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益訴訟原告權利和義務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根據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
在公益訴訟中,原告享有廣泛的訴訟權利的同時,還必須承擔相應的訴訟義務結合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益訴訟中原告的訴訟義務有:1.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原告必須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行使訴訟權利,不得濫用權利,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任何合法的權利都是平等的。公益訴訟的目的是維護公共利益,但不能因追求實現公共利益而耗損被告的合法權益。雙方當事人必須依法、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2.必須遵守法庭秩序和訴訟程序。公益訴訟中,原告應當尊重對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實施妨害民事訴訟秩序的行為。無論任何人,只要存在違法的訴訟行為,,擾亂法庭秩序和訴訟程序,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3.必須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協議。對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判決、裁定和調解協議,公益訴訟原告應當履行相應的義務。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使整個訴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由此可見,公益訴訟中原告的訴訟義務在內容上與私益訴訟無異,也無需作出不同的規定。
二、公益訴訟中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的行使方式別具特色
公共利益的主體是不特定多數的公眾,這是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的最根本的區別,也是公益訴訟的難點所在。因為任何訴訟,一經開始,原告便必須確定。也就是說,公益訴訟中的原告,是法律經過權衡利弊,假設其可以代表公共利益才賦予其合法的起訴資格。然而,在具體的訴訟過程中,尤其是通過訴訟權利的行使來保證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廣泛地代表那些“潛在原告”的意見和最大程度地保護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則是重中之重。
(一)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中原告行使訴訟權利應有不同1.確定原告的問題。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第一次明文將公益訴訟納入法律,但顯然起訴主體尚未明確,有待于相關法律法規的細化。雖然公共利益的當事人是不特定的,但公益訴訟的原告應當是特定的,也必須是明確的。在私益訴訟中,誰起訴,誰便是原告。而在公益訴訟中,法律上適格的原告有幾類,那么其中一類或幾類原告提起訴訟便可以啟動公益訴訟么?當然不能。“在集團訴訟中,因為是由具有某種同一性質的集體出面,就有使構成該集體的個人具體情況難以反映到訴訟中去的一面。”i鑒于公益訴訟的訴訟結果攸關公眾利益,對社會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影響,原告的確定方式應當更為嚴格。2.處分實體權利的問題。在私益訴訟中,原告對訴訟權利享有當然的處分權,可以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請求調解、進行和解。然而,在公益訴訟中,原告代表的并不僅僅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而是不特定多數人。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實體權利的處分直接影響到訴訟結果和公共利益。因此,公益訴訟中,原告在處分實體權利時候,應當遵循更為周密的程序。
(二)公益訴訟中的訴訟權利的行使方式需更為嚴格和周密1.原告在起訴和處分實體權利時,需有條件地征求社會意見。法律只是賦予其起訴的資格,而在具體公益訴訟中,須對原告的資質、能力以及與公共利益的利害關系程度等嚴格審查后,才能最終確定原告。同時,原告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請求調解、進行和解時,需有條件地公開征求社會意見。一旦合理的異議存在,原告就不能處分實體權利。2.實現訴訟目的的訴訟權利不由原告獨享。勝訴后,被告就必須受到司法裁判的約束。然而,若敗訴方怠于履行義務,而原告又未及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樣公益訴訟便成徒勞,公共利益也無法及時得到保護。由于公益訴訟的訴訟結果屬于公眾,那么實現訴訟目的的訴訟權利就可不再由原告獨享。任何人都可以向法院主張,請求法院強制被告履行義務。
(三)公益訴訟中原告訴訟義務的履行方式之特殊性雖然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在訴訟義務的內容上沒有較大差別,但由于公益訴訟的訴訟結果涉及到不特定的多數人,因此由原告來負擔顯然不合適。基于公益訴訟的特性,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協議,任何人都應當有義務去履行,而不能將該義務僅僅歸于原告。同時,實現訴訟目的的訴訟權利不由原告獨享。根據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理,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義務亦不能由原告獨自負擔。
三、對公益訴訟原告權利義務的保障和監督
(一)對公益訴訟原告訴訟權利和義務的保障要保障公益訴訟原告積極、負責地參與訴訟程序并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公益訴訟制度的設置與其他訴訟有不同,具體應體現以下五個方面內容:1.保障原告提起訴訟的平等權。即法律在賦予其公益訴訟原告的資格后,無論是有關機關、社會團體還是公民個人,提起具體公益訴訟時的條件應當相同,不能因原告類型的不同而區別規定。2.訴訟費用的特殊對待。由于公益訴訟的訴訟標的金額往往很大,若按一半財產案件征收標準,則必然導致高額的訴訟費用,并可能成為訴訟啟動的瓶頸。因此,公益訴訟的訴訟費用不宜免征,但應當先行免于預交。待法院依法作出裁判后,由敗訴方承擔。3.證明責任的的特殊規則。在公益訴訟中,證明責任應采特殊規則,即原告證明損害結果即可,對于有無過錯和因果聯系的抗辯則由被告證明。4.采用特別的訴訟時效和審理期限。如前所述,在起訴的審查、證據的收集等方面、公益訴訟更為特殊和復雜,所涉及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多。因此,當公共利益受到損害而需提起公益訴訟時,訴訟時效應當適當延長。5.提高審級以實現特殊保護。對公益訴訟在審級上應采特殊保護,即統一由中級法院受理一審公益訴訟案件。
(二)對公益訴訟原告訴訟權利和義務的監督公益訴訟中,原告享有廣泛的訴訟權利,負擔訴訟義務。任何權利和義務的行使都不是絕對自由的,不允許濫用。在事關多方、多人利益的公益訴訟中更是如此。因而有必要對公益訴訟原告訴訟權利和義務進行有效的監督,主要包括確立法院監督制約機制、強化檢察監督、原則上訴訟程序必須公開等等。四、結語公益訴訟制度是民事訴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的私益訴訟和多數人訴訟亦有明顯區別。因此,只有明確公益訴訟原告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的內容,保證其依法進行訴訟活動,并通過相關措施予以必要的保障和監督,才能實現公益訴訟法律制度適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公益訴訟的立法目的。
作者:吳澤單位: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