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奶業跨越工程的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千萬噸奶業跨越工程的意見》(政辦〔〕110號),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推進奶業跨越式發展,到2020年全市奶類產量達到100萬噸。結合我市實際,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我市百萬噸奶業跨越工程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我市奶業發展形勢
“”期間,我市奶業得到較快發展,全市基本形成“一帶一圈”(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和環城奶源基地)優勢區域格局。年,全市奶牛存欄已達8.6萬頭,年產生鮮乳28.4萬噸,建成奶牛養殖小區124個,其中,年存欄千頭以上小區10個,年存欄500頭以上的小區30個。并形成了以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進口純種奶牛為主的優質高產奶牛核心群,具有良好的擴繁基礎。但由于我市奶業發展起步較晚,奶牛存欄數量少,奶牛品質不高,先進實用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奶業生產水平較低,資金瓶頸問題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制約了奶業的快速發展。我市盛產小麥、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年產糧食40多億公斤、各類秸稈50多億公斤。加之黃河灘區30萬畝天然牧草,可滿足60多萬頭奶牛對飼草飼料的需求,發展奶業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各地要積極圍繞我市百萬噸奶業跨越工程目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百萬噸奶業跨越工程順利實施。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奶農增收為核心,以提高奶牛良種化水平和轉變養殖方式為切入點,將現代奶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重大舉措和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提高奶牛科學飼養管理水平,不斷強化乳制品加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大力推行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奶業發展模式,積極推進奶業產業一體化進程,建立產加銷利益聯結的長效機制,提升現代奶業發展水平,促進現代奶業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到年底,全市奶牛存欄9.5萬頭,奶類產量達到34萬噸;2013年;全市奶牛存欄10萬頭,奶類產量達到40萬噸;2015年,全市奶牛存欄12萬頭,奶類產量達到50萬噸;2020年,全市奶牛存欄20萬頭,奶類產量達到100萬噸。
三、加快奶源基地建設
(一)加快標準化規模場(小區)建設。以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為重點,采取直補或以獎代補的方式,大力推進奶業標準化、規模化。對于新建奶牛養殖場(小區),要按照提高標準、專業設計、精細施工、一步到位的原則,力爭做到建成一個,示范一片。對于現有奶牛養殖場(小區),要支持和引導其進行標準化改造,完善硬件設施,提高科學飼養管理水平。對于養殖大戶,要支持其通過聯合、兼并、入股等多種方式,投資建設養殖小區,配備標準化機械擠奶站,擴大養殖規模。對于小規模奶牛養殖戶、專業戶和散戶,要引導其進入養殖小區,實行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和專業化養殖。2015年,全市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小區)總數達到100個,其中,500頭以上的達到40個,1000頭以上的達到10個;2020年,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小區)達到200個,其中,500頭以上的達到100個,1000頭以上的達到30個。
(二)加快奶牛核心群建設。堅持自繁自育和引進相結合的原則,認真落實國家奶牛良種補貼政策,積極引進優質種公牛凍精顆粒,抓好奶牛的繁育和改良工作,優化牛群結構,提高奶牛良種率和單產水平。大力推廣性控凍精繁育技術,有條件的縣(市)、區可以對性控凍精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加速性控凍精的推廣應用。鼓勵企業或個人引進國內外高產優質奶牛,組織專家對購進的奶牛進行鑒定,力爭做到購進奶牛繁育系譜清晰、品種優良、健康無疫,確保引種質量。全面實行奶牛良種登記,推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加快我市高產奶牛核心群建設。2015年,全市改良奶牛10萬頭,奶牛年平均單產力爭達到7噸,2020年,全市改良奶牛20萬頭,奶牛年平均單產力爭達到8噸。
(三)加快飼草飼料產業發展。飼草飼料是奶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原陽縣、封丘縣、延津縣要充分發揮黃河灘區、故道區的土地資源優勢,輝縣市、衛輝市要利用淺山丘陵區優勢,推廣種植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引導農民種植飼用玉米等飼料作物,建設商品飼草基地。2015年全市飼用玉米、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2020年力爭達到20萬畝。引導奶牛養殖企業成立奶牛青貯合作社或服務隊,購買大型玉米收獲機和青貯機械,提高青貯效率、保障青貯質量、降低青貯成本。大力推廣秸稈青貯、微貯技術,支持規模奶牛養殖場(小區)使用奶牛專用飼料和全日糧混合飼喂奶牛。全面推廣落實好購置大型農作物秸稈加工機械補貼,引導奶牛養殖場(小區)搞好青貯池建設,提倡帶穗玉米整株青貯,不斷擴大青貯玉米秸稈規模。積極推廣奶牛綠色飼料添加劑和不同生長階段的配方飼料,提高乳品質量。2015年全市規模奶牛養殖場(小區)奶牛專用飼料推廣使用率達到90%、全日糧混合飼喂技術普及率達到50%,2020年分別達到100%、95%。
(四)加強技術服務。市、縣畜牧部門要成立奶業技術專家服務隊,分片包干,定期深入奶業優勢區域進行現場培訓和技術指導。圍繞奶牛養殖場(小區)建設,重點抓好新建、改擴建奶牛養殖場(小區)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嚴格按照農業部《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生產技術規范(試行)》,從養殖場(小區)的選址與設計、飼料與日糧配制、飼養管理、選育與繁殖、衛生與防疫、擠奶廳建設與管理、糞便及廢棄物處理、記錄與檔案管理等方面入手,完善基礎設施、技術、管理等配套建設,著力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并推行統一飼養管理、統一飼養標準、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擠奶、統一售奶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實現奶牛養殖的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奶牛養殖水平和生產效益。圍繞提高奶牛生產性能,重點推廣細管凍精和性控凍精配種技術、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和奶牛后裔測定技術等,加快高產奶牛繁育速度,迅速增加全市高產奶牛群體數量,提高奶牛單產水平。圍繞提高奶牛飼養管理水平,重點推廣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優質牧草種植技術、秸稈飼料搭配飼喂技術、奶牛專用飼料、全日糧混合飼喂技術等。圍繞提高奶牛疫病防控能力,重點推廣奶牛疫病防控技術,建立嚴格的防疫檢疫制度,在抓好奶牛重大疫病防控的同時,搞好奶牛乳房炎、結核、布病的檢測和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預防奶牛各類傳染疾病的發生。
