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氣象現代化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經縣政府同意,現就加快推進我縣氣象現代化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到2017年,基本建成滿足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結構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監測、預報覆蓋到鎮(街道)、港口等重要場所,預警預報到鎮(街道)、村莊、港口、車站等地點,大范圍氣象災害監測率達到95%,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達90%,氣象信息公眾覆蓋率達90%,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90%,高效生態農業氣象服務和沿海港口服務能力達市內領先水平,為縣“兩區兩圈”開發戰略實施提供優質氣象保障。
二、建設任務
(一)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
1.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把氣象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并列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規劃。要依托氣象服務系統,加快推進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全縣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綜合服務平臺。要豐富氣象監測、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影響評估、環境氣象、農業氣象等公共服務產品。
2.加強高效生態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以中央財政“三農”氣象服務專項實施為契機,圍繞“渤海糧倉”以及鑫嘉源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需求,做好關鍵農時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開展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建立高效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平臺,實現服務產品的自動化、集約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升農業氣象科技化水平。積極創建標準化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縣和標準化氣象災害防御鎮(街道),加快推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
3.加強專業專項氣象服務。做好海洋、鹽業、交通運輸、環保、電力、旅游、衛生、化工等重點領域專業專項氣象服務工作,提高氣象服務產品科技含量和服務針對性。到2017年,重點行業防雷設施檢測率達100%。
(二)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1.完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要把氣象災害預警體系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組織實施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完善農村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整合社會各類資源,建立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形成防災減災合力。加強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建設,發揮氣象協理員、氣象信息員和氣象安全員的作用,購置必要的設備,給予必要的經費補助,縣、鎮(街道)兩級財政要將其所需經費列入年度預算,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格局。
2.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全縣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環境事件等氣象應急保障工作,提升氣象應急水平。完善全縣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健全氣象預警信息傳播“綠色通道”和氣象短信“全網”機制。加快推進基層氣象信息設施建設,到2016年底,各鎮(街道)要完成村級氣象預警“大喇叭”等設施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時效性和覆蓋面。加快實施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升工程,在現有人工影響監控指揮平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建立集綜合監測、作業決策指揮、效果檢驗評估、信息共享管理等于一體的人影業務平臺,進一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決策指揮效率和科技水平,提高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水平。加強規范化作業點建設,確保人影裝備維修保障率達100%。
3.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做好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依法開展對城市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工程建設、重點領域建設規劃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象災害分析評估。做好氣象探測環境專項規劃和環境保護工作。
4.加強氣象科普宣傳工作。各鎮(街道)要把氣象科普作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推進氣象與教育合作,至少有一所中小學建成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積極規劃建設氣象科普展館。
(三)推進氣象綜合觀測體系建設。
1.完善綜合氣象觀測網。加強現代農業、海洋、交通、旅游、環境等氣象觀測網建設。推進國家氣象站自動觀測系統建設,開展云量、云高、能見度、固態降水和主要天氣現象自動化觀測。完成區域氣象觀測站骨干網遴選建設。專業氣象觀測和移動氣象觀測能力要進一步提升并基本滿足服務需求,觀測數據可用率和觀測產品正確率基本滿足預報服務需要,力爭2016—2017年完成全縣區域氣象觀測站升級改造任務,所需經費由縣財政解決。
2.強化氣象信息網絡支撐和裝備保障能力。建立氣象、公安、民政、國土資源、住建、交通運輸、水務、農業、海洋與漁業、環保、林業、科技(地震)等部門有關監測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與共享平臺。強化信息網絡與技術裝備保障,建設高標準裝備保障實驗室。建立氣象裝備社會化保障管理體系。
(四)提高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建立暴雨、大風、冰雹、霧霾等高分辨率的災害性天氣預報業務,確保到2017年,1—3天短期預報時間分辨率達到6小時,空間分辨率達到鎮級;最高、最低溫度預報平均誤差在2℃以內;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率達90%以上。完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建立交通運輸氣象災害預警預報綜合業務系統。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氣象現代化建設,健全政府主導的工作機制和協調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制定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實施方案,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評價和考核。要重視基層氣象工作,按照縣級綜合機構改革任務要求,完成縣級基層氣象業務事業單位登記手續辦理,科學設置崗位,并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2015年底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加強基層氣象臺站建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氣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提升基層氣象現代化和防災減災工作水平。
(二)強化經費保障。進一步落實氣象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加大對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把地方氣象事業項目經費和應有地方財政承擔的人員津貼補貼足額納入部門預算。縣氣象部門要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按照部門預算編制要求,及時做好預算編制工作,并強化預算執行和財務管理,充分發揮地方氣象事業經費使用效益。
(三)完善科技及法制化建設。要把氣象科技納入當地科技發展規劃,把氣象科技人才與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與傳播、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等地方氣象法規和制度建設。縣氣象、科技部門要針對制約氣象業務發展的關鍵問題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加強科技轉化。特別是縣氣象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切實履行好社會管理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