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經濟學視野下反腐倡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腐敗產生的經濟危害以及開展反腐倡廉的經濟意義
(一)腐敗產生的主要經濟危害
腐敗可以吞噬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扭曲經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和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在我國遠未成形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腐敗的介入無疑為建立廉潔公正的市場交易秩序設置了重重阻力,這是因為腐敗本身需要在“不見光”的條件下茍且交易,即使打著公示、招標的幌子卻以欺世盜名的手段進行暗箱操作,有違市場透明化和信息對稱的交易原則。權貴經濟逐漸成為與市場經濟相提并論另外一種經濟形態。比如早在20多年以前的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當政期間,其親屬就掌控和壟斷了國內金礦與銅礦開采、石油產品、椰子產品、銀行、地產、煙草等眾多行業。我國知名經濟學家許小年在接受《南風窗》的采訪時也曾經指出:“中國正在走向權貴市場經濟”。這說明政府在市場中扮演了新的尋租角色,面對半市場半管制的經濟現狀,以管制和審批“造租”,然后拿到市場上“尋租”,實現了審批權套現的目的,這也是尋租行為將權貴轉化為經濟的主要表現。雖然腐敗給當權者帶來了高額的收益,卻沒有增加社會的總財富量,當權者喜歡在將權利尋租變現的過程時,以一幅居高臨下的態度故意拿捏刁難別人,最終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嚴重降低了市場經濟運作效率。同時,日益嚴重的腐敗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一種低迷的發展狀態,很多外商鑒于政府公信力方面的憂慮,致使他們不敢貿然來華進行投資合作,特別腐敗現象大肆橫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在與其他國家開展對外貿易的過程時,不得不與貿易方簽訂一些復雜的貿易合同以消減政府的管制所帶來的影響,甚至也要為未來進行法律訴訟支付一定的費用,這種由腐敗導致的信用喪失使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遭到嚴峻的挑戰。由此可見,腐敗提高了交易成本的同時降低了經濟的運行效率,虛報浮夸使商業環境變得污濁惡劣,這也成為國際上一些國家因腐敗而導致經濟損失嚴重的重要原因。
(二)開展反腐倡廉的經濟意義
開展反腐倡廉不僅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和經濟意義,也成為政府樹立自己廉潔公正的公眾形象,取信于民的一項重要舉措。首先,反腐倡廉實現了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當公共支出中的“形象或標志”性工程被阻斷時,政府能夠將更多地資金用于百姓生活所需的基礎性建設方面,有助于建設和諧繁榮的現代社會。其次,反腐倡廉剝奪了地下經濟、權貴經濟留下生存的空間。象令人觸目驚心的廈門遠華走私案,在這條以錢權色打造的罪惡鏈條上,涉案的600多名人員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追究刑事責任,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也因此落馬。在這起案件中,走私所偷逃稅款人民幣高達300億元,給國家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失。另外,反腐倡廉令公平正義重新回到市場經濟的運行中,將國企的經濟運行和政府工作一并公開透明化,接受來自社會和民眾的監督,將滋生腐敗的溫床從根源上進行鏟除。這主要是因為反腐倡廉工作對官員從思想上進行“修德”教育,從行為上消減和約束他們的權利管轄范圍與能力,最終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整體改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強了我國經濟運行的活力,使各種經濟主體能夠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消除國內外一些中小型投資者的顧慮,真正可以為我國處于上升期的市場經濟運行保駕護航。
二、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展反腐倡廉斗爭的幾點建議
自2012年11月開始,在短短兩月的六次談話中涉及反腐倡廉,足見中國政府和高層領導人對反腐倡廉、廉潔奉公的決心。要實現反腐倡廉與經濟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反腐倡廉貫穿到經濟市場化進程中去,緊隨國際反腐敗腳步從經濟學的視野為反腐倡廉尋求到最佳落腳點。
(一)深入研讀“腐敗經濟學”的內容,鑄造牢固反腐經濟防線
近些年來,很多經濟學家都從經濟學誘因方面解讀了腐敗產生的原因及其治理腐敗的措施、對策。對腐敗與市場效率、社會財富積累和負面影響等有關經濟的內容都進行了深度剖析。為我國從經濟范疇內鑄造牢固反腐經濟防線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以薪養廉以減少腐敗的機會;個人財產實名制為反腐倡廉建造“陽光工程”等。所以,學會深入研讀“腐敗經濟學”的內容,是開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前提保證。地產腐敗一直是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頭戲”,2011年被戲稱為“許三多”的杭州副市場許邁永,因受賄1.45億余元、貪污5300余萬元數罪并罰被判處死刑,在這則由國有土地委托制所引發的地產腐敗案件中,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行使國家權力的人,利用委托制度對權力沒有約束性而把國有財富個人化的做法,以此類推到其它經濟領域內去,只要完全在政府主導下,任何一個小的環節得不到約束的話,就可能引發錢權交易的腐敗發生。所以,要在反腐倡廉工作運用一定的經濟戰略,反思并完善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委托制,對中國現行的經濟過熱,以及未來可能會產生的資產價格泡沫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二)緊密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展反腐倡廉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以每年10%的速度實現了高速增長的夢想,盡管在經濟界流傳著“腐敗有利于經濟增長“的看法,但探究經濟發展的主推力量,應源于制度的釋放帶來的一系列紅利。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反腐倡廉的支持,雖然腐敗為經濟帶來了數據上的繁榮,但脫離了民眾的增長則會在發展中遇到更多的困難,國內內需性結構將會變得搖搖欲墜。2012年12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八項規定”,反映了中央對公款消費、浪費和重復建設等問題的整治力度在逐漸加強,迅速掉頭變低的消費低迷也變為我國反腐倡廉過程中的“陣痛“,這些都有利于維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展反腐倡廉的新局面。
(三)不斷修補法律漏洞以迎接反腐倡廉的法制未來
雖然在刑法中就反腐相關的罪行規定,比如貪污罪、受賄罪、巨額財產不明來源罪等,但隨著腐敗呈現群體化、高官化、期權化、潛規則化等諸多新特征,與之配套的反腐法律法規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白和缺失,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不法之徒才能泰然自若的利用法律漏洞大肆斂財。正如“完善的制度和高尚的美德如同陽光”一樣,2013年1月高調反腐倡廉的講話,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反腐倡廉善做善成的未來,也標明了法制中國時代即將到來。總之,在我國開展反腐倡廉,需要的“積跬步可以致千里”的韌性與堅持,反腐倡廉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它需要接受來自歷史、法律與社會的三重檢驗,只有堅持不懈的健全管事和管人制度,對權利進行必要的約束,才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開辟一條綠色的陽光通道,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的高效發展。
作者:盧焱單位: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