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林工程建設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創建果品產業強市,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美麗建設步伐,根據市關于環省會經濟林工程建設指導意見和總體規劃,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程建設區域
省會主城區與我市城區范圍內的道路河渠兩側、鎮村周邊以及可利用地、灘涂地等區域。
二、工程建設原則
一是屬地管理、鎮村負責、分年實施;二是誰植樹誰受益;三是政府引導,農民自愿,政策支持,社會參與;四是以通道經濟林帶建設為重點,統籌協調、整體推進。
三、建設任務及目標
(一)建設任務:2013年開始實施,2014年完成,在主城區至我市城區空間范圍內建設經濟林7.82萬畝。涉及鄉鎮完成通道造林并分別建設1個5000畝以上成方連片經濟林示范園區。
(二)工程建設所選樹種:以薄皮核桃為主,蘋果、梨、桃、杏、葡萄等為輔。品種要求薄皮核桃以遼1、遼7為主,其它樹種視情況而定。
(三)建設目標:石市三環路外側綠化帶外500米寬,石黃高速公路(城區以西)和307國道(城區以西)兩側綠化帶外各300米寬、新趙線(正無路以南)、衡井線(南營段)省道兩側綠化帶外各200米寬,縣鄉道路兩側、河渠兩側、鎮村周邊及規劃內可利用地、灘涂地全部建成經濟林。
基本建成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基地,為城市市場提供優質、安全的果品;基本建成現代化果品產業建設示范基地,為發展現代果品產業發揮典型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基本建成省會觀光、休閑、采摘的近郊型生態果品基地,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新亮點。
四、建設總體規模及布局
全市規劃范圍內建設總規模7.82萬畝。
(一)通道經濟林帶建設工程。綠化長度58.8公里,綠化面積3.5萬畝,植樹192.82萬株,樹種以核桃為主。其中三環路約6公里,面積0.36萬畝,植樹19.82萬株;307國道約13公里,面積0.94萬畝,植樹51.53萬株;石黃高速約12.3公里,面積0.89萬畝,植樹48.76萬株。新趙線(正無路以南)、衡井線(南營段)約27.5公里,面積1.32萬畝,植樹72.71萬株。涉及崗上、開發區、廉州、九門、丘頭、南營等6個鄉鎮區。
(二)經濟林示范園區建設
1.以只照、黃莊為核心區,利用滹沱河灘地建設1.2萬畝薄皮核桃示范園區,植樹66萬株,樹種以核桃為主,矮化砧蘋果、梨、桃為輔。
2.新發展經濟林0.52萬畝,植樹28.6萬株,樹種以核桃為主,梨、桃為輔。
3.以雙廟、西辛莊、小豐、故城為核心,建設萬畝設施果樹及觀光采摘果品示范園區,面積1萬畝,樹種以葡萄、桃、杏為主,以矮化砧蘋果、薄皮核桃、梨為輔,植樹55萬株。
4.在城區以西、307國道以北沿滹沱河區域,建設萬畝薄皮核桃示范園區,面積0.8萬畝,植樹44萬株,樹種以核桃為主,以梨、桃等為輔。
5.以堤上為核心區,新發展設施葡萄、核桃0.3萬畝,植樹16.5萬株。
6.以藁梅路以西、衡井線以北為主要區域,新發展經濟林0.5萬畝,植樹27.5萬株,樹種以核桃為主,其它經濟林為輔。
五、建設進度安排
按照屬地管理、鎮村負責、自采苗木、分年實施的原則,兩年完成建設任務。
(一)2013年4月10日前,市林業局完成環省會7.82萬畝經濟林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和指導意見,并在總體規劃基礎上完成經濟林作業設計。2013年秋季完成石市三環路外側綠化帶之外500米寬、石黃高速
公路和307國道兩側綠化帶外各300米寬經濟林帶建設。面積2.18萬畝,涉及開發區、丘頭、崗上、廉州等4個鎮區。
(二)2014年完成新趙線(正無路以南)、衡井線(南營段)兩條省道兩側綠化帶外各200米寬經濟林帶及規劃區域范圍內的經濟林示范園區種植任務。面積5.64萬畝,涉及九門、南董、崗上、丘頭、廉州、南營等6個鄉鎮。
六、投資方式
按照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原則,多渠道籌措環省會經濟林建設資金。
(一)經濟林建設補貼標準。根據市補貼政策,結合通道原有綠化帶補貼標準及經濟林前三年基本沒有收益的情況,市政府給予一定的經濟林建設補貼。建成后第一年給予苗木費每畝550元(每畝55棵、每棵苗木10元),每年每畝補貼800元,連補三年。
(二)經濟林建設獎勵。經濟林建設分年度任務完成后,每畝一次性獎勵鄉鎮區20元。
(三)驗收及兌現補貼獎勵。每年經濟林建設任務完成后,由市財政局、市林業局組成驗收組,對完成任務情況進行檢查驗收,根據栽植面積、成活率等情況兌現補貼獎勵資金。
各相關鄉鎮區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向林果帶、林果基地及苗木基地建設,多渠道增加投入,確保環省會經濟林建設任務的完成。
七、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保障。市政府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市林業、財政、農業、水務、交通、國土、科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環省會經濟林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相關鄉鎮區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明確責任、落實任務,積極組織實施。市政府對工程建設實行督導檢查、定期通報制度,年底將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和考核結果,對相關鄉鎮區進行分類排隊,作為評先評優和項目安排的重要依據。
二是機制保障。鼓勵發展家庭林果經濟莊園(園區),支持建設集觀光、休閑、采摘于一體的現代果業園區,吸引大的果品龍頭企業建立果品基地,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環省會經濟林建設,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三是政策保障。各鄉鎮區要本著“政府要綠、農民得利、社會受益”的思路,采用補助造林的成功經驗,出臺支持補貼政策,市財政補助不足部分由鄉鎮區自行解決。同時,各鄉鎮區要積極鼓勵引導社會法人和大戶發展經濟林,以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多主體、多形式造林的局面。
四是技術保障。各鄉鎮區要嚴格把關,保證苗木質量、品種純度,通道栽植核桃苗高度必須達到1米以上。市林業局要加強技術指導把關,組織林果專家和技術人員,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市林業局要會同各有關鄉鎮抓好經濟林示范園區建設,市財政、科技、農業、水務、交通、國土等部門要積極予以支持,共同推動環省會經濟林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