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經濟穩固增長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是全面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實現率先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年。為引導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搶抓歷史機遇,調整信貸結構,增加信貸投放,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認真執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
(一)2012年全市貨幣信貸工作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繼續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貨膨脹預期的關系,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全年信貸投入要更加注重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對自主創新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信貸投放,促進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的不斷增強;更加注重發展消費信貸和“三農”金融產品創新,促進內需擴大和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金融服務,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2012年全市信貸增長預期目標:根據穩增長、調結構、促消費的宏觀調控方針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預期增長17%、新增貸款7.5萬億元的金融調控目標,結合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生產總值確保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等主要經濟發展目標,以及近年來全市信貸增長趨勢,初步確定全年新增信貸投放80億元,連同域外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確保突破100億元。
二、統籌配置信貸資源,以信貸杠桿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三)準確把握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結合宏觀經濟形勢、自身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能力,在有效控制信貸風險的前提下,均衡把握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實現信貸在季度、月度之間的平穩投放。根據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和重點企業生產經營需要,抓緊落實貸款,做到投放一批、審核一批、儲備一批,避免貸款在季度、月度之間大幅波動,實現總量適度、節奏平穩、結構改善、風險防范的信貸投放要求。
(四)保證重點產業和項目的信貸需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控的信貸原則,深入研究金融支持率先發展的政策途徑,探索科技金融、文化金融、能源金融、低碳金融等融資產品,加大對“一個樞紐、三大基地、兩個示范區”和“率先發展八大工程”的信貸支持,推動生態園林特大城市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圍繞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支持寶石鋼管工業園、秦川鑄造工業園、西鳳酒擴建、風電產業園、寶二電二期擴建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圍繞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支持西寶高速改擴建、寶平高速、西寶快運專線、蟠龍新區開發等項目。合理安排新開工項目貸款,確保新老項目貸款比例把握在2:8至3:7之間。
三、繼續加大“三農”信貸投入,積極擴大金融支農效果
(五)推廣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大統籌城鄉發展、擴大農村需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信貸結構調整力度,積極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全面做好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和涉農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大力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探索實行動產質押、倉單質押、林權抵押、土地經營權抵押和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擔保等形式,有效緩解貸款擔保難題,滿足種植業、養殖業等經營大戶的資金需求。
(六)支持特色優勢農業發展壯大。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對百萬畝蘋果、百萬畝花椒、百萬畝核桃、百萬畝蔬菜、60萬畝獼猴桃基地和10萬頭高產奶牛養殖基地、標準化養殖小區、農業科技示范園的信貸投放,打造“一村一品”和“一縣一業”。圍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節水灌溉的有效信貸支持。
(七)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堅持“支持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基地,支持一個產業基地、帶動一方農民富裕”的信貸支農工作思路,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積極滿足通過合作或訂單能增加農民收入的秦寶牧業、蒙牛乳業、華龍牧業、現代牧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流動資金需求,擴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壯大。
(八)探索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金融支持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的金融支持政策,合理確定對符合條件大學生“村官”的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和償還方式,依托大學生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支持創辦農副產品小型加工業、發展特色種植養業、創辦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科技型小企業,及時滿足其創業富民的多元化融資需求。
(九)大力推進信貸支持林權制度改革。推廣“家庭合作”、“公司+基地+林農”生產經營模式,加快涉林信貸產品開發,深入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將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法人授信與合作組織成員授信有機結合,以合作社基金3倍的額度為社員提供小額貸款。
(十)積極支持農民擴大消費。完善農村消費信貸制度,開發滿足農民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消費信貸產品,通過“富秦卡”、“惠農卡”等銀行卡業務,帶動農村消費信貸發展。認真貫徹國家汽車新政、家電下鄉、農機具補貼等政策措施,在加強風險防范的基礎上,擴大農村消費信貸覆蓋范圍,繁榮活躍農村消費市場,提升農村消費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四、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機制,提高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比重
