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草莓產業發展現狀與技術提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長豐縣草莓種植始于1983年,目前設施栽培面積已達1.33多萬hm2,年產值逾40億元,成為全國設施草莓種植第一縣,“長豐草莓”品牌優勢明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長豐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總結了其發展現狀,分析了技術推廣應用不到位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產業提升發展存有的技術空間。
關鍵詞:長豐縣;草莓;發展現狀;技術提升
0引言
長豐縣草莓種植始于1983年,經過廣大農業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設施種植面積突破1.33萬hm2,2018年被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授予“全國設施草莓栽培第一縣”榮譽稱號。現將長豐縣草莓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技術問題等總結如下:
1長豐草莓發展概要及產品優勢
長豐縣草莓1983年引進時是露地栽培,晚春上市。在農技人員的幫助下,逐漸應用小弓棚半促成栽培,早春上市,由于當時的消費水平和交通條件等限制,效益仍然不明顯,到1990年面積也只有40hm2。之后推廣應用大棚促成栽培,上市提前到冬初,種植效益迅速提高,種植面積隨之迅速擴大,據1994年統計,面積已經約600hm2。到2001年,長豐縣人民政府在農業部門的爭取下,注意到草莓種植為長豐農民快速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舉辦了長豐第一屆草莓節,大力宣傳草莓產業優勢,促進草莓產業做大做強,并吸引外地客商聚集長豐收購,之后又申請注冊了“長豐草莓”地理標志,使長豐草莓發展步入了快車道,截止目前,長豐縣大棚及溫室栽培草莓面積已經達1.33多萬hm2,均鮮果產量1500kg/667m2,均收入2萬元/667m2,成為我國設施草莓種植第一大縣,草莓年產值約40億元。同時帶動了相關服務業發展,回鄉種植草莓直接就業者達5萬人左右,同時帶動采摘觀光旅游業、餐飲業、大棚建造業、食品加工業、銷售包裝業、包裝用品業、快遞收投業等發展,間接增加就業人口愈萬,為長豐的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長豐縣大力推廣病蟲生態控制,產品質量得以較大幅度提升,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長豐縣草莓產業在長豐縣農業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通過技術培訓、現場指導、政策引導等手段,大力推廣先進的蜜蜂傳粉技術、太陽能消毒土壤障礙克服技術、大棚溫濕度管理技術、脫毒育苗和莖尖自采育苗技術、防蟲網阻隔技術、避雨育苗技術、粘蟲板誘殺蟲技術等物理防控技術、和捕食螨捕食葉螨生物防控技術、病蟲害生物農藥防控技術等新技術,鼓勵創新,打造品牌,使我縣草莓品質達到較大幅度提升,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逐年提高,商品草莓檢測合格率100%,深受消費者喜愛,特別受到北京、廣東等客商贊許和青睞,外銷量占到總產量90%以上。
2長豐縣草莓生產方面存在的一些技術問題
盡管長豐縣草莓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長豐草莓在應用新技術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之處,這也給長豐草莓產業提升留有較大的技術發展空間。有待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加以改進提高和進一步推廣落實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草莓大棚建造未充分考慮抗雪災能力
2016年之前,我縣氣候多年來相對穩定,年最低氣溫穩定在攝氏零下5℃以上,降雪厚度在20cm以下,致使農民在建造大棚特別是連棟大棚時忽視了雪災的危害程度,導致2018年元月我縣草莓連棟大棚基本全部倒塌,8m以上大棚部分倒塌,損失約數千萬元。
2.2部分種植戶定植方式不當
