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應對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
(一)我國高速增長的經濟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重要因素。如表1所示,從2005年至2010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維持在9%-11%,GDP總額已躍居世界第二。根據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于技術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至2010年其勞動生產率提高了7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與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結合,加上優惠的出口政策,致使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迅速發展,而對外貿易的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一系列的良性循環則大大增強了中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因此國際收支賬戶的經常項目常年處于順差狀態。由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國內經濟環境日漸成熟,國際資本紛紛看好中國市場,資本大量流入。資本的大量流入意味著國外對本幣的需求增多,本幣供不應求,必然會引起人民幣匯率升值。另外,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有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人民幣,用人民幣作為其結算貨幣或儲備貨幣,那么對人民幣的需求就上升了,在人民幣供給一定的情況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因此,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幣面臨著來自自身經濟發展良好勢頭的升值壓力。
(二)持續擴大的貿易順差和持續攀升的外匯儲備
一般情況下,貿易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貿易順差則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由于我國一直推行的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政策是鼓勵出口、限制進口,以出口增長帶動經濟發展,大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順差的產生。如表2所示,200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為2981.26億美元,2009年為1956.89億美元,2010年貿易順差為1820.83億美元。所以,我國持續性的貿易順差是導致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巨大的貿易順差外,中國外匯儲備也大幅度增加。如表2所示,外匯儲備逐年增加,2010年末已達28473.28億美元,截止2011年3月已累積了30446.74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理論,一國的外匯余額過多表明外幣定價過高,本幣定價過低,本幣有升值的壓力。因此,我國外匯儲備過多是導致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之一。
(三)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21世紀以來,西方大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出現了負增長。各國都面臨著就業壓力大和債務問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為了保護國內企業的發展,貿易保護則成為各國的首選。反傾銷則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鑒于中國商品價格低廉和中國威脅論的言論,西方大國不斷通過反傾銷對中國貿易制造摩擦。如2009年世界遭反傾銷總件數437件,中國就占75件,比重為17.6%。人民幣的升值則會削弱中國廉價商品的優勢,減少貿易摩擦。因此、不斷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則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又一原因。
(四)人民幣匯率制度在實際操作中的局限性
從理論上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的供求關系。但實際上,我國實行的是人民幣強制性結售匯制度。這個制度使人民幣匯率難以真實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導致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強化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外,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使人民幣匯率體現的是政府意志,而非市場供求關系,難以形成真正意義的市場匯率。
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應對策略
(一)合理規避匯率風險
對于外貿企業而言,通過各方面的途徑降低匯率風險將是其必然選擇。由于匯率不確定性的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企業可以通過增加計價結算幣種,提前預收出口貨款,使用遠期貨幣對沖工具,采用不同的貿易融資方式等管理和規避匯率風險。
(二)升級貿易商品結構,減少貿易順差
盡管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但是其出口產品多是以勞動密集型之類的加工貿易為主。據統計從2005年至2011年我國加工貿易占我國貿易額的比重均超過50%。而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的出口占我國貿易額的比重則不足7%。加工貿易的特點是數額大利潤薄,從面上看出口的金額龐大,但是實際的利潤則甚微,有些加工類企業甚至完全要靠政府的出口退稅才能獲得利潤。因此這種貿易形式使得我國的國際收支賬戶出現了巨額順差,但是我們實際所得的利潤則很少。而在國際市場中我國商品又因為較低的價格多次遭到反傾銷的調查。這使得本來利潤就很低的貿易變得雪上加霜。因此、我國政府應該對于那些附加值低、高污染的產品,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率來限制其出口,從而縮小其貿易順差。對于那些附加值高的產品的出口則應適當增加出口退稅,扶持它的發展。我國政府應當通過合理評估勞動力成本、提高加工貿易類企業工人工資來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樣做還可以促使我國的企業將工作的重心轉向產品的技術開發,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轉變,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三)擴大內需
人民幣的升值導致的直接后果使我國出口減少,近年來我國多數加工貿易類企業倒閉就是人民幣升值所致。很多出口企業已經開始調整市場戰略,將重心有國際市場轉向國內市場,通過增加國內消費從而減少對外貿出口的依賴。而我國消費人口眾多,私人的儲蓄量巨大,非常具有市場潛力,擴大內需有利于改善經濟增長方式。同時,增加國內消費,有助于進口的增加,減少貿易順差,從而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四)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策略
首先,我們可以加強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在小范圍內實現自由貿易,從而減少貿易沖突。其次,通過組建行業協會,組織相關企業積極應訴,力爭減少對我國不利的裁決。最后,發展多元化的貿易合作伙伴關系。積極拓展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稀釋美國進口調整對我國出口發展帶來的不利效應。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貿易合作關系,構建合理出口區域結構。(本文作者:李振宇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