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經濟反腐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消除腐敗的有效機制
1.市場經濟屬于發達的商品經濟,它是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通過市場交換使資源配置達到優化的經濟運行方式。這種運行方式就是以個人為活動主體和利益本位的,通過物與物的聯系而建立起來的人和人的社會關系。按照唯物史觀的理解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歸根結底又是個體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歷史作用就是實現人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推動個體人格的獨立發展。在市場經濟的參與中,人們只有商品、貨幣、資本、勞動力等物的所有者一種身份,不允許有任何超經濟的特權。其成功或失敗,不取決于自然的前定因素,而是由個人的行為選擇和相遇而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也體現在這里。這可以通過市場聯系,自覺地理順人的社會關系,有意識地培植具有高尚人格的獨立個人。這樣的社會環境及其歷史作用,與強化等級特權、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是根本不相容的。
2.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緊密結合,其運作始終是在嚴格的法制規則和高尚的道德規范指導下進行的。中央和地方、國家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系要法制化,國家、集體、個人的行為要規范化。對于違反法律、危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堅決打擊;對于違背社會公德的競爭給予譴責;對于挖國家和集體墻角來滿足個人私利的行為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和法律的制裁。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各種腐敗現象將無容身之地。
3.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其體制結構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為補充的基礎上,在市場競爭中始終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其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形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堅持與公平統一的原則,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發揮計劃和市場的兩種手段,正確調適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的經濟制度決定了市場經濟運行的價值取向,是有利于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有利于綜合國力的提高,有利于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消除腐敗是實現這一價值取向的必備內容。
二、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是滋生腐敗的客觀條件
第一,市場經濟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物化為商品貨幣關系,使拜金主義有了滋生的土壤。
第二,市場經濟的商品等價交換原則向非經濟領域橫移,使腐敗現象不可避免。
第三,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使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和各種丑惡現象滲透出來。
第四,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和調控性,使權力和金錢的結合有了可能性。
通過市場競爭去實現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激發生產者通過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和個別效益的提高而推動社會效益的提高和社會福利的增進。但問題是,競爭就會導致生產集中和壟斷;壟斷會限制競爭,成為競爭的障礙和威脅。現實生活中有的行政機關成為“翻牌”公司,領導干部子女“下海”,壟斷某一行業的生產與經濟,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的運行秩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競爭的負面效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作,要借助于國家實施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的宏觀調控,但宏觀調控的基本特征是權力進入市場、權力干預市場,這就使權錢結合、權錢交易有了機會和可能。現階段我們通過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強調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其深層意義就在這里。
三、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反腐敗
我們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結合。表現在所有制上,是確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承認不同商品所有者的存在。這樣一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在事實上就存在著公有制經濟和個體、私營、外資等經濟成分的矛盾。私有制經濟總有兩面性,它既是現時公有制經濟成分的補充,又經常與之發生矛盾沖突,損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表現在分配關系上,由于市場經濟實際上只承認國民收入按生產要素進行初次分配,因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際上就既有按勞分配,又有按資分配。按資分配總是與按勞分配發生矛盾:一方面,按勞分配只能在局部范圍而不能在全社會進行,勞動者付出了等量勞動,在不同地區、不同企業所得的報酬卻有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私人資產收入總是高于勞動收入,并且比勞動收入增長快得多,這勢必拉開個人收入差距,造成社會分配不公。任憑上述矛盾自由發展,必然產生腐敗現象。因此,開展反腐敗斗爭,是解決矛盾、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