四、推動乳制品加工業快速發展
(一)積極培育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實施加工帶動戰略,積極培育我市乳制品名牌產品,提高乳制品加工能力,2015年,全市乳制品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2020年達到50萬噸。鼓勵三元公司加快規模擴張,開發生產高端乳制品,提高龍頭帶動能力。積極引導奶業有限公司實施技術改造,加快提升乳制品加工水平和產品層次,大幅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壯大企業實力。營造寬松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世界知名乳制品加工企業。加大對乳制品加工業的支持力度,工業和農業結構調整資金等要向乳制品加工企業傾斜,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要支持乳制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對列為市重點的乳制品加工項目,國土資源部門要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指標。
(二)完善產業經營機制。鼓勵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奶源基地,大力扶持奶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建立乳制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努力使乳制品加工企業的可控奶源達到70%。積極探索建立生鮮乳價格協調機制和乳制品質量第三方檢驗制度,維護奶業各從業方的利益,確保奶業穩定健康發展。
五、強化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加強生鮮乳收購站標準化建設。要嚴格按照《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36號)的要求,對生鮮乳收購許可證和生鮮乳運輸車輛準運證進行審查審批。依照國家《標準化生鮮乳收購站技術規范》,加快全市生鮮乳收購站建設步伐,年底前現有生鮮乳收購站全部完成標準化改造,對新建標準化生鮮乳收購站實行以獎代補政策。規范生鮮乳收購站的收購行為,認真落實生鮮乳生產(收購)記錄、生鮮乳檢驗記錄、生鮮乳交接記錄、擠奶設備消毒記錄、奶畜飼料進貨查驗等各項制度,確保記錄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強化生鮮乳收購、運輸等環節監管,嚴禁在生鮮乳中添加任何物質,嚴禁非法收購生鮮乳,堅決查處生鮮乳收購黑窩點。加強對飼草飼料、獸藥等奶牛養殖投入品的安全監管,堅決查處在飼料產品中添加違禁藥品和濫制亂用飼料添加劑的行為。
(二)加強各環節,日常監管。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國辦發()122號),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合作,強化監管,嚴厲打擊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違禁物質的行為,確保全市乳制品質量安全。畜牧部門要加強對奶牛養殖以及生鮮乳生產、收購環節的監管;質監部門要加強對乳制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工商部門要加強對乳制品銷售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要加強對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綜合協調,統一乳制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加強行業整頓和規范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協調促進企業嚴格管理,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商務部門要加強乳制品生產監測,保障市場供應;畜牧、質監、工商等部門要定期開展監督抽查,并記錄抽查情況和處理結果,監督抽查所需費用由同級財政列支。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百萬噸奶業跨越工程作為發展我市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重大舉措和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要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奶業發展規劃,積極培育典型,加強示范引導,探索建立促進奶業發展的新機制。市政府成立市百萬噸奶業跨越工程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發改委、財政局、科技局、環保局、國土局、商務局、農業局、畜牧局、質監局、農行、農發行、農信聯社等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奶業發展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奶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適時對奶業發展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完善奶業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畜牧局,負責日常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領導小組,研究解決奶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切實加強對本地奶業發展的領導。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規模資金,重點支持新建、改擴建奶牛養殖小區,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小區)標準化改造、奶牛良種補貼和奶業機械補貼。鼓勵奶牛養殖場(小區)自行購買奶牛全日糧混合飼料攪拌機械,支持奶牛養殖企業組建青貯合作社或服務隊,對合作社或服務隊購買的大型玉米收獲機、青貯取料機等青貯機械,按規定享受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結構調整、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要向奶業發展傾斜,為奶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標準化規模奶牛養殖場(小區)用地納入鄉鎮土地利用規劃,按設施農用地管理,用水用電執行農業生產水電價。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要向規模奶牛養殖場(小區)傾斜,通過對奶牛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將清潔能源生產、無害化高效有機復合肥料生產和綠色奶源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實現奶牛糞便的資源化利用。
(三)建立激勵機制。各級政府要把奶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指標考核體系。各相關部門要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市政府每年將對各縣(市)、區奶業發展目標進行考核,并對全市奶業發展較快的縣(市)、區進行表彰。各地也要研究建立激勵機制,切實推動奶業持續穩定發展。
以上意見,望遵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