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印發促進企業發展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發〔〕36號文件精神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政〔〕1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市中小企業總量增長較快,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確保經濟快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優化經濟結構、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在較快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許多困難和不足,突出表現在:資金短缺,融資難、貸款難、擔保難;市場需求不足,產品銷售困難;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不強;科研投入少,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生產工藝落后,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等。深入貫徹落實國發〔〕36號文件精神,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對我市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保持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態勢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積極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困難
(一)強化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金融機構要建立完善信貸人員盡職免責機制,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重點支持有市場、有訂單、有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發展;要積極創新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改進授權授信方式,探索靈活的抵(質)押方式和貸款擔保形式,建立健全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激勵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積極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財務輔導和授信培育工作,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對信用等級高、還貸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金融部門要嘗試開設中小企業融資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手續。要確保各商業銀行投放到中小企業的貸款余額逐年增長,中小企業信貸投放增速要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增量要不低于上年。
(二)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完善中小企業上市培育機制,加強上市輔導,促進中小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融資;提前籌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在即將推出的三板市場(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融資;積極推進融資租賃、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典當機構發展,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創投、風投、典當和融資租賃進行融資;支持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集合中期票據、集合短期融資券和集合信托計劃;搞好區域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試點,推進中小企業產權、股權、債權交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對外合作融資;不斷創新合作方式,推進政府、銀行、企業、擔保機構互惠共贏的合作。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積極發揮各種類型信用擔保機構的作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對各種所有制擔保機構要一視同仁,使其享受同等待遇。強化對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擔保機構要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組織結構,建立完善風險防范和控制機制,規范經營,確保市場化運作、合法化經營、規范化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要嚴格按照國家和我省的相關規定,認真做好擔保機構設立或變更的審核工作,指導擔保機構規范發展;制定和完善擔保機構的績效評價辦法等各項管理措施,做好對擔保風險的事前防范、事中監管和事后化解工作。引導擔保機構增加資本金,提升擔保實力,爭取年內使各擔保機構資本金達到3000萬元以上,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家億元以上的擔保機構。要強化擔保機構行業自律,倡導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科學決策、合規操作,提升行業形象,防范系統風險。
(四)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在不斷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小額貸款公司的各項制度,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增加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爭取在2年內每縣(市、區)至少成立3家小額貸款公司。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誠實守信,依法經營。
(五)切實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全市統一規范的信用標準、征集、評價、披露和監管等制度,提高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構建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專業化服務平臺,實現中小企業信用資源社會共享。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建設,完善財務制度,加強信息披露,努力提升信用水平。
三、大力推進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一)加強小企業創業服務指導。要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降低準入門檻,積極支持小企業創業發展。建立健全市、縣級小企業創業輔導機構,為初創企業者提供信息咨詢、創業輔導、審批、開業指導等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各縣(市、區)要因地制宜規劃具有滾動孵化功能的小企業創業基地,經省驗收合格的小企業創業基地,由市、縣(市、區)政府從本級財政安排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按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補助。
(二)推進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支持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制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學研聯合和資源整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對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網絡、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的服務外包、物流、文化產業中的中小企業積極提供技術支持。按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支持中小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促進重點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環保產品、設備在中小企業推廣應用。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投入由市、縣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
(三)培育特色產業集群。依托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興辦中小企業,實行社會化分工、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形成集群效應。重點培育20個區域特色鮮明、經濟結構優化、產業鏈條完整、支撐體系健全的示范產業集群。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對產業集群內成長性好的骨干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加快培植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高產業集群專業技術協作水平。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形式經濟技術合作,提高配套協作水平,減輕單個企業投資負擔,實現降本增效,增強集群競爭力。經省認定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由當地政府給予獎勵。
(四)引導中小企業開拓市場。要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及時開展中小企業供需對接活動。市商務局要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研究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和出口信用保險,促進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勞務業務,帶動我省產品、設備及服務出口和資源進口,帶動我省富余勞動力到境外務工。有關部門要及時產品市場信息,引導中小企業加強市場預測分析,把握市場機遇,提高市場競爭力。各級政府在政府采購時對中小企業產品要一視同仁。
(五)加大對中小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整合各種培訓資源,由中小企業工作部門根據不同需求提出中小企業年度培訓計劃,對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市、縣政府按每人200元對中小企業培訓給予補助,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逐步建立覆蓋全市中小企業的信息網絡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法規政策信息、市場供求信息、各行業前沿技術、最新科研成果、投資融資項目和產權交易與合作等信息服務。
(六)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各種社會服務資源,加強服務機構建設,拓展服務領域,規范服務行為,促進服務市場形成;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示范單位評選活動,對管理規范、服務效果突出、社會貢獻大的服務機構,由當地政府給予10-30萬元獎勵,引導社會服務機構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設立中小企業專項發展資金。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投資需求等四個意見的通知》(政〔〕47號)文件精神,把中小企業專項發展資金列入當年財政預算,并做好資金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小企業專項發展資金支持的重點是:(1)中小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列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重點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建設;(2)商業服務業中的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系統建設和各類展覽促銷活動;(3)交通運輸和物流業中的現代物流方式;(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含服務外包)中的管理咨詢和培訓;(5)農副產品深加工;(6)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助和獎勵,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等。
市、縣財政部門要會同同級工信部門研究制定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市財政設立的其他相關專項資金要積極支持中小企業項目,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服務體系建設和重點項目貸款貼息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二)嚴格執行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要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為中小企業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有關部門要加強稅務政策宣傳,定期檢查政策落實情況。中小企業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納稅的,可依法申請在3個月內延期繳納。
(三)解決中小企業發展場地問題。積極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外興辦中小企業,經鄉鎮政府審查后由省轄市、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審核,經同級政府批準,可以使用集體所有建設用地;對進入多層標準廠房的中小企業重點項目可以單獨組卷申報,不受批次數量指標限制;國土資源部門要保障列為市、縣重點項目的中小企業用地,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進入產業集聚區,充分利用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五、加強對中小企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優化發展環境
(一)市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承擔加快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工作,把領導力量、工作重心向中小企業發展傾斜。
(二)加強對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督查。市、縣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市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各縣(市、區)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和相關政策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和通報,對政策落實好、中小企業發展好的縣(市、區)進行評比表彰。
(三)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嚴格清理整頓涉企收費,凡未按規定審批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律予以取消;進一步簡化報批、審批手續,進一步規范扶貧濟困、企業贊助等社會公益活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各級政府要按照“兩轉兩提”(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的要求,強化服務意識,主動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問題和困難。各縣(市、區)政府向中小企業公開承諾的優惠政策、扶持資金要及時兌現。
(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介,廣泛宣傳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發展速度快、成長性好、行業認可、社會公認的優秀中小企業進行評比表彰,在全社會營造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切實維護中小企業及其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全市中小企業維權體系,暢通中小企業投訴受理渠道,及時查處侵害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在全市形成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工作合力,為中小企業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