(十一)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分散機制。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健全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量化考核制度,落實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措施。配合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探索中小企業增信方式和手段,有效增加中小企業貸款投入。用好用足國家關于民貿民品企業優惠貸款利差補貼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十二)創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和產品。發揮中小企業專營機構特色優勢,探索適合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產品和服務方式,開辦依托專業市場、行業協會、核心企業或工業園區的中小企業打包貸款、聯保貸款新品種,推廣動產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保理業務等新型業務。利用承兌貼現、授信開證、押匯、融資租賃等融資手段,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五、關注民生領域信貸需求,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十三)擴大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績效。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契機,落實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城鄉婦女、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失地農民等群體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完善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模式,簡化手續和審批環節,逐步實現小額擔保貸款向個人創業貸款過渡。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做好民生領域個人資信信息儲備、創業培訓以及貸后跟蹤管理工作。
(十四)健全完善信貸助學服務體系。加強銀政、銀校合作,認真履行銀校合作協議,保證符合條件的國家助學貸款及時足額發放。改進生源地助學信貸服務,探索將生源地助學貸款與生產性貸款相結合,延伸生源地助學貸款支持對象,擴大覆蓋面。積極試辦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支持農村初、高中畢業的貧困學生參加職業技能教育和培訓。
(十五)繼續做好金融支持災后重建工作。落實汶川地震災區優惠信貸政策,加大對符合條件的農戶災后自住房建設、災區基礎設施建設、災區支柱產業發展的有效信貸投放,支持災區群眾盡快改善生活居住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探索建立災后重建貸款擔保、信貸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災區重建的內在動力。
六、優化信貸資金投向結構,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十六)強力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建設。立足有色金屬冶煉、汽車及零部件、石油裝備、機床工具、能源化工等產業優勢,依托支柱產業、骨干企業、知名品牌,繼續加大對新擴技改項目、工業園區發展和中小企業配套的信貸支持,推進12戶大企業大集團快速成長、30戶高成長性重點企業提速發展,推動盡快形成幾個千億元級和五百億元級的工業支柱產業。
(十七)擴大對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立足科技資源優勢,開發符合新興產業、企業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推廣新型金融工具,全力做好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節能設備、航空安全裝備等產業化工程和產業集群建設的信貸支持,積極滿足國核鋯管、核電材料制造、中國鈦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的合理信貸需求。
(十八)推進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按照立足資源、擴大產能、強推轉化的原則,重點支持鈦及鈦合金材料、石油鉆采裝備、焊接鋼管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節能環保鍋爐、高可靠性無線通信、飛行環境監測三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推動煙酒、食品、紡織、建材產業提升整體水平,扶持技術含量高、協作配套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化。
(十九)做好文化旅游和物流發展的信貸支持。全面落實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振興指導意見,創新擔保方式,探索銀團貸款、資產證券化以及以項目受益權、收費權為質押的貸款業務,加大對周秦文化產業示范區、法門寺文化景區二期工程、太白山景區開發建設、關中民俗風情等重點文化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根據物流企業需求特點,創新供應鏈貸款、法人擔保貸款,重點支持陳倉物流園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區域性商業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大對提升物流業層次和水平的企業信貸支持,推動盡快建成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物流集散地。
(二十)推動房地產金融市場良性發展。從擴大內需、防范資產泡沫和信貸風險角度,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精神,完善房地產金融監測和服務體系,加大差別化信貸政策執行力度,滿足城鄉居民個人自住和改善居住條件的信貸需求。圍繞城鄉統籌發展,支持9個縣城和12個重點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提高城鎮化水平、蔡家坡和高新區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鳳縣統籌城鄉改革的多元化融資需求。
(二十一)建立健全綠色信貸長效機制。堅持“綠色信貸”原則,運用市場化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推廣,推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嚴格授信管理,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入,對于不符合產業政策規定及市場準入標準、達不到國家環評和排放要求的項目,要嚴格限制新增授信。
七、改進信貸政策傳導方式,擴大貨幣信貸政策實施績效
(二十二)加強信貸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加大對金融機構特殊優惠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的指導力度,靈活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和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完善信貸預警監測分析制度,密切關注不同行業和企業信貸資金的動態變化和風險狀況,及時向金融機構提示風險。擴大信貸政策評估領域,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優化信貸投向,提高信貸政策執行效力。
(二十三)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密切關注稅收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進出口政策等政策的調整變化情況,以國家的產業政策為導向,正確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地方財政收入增加、產業結構優化、生態環境改善、進出口規模擴大。定期不定期地向當地黨政領導匯報貨幣信貸工作,著力解決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梗阻,擴大貨幣信貸政策執行績效。
(二十四)繼續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做好貨幣政策從應對金融危機狀態逐步向常態轉變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增強社會各界對金融宏觀調控的認識和理解。推動涉農擔保、保險、補償基金等風險分擔機制建設,為金融機構有效支持“三農”和民生弱勢領域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廣泛開展信貸誠信企業和信用鄉(鎮)、信用村(社區)評選活動,共同推進“誠信”建設,為執行信貸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