘;拆建干支渠生產橋9座;新建西三支溝渡槽、西四支補水站;灌區管理設施及水管理信息系統、電氣線路更新,完成投資3600萬元。實施船行灌區續建改造2009年度工程,完成三支渠及分支渠生態防滲10.5公里、拆建渠系配套建筑物34座,計劃投資3000萬元。實施運南灌區2010年度工程,擴建洋北張圩渠首、新開干渠13公里,拆建渠系配套建筑物28座,計劃投資4000萬元。
4.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本年度工程位于中揚、鄭樓、南蔡3個鄉鎮境內,護砌渠道22.7公里,配套建筑物72座,疏浚河道54.4公里,改造小型泵站16座,計劃投資1897.7萬元。爭取第二年度項目立項,實施陳集、羅圩、龍河、埠子4個鄉鎮。
5.洪澤湖周邊防汛除澇工程。拆建泵站、維修涵閘、泵站20座,實施通湖河道清障維護,計劃投資650萬元。
6.防汛歲修維護工程。投資220萬元,實施防汛急辦、度汛應急、水毀修復工程;投資80萬元,實施流域性河道、中型涵閘維護工程。
(二)城市水務方面。
1.城市防洪工程。完成古黃河蓄水壩及為民河涵洞建設,計劃投資1740萬元。
2.實施中心城市水系溝通工程。重點實施古黃河、西民便河整治工程,完成投資2400萬元。
(三)南水北調中運河影響工程。拆改建泵站6座、涵洞4座及堤防加固、護坡工程,計劃投資2600萬元。
四、管理任務
(一)加強農村水環境維護與管理。對農村水環境實行屬地管理,各鄉鎮為水環境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建立組織,明確專人負責,建立管護機制,落實工作措施,努力抓出成效。要確保管護經費的投入,農村水環境管護經費應納入鄉鎮預算,各鄉鎮每年安排農村水環境維護經費不少于10萬元。
(二)加強重點河道的統一管理與維護。對古山河、西民便河等通洪澤湖河道開展清障與維護試點,采取專管與群管相結合,市場化運作等多種方式進行清障與維護工作,保持河道暢通、水面清潔。為進一步加強河湖管理,落實“河長制”各項工作要求,古黃河、西民便河、中運河由區統一管理,國土、財政、人事、水務等部門及有關鄉鎮要密切配合,認真開展河道確權劃界,明確管理范圍,建立管理機構,落實管理責任和經費。要大力開發利用河道管理范圍內水土資源,用于河道維護管理工作。
(三)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成立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機構,負責全區行業管理工作,制定出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營管理辦法;根據工程投資渠道和工程規模不同,明確各個工程運營管理主體;組建國家投資項目運行管理企業,建立健全工程維修、養護、用水、節水、水費計收、水源保護等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工程充分發揮效益。
(四)加強水資源管理。為進一步科學合理配置水資源,加強水環境管理,確保南水北調基金征收到位。水務、財政等部門要加強水資源費的征收與管理工作,做到依法收費,逐步實現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促進水利良性循環。投入專項資金200萬元,用于取水許可管理、計量管理,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計量、檢測能力,促進水資源費應收盡收,2010年征收水資源費不少于200萬元。
(五)進一步深化水管體制改革。在2005年底基本完成水管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科學設置水管機構,通過重組、合并等方式,提高區內水管單位管理能力;進一步落實管理經費,完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水利管理制度,嚴格規范管理,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六)重視水利人才隊伍培養。加強水利系統現有人才隊伍的培養,積極尋求與大中專院校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培訓平臺,為全區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行政推動。各鄉鎮要充分發揮組織推動作用,建立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冬春水利建設領導機構,進一步創新思路,加強組織協調,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共建合力。對農村河塘疏浚、水務重點工程等工作要細化分解,納入全年目標考核。要繼續推行觀摩評比、重點督查等行之有效的推進辦法,確保各項建設任務順利完成。
(二)深入宣傳發動。各鄉鎮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統一思想,鼓舞斗志,增強活力,營造氛圍。特別是河道疏浚,清障任務較重,更要深入細致地做好宣傳工作,讓群眾真正理解并主動支持項目建設。
(三)落實配套資金。各鄉鎮要認真落實市、區有關水務工程建設配套資金的各項規定,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規范引導群眾籌資籌勞,為工程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四)嚴格建設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等水務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切實規范建設程序。強化建設資金管理,落實專戶存儲、財政報賬等規定,確保“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進一步加大建設質量監控力度,建立項目法人負責、監理機構控制、施工單位保證、政府行政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機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落實安全事故預防措施,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五)強化工程管護。堅持建管并重,加強工程建后管護,明晰工程權屬,落實管護責任。嚴格執行《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省河道管理實施辦法》和《市河道藍線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對于重要的水利工程和區級以上河道,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管理維護。對于鄉級河道和村莊河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探索鄉鎮水務站和各種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確定管理人員、管理方式和工資報酬,簽定合同,明確責、權、利,確保管護到位。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可采取“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保本微利經營”的模式,確保群眾長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