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健康行為的人口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結果
1.1基本情況共調查600人,最終有問卷566份,問卷有效率94.33%。其中男生187人(33%);女生379人(67%);平均年齡為(19.49±1.52)歲(17~25歲);一至四年級的人數依次為122(22%)、269(48%)、93(16%)、82(14%)人;獨生子女147人(26%),非獨生子女419人(74%)。大學生在攻擊與暴力行為、破壞紀律行為與違法行為、自殺與自殘行為、吸煙與過度飲酒行為、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和無保護的性行為因子上的總體檢出率依次為44.5%、60.6%、19.4%、35.2%、95.6%和12.5%。
1.2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性別差異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在攻擊與暴力行為、破壞紀律行為與違法行為、自殺與自殘行為、吸煙與過度飲酒行為、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無保護的性行為因子上男生檢出率均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1.3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年級差異結果顯示,在攻擊與暴力行為、破壞紀律行為與違法行為2個因子上的檢出率,一年級和四年級大學生明顯高于三年級大學生(P<0.05);在自殺與自殘行為因子上的檢出率,三年級大學生顯著低于其他3個年級大學生(P<0.05);在吸煙與過度飲酒行為因子上的檢出率,四年級大學生顯著高于三年級大學生(P<0.05);無保護的性行為因子上的檢出率呈年級上升趨勢,四年級大學生顯著高于一年級大學生(P<0.05)。各年級大學生在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因子上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檢出率均超過90%(表2)。
1.4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獨生與否差異除了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因子外,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在攻擊與暴力行為、破壞紀律行為與違法行為、自殺與自殘行為、吸煙與過度飲酒行為、無保護的性行為因子上獨生大學生的檢出率均高于非獨生大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1.5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與家庭經濟狀況、社會地位、身高、體重關系分析大學生的身高與健康危險行為的6個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除了自殺與自殘行為外,體重與健康危險行為的其余5個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P<0.01)。年齡僅與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無保護的性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與家庭經濟狀況、社會地位、身高、體重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社會地位、自己社會地位與其健康危險行為不存在顯著相關(P>0.05)。
2討論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男生健康危險行為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女大學生。這種性別差異與國外內的一些研究結果是一致的。Lindegger和Durrheim認為,男性之所以比女性更易做出健康危險行為,基于男性性驅力的作用、征服觀念、男性的冒險者角色、男性氣概的擴張、理想化的男性軀體意象等原因,導致了男性特有的價值觀,如堅韌、好競爭、控制欲等,因而促使他們更多地從事物質濫用、危險駕駛、暴力行為、不安全性行為等健康危險行為。本研究結果提示,在進行健康危險行為的干預與預防時,要充分考慮健康危險行為的性別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具有顯著的年級差異,一年級和四年級是攻擊與暴力行為、違紀與違法行為、自殺與自殘行為的高發階段,而三年級則是低發階段,無保護的性行為的發生率則逐年增高。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盡管不存在年級差異,但各年級的檢出率都在90%以上,說明飲食與運動健康普遍受到忽視。既往國內相關研究也發現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具有年級差異的特點。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這種特點一部分原因應該歸因于年齡的增長,因為研究發現,無保護性行為與年齡存在顯著正相關;另一部分原因應該歸因于不同年級的社會文化差異,至于究竟是哪些社會文化因素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也發現,獨生子女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可能性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大學生。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比較,獨生子女大學生作為健康危險行為的易感群體,其主要原因在于獨生子女大學生具有“不成熟人格”,具體表現為自我中心、挫折耐受性低、情緒調節能力低、認知結構片面化、違反道德規范的傾向等人格特征,而這些人格特征正是健康危險行為的易感人格因素。本研究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身高與健康危險行為存在密切聯系,身高越高,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概率越高。Magnusson等也研究了身高與自殺的關系,但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不一致,他們發現,身高每增加5cm,自殺的危險性就會降低9%。至于身高與其他健康危險行為之間的關系,國內外尚未見相關研究。體重也與健康危險行為存在密切相關,大學生的體重越重,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概率越高,但自殺與自殘行為除外。這驗證了Farhat等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肥胖的年輕女性更易酗酒、吸煙和吸食大麻,而肥胖的男性更傾向于從事暴力行為。
已有研究表明,健康危險行為與年齡有密切關系,不同年齡階段群體的健康危險行為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但本研究僅發現年齡與不健康飲食行為與缺乏體力活動、無保護的性行為存在弱正相關,原因可能在于被試的年齡在18~25歲之間,此階段年齡效應不明顯。同樣,本研究沒有發現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與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社會地位、自己社會地位之間存在顯著關系,這與Laska等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性別、年級、獨生子女、身高、體重等是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人口學易感因素。
作者:劉銜華羅軍向前單位:衡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系湖南女子學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