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立惠農資金監管平臺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強各項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督管理,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強農惠農政策和資金落實情況監督管理的意見》(政辦〔〕72號)的部署,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建立我市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平臺,實行資金公開和備案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平臺的重要意義
國家、省、市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各級財政逐年加大強農惠農資金的投入。我市的強農惠農項目多、金額大、涉及面廣,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力度逐年加大。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運轉使用的監督管理,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村基層社會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建立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平臺,實行資金公開和備案制度,是確保強農惠農資金安全運行、規范管理、有效使用的重要舉措。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平臺、實行資金公開和備案制度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使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真正惠及農村和廣大農民。
二、納入監督管理平臺的資金類別
凡是國家、省、市安排用于“三農”的各項資金投入,包括各級財政、農業、教育、發展改革、科技、民族、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交通運輸、水利、林業、商務、文化、衛生、人口計生、廣電、移民、畜牧、扶貧、農機等有關部門分配下達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資金、救災扶貧資金等強農惠農資金,都要納入監督管理范圍。
(一)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類資金。主要是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病險水庫治理、農村能源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土地整理與耕地保護等資金。
(二)涉農補貼類資金。主要是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畜牧良種補貼、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與撲殺補助、退耕還林補助、生態公益林補償、森林植被恢復費、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家電下鄉補貼、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產糧大縣獎勵、油料生產大縣獎勵、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資金。
(三)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類資金。主要是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科技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新農村現代物流網絡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等資金。
(四)農業綜合開發類資金。主要是用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等資金。
(五)農村綜合改革類資金。主要是化解鄉村債務和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國有農場稅費改革、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等資金。
(六)農業防災救災類資金。主要是特大防汛抗旱補助、地質災害防治、農業生產救災、救濟等資金。
(七)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類資金。主要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救助、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補助等醫改資金、農村“五保”供養和敬老院改擴建、農村安居工程建設、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民政專項救助資金、農村環境保護、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等資金。
(八)財政扶貧開發類資金。主要是各級財政部門安排的用于扶貧開發的資金。
(九)庫區移民類資金。主要是各級財政安排的用于支持庫區飲水、道路等生活生產設施建設和移民后期扶持、補助的資金。
(十)支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類資金。主要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鄉鎮機關辦公用房建設等資金。
三、實施平臺監管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強農惠農資金公開制度
1.公開的內容。補貼補助類資金主要公開上級文件文號、資金名稱、資金來源、本級文件文號、數量、構成、資金分配程序、下撥比例、發放方式、發放對象、等級類型、標準、舉報電話等內容(見附件1)。項目類資金主要公開項目名稱、項目地點、資金來源、資金數量、發包方式、項目業主、承建單位、項目進度、超概情況、驗收情況、舉報電話等內容(見附件2),項目完成后,要及時向群眾公布資金使用情況。
2.公開的方式。通過政府網站、部門網頁、政府公告、政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廣播、電視、報紙等渠道和召開新聞會、張貼告示等形式公開。
3.公開的時間。在資金正式撥付后15個工作日內進行公開,并根據資金運轉情況、發放進度和項目工程進度及時補充完善公開內容。
4.公開的責任單位。各級政府、各資金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能,負責公開資金的管理、使用和發放情況。
(二)建立健全強農惠農資金備案制度
1.備案的內容。包括資金下達文件和強農惠農資金備案表(附件3)。資金下達文件是指本級本部門安排下達資金的文件(含轉下達)。強農惠農資金備案表是指包括資金名稱、文件文號、資金來源、資金數量、資金構成、資金撥付時間及渠道等內容的表格,表格按季度逐月累加上報。
2.備案的方式和時限。采取紙質文件和電子文檔兩種方式進行備案。資金下達文件在項目安排后15個工作日內報備,強農惠農資金備案表在每季度第一個月前5個工作日內報備。
3.報備的責任單位。各強農惠農資金主管部門負責向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財政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分別負責對轄區內各類強農惠農資金、項目,進行收集統計匯總,并向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建立強農惠農資金監督管理平臺的組織領導,特別是組織好強農惠農資金的公開和備案制度的推行,要支持和督促強農惠農資金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發展改革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管好、用好強農惠農資金。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加強強農惠農資金監管的具體辦法,逐級實行強農惠農資金監管工作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強農惠農資金主管部門要指定1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強農惠農資金的公開和備案工作。
(二)加強監督檢查。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督促強農惠農資金主管部門對資金公開和備案制度的執行,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督管理,會同財政、審計和有關職能部門進行定期檢查和重點抽查;適時對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對數額較大或社會關注的資金項目進行跟蹤監督;對存在問題較多的地方和部門實行重點監控、重點整治;對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進行重點監督。同時,加大暗訪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各強農惠農資金主管部門要對本部門、本系統的資金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強化責任追究。各級強農惠農資金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對資金的管理、監督和使用負主要領導責任和直接領導責任。對不按要求時間進行公開和備案的,追究有關工作人員和主管領導的責任,對有關資金主管部門通報批評。各級各部門在分配強農惠農資金時,要實行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制度,堅決防止和杜絕“一言堂”和“一人定”。對工作不實,底子不清,暗箱操作,監管不力,滯留、截留、挪用、騙取資金等行為,要依法依規嚴格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四)加大查案力度。針對檢查發現、信訪舉報的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要及時組織調查。違法違紀違規問題經核實確實存在的,要快查、嚴辦、重處。對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占、套取、貪污、私分強農惠農資金的,要一查到底,依紀依法作出處理。構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典型案例,要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公開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