我縣有莓農自創放水定植方式。由于保持了較高的土壤水分,從短期現象上看提高了草莓成活率,受到部分農民追捧。但是這是一種并不科學的栽培方式,成活也只是假象。草莓是旱生植物,濕生芽旱生根,土壤水分過大不利于根系萌發新根。同時草莓根系為須根系,放水栽植土壤濕度過大,加上我地土壤粘性較大,致使定植的草莓根系被擠壓,分布不均勻,不利于根系擴散吸收土壤營養,同時土壤濕度過大,也導致田間小氣候空氣濕度過大,病害加重,特別是給早期白粉病的防控增加難度。
2.3部分莓農草莓移栽定植盲目求早
多數情況下,上市早價格就會高。這種情況導致莓農盲目求早,經常有農民8月初就定植。過早定植會有較大風險,一是過早定植可能會遭遇高溫天氣,會引起高溫型病害草莓炭疽病再次感染暴發,大量死苗缺顆;二是過早定植的過早草莓產品沒有外銷市場,只能內銷,市場范圍小,如果過多就會產生滯銷。
2.4大棚棚裙安裝應用不到位
大棚裙膜安裝應用,有利于大棚在高溫高濕時即時開棚降溫降濕。但很多農戶渴望高收入卻不愿高投入,大棚裙模安裝比例不足50%,致使沒有安裝裙膜的大棚通風降溫降濕效率較差,大棚管理水平難以提升,病蟲防控效果受到影響。
2.5草莓疏花疏果技術沒有達到足夠應用
據調查長豐草莓種植戶在定植后,多數不愿疏花疏果,理由是沒時間。草莓種植者盲目追求種植面積,忽視了精心管理可以創造精品提高效益的觀念。他們人均種植面積超過3333.33m2,部分農民人均種植面積近6666.67m2,由于種植管理面積過大,無法做到精心精細,導致草莓花果過多,大小極不整齊,不能提高草莓價格。
2.6大棚土壤連作障礙克服技術應用不到位
我們大力推廣設施大棚土壤太陽能消毒技術,但是莓農在應用時總是忽略了秸稈發酵還田環節,加之有機肥應用不到位,土壤自身粘性較重,致使連作草莓大棚土壤板結加重。
2.7大棚土壤鹽漬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由于多年連作,大棚土壤中留下了較多的硫酸根離子,酸化逐年趨重。
2.8寒季棚膜管理不到位
我縣近二年極端氣溫低于零下5℃,2018年達到零下10℃,為防止凍害,一般覆蓋3層以上薄膜,通常第二層至第四層棚膜又多采用舊膜,透光性較差。但是寒冷天氣要增溫,太陽是最好的資源,晴好天氣早上9h左右,應揭去內部透光性不好的棚膜,讓陽光這一能量充分進入。但是我地很多莓農不去做,原因主要是面積過大,管理不過來。
2.9大棚懸掛溫度計技術應用不足30%
大棚內草莓植株上距植株頂部30cm左右懸掛溫度計,可以隨時掌握大棚內溫度,做到大棚精細管理。但是很多農戶不懸掛,僅憑感覺管理,或者東施效顰抄襲他人管理方式,人錯己錯。2.10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技術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主要存在應用細孔防蟲網不到位、粘蟲板應用不全面,沒有有效地封堵住薊馬、蚜蟲、煙粉虱等害蟲。
3技術建議
1)針對雪災問題,我們建議提高大棚建造規格,或者在連棟大棚棚頂安裝噴水除雪裝置,在大雪天氣,利用鍋爐提供熱水定時噴灑,以融化積雪,防止大雪積壓致使連棟大棚垮塌。
2)針對部分農戶放水定植習慣、裙膜、溫度計不愿意安裝使用、不疏花疏果、不及時揭去內膜等問題,我們需要加大技術培訓和指導力度,以試驗示范為基礎,促進莓農更新技術,提高草莓栽培管理水平。
3)針對草莓土壤板結、鹽漬化和連作障礙,我們要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推廣秸稈加氮還田促進秸稈發酵增加地溫滅菌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促進土壤有益生物再生,改善土壤結構,對于連作8年以上的大棚建議種植水稻,以水洗鹽。
4)其他建議。我們近年來參觀學習了江蘇等地先進的設施草莓栽培技術,比如鎮江農科院糜林研究員發明的特高畦省力管理栽培技術、江蘇農科院推廣應用的黑白雙色膜地膜覆蓋技術、高架全覆膜減濕栽培技術等,我們將通過培訓示范等方式,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的草莓栽培管理技術,為莓農提高收益減輕勞動貢獻我們技術人員的力量。
4結語
由于農民文化層次較低,觀念陳舊,學習新技術能力差,特別是應用新技術膽量小,長豐縣草莓產業發展存在較大的可提升技術空間,長豐縣農技人員應該加大試驗示范力度,農業政策應該加大鼓勵創新應用的扶持力度,為長豐縣草莓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霍恒志,陳雪平.薄膜和自然能源保溫技術對草莓高架栽培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4,(11):174-176.
[2]羅軍,劉慧.大棚草莓連作障礙克服方法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13):143-144.
[3]糜林.土壤高溫還原消毒克服草莓黃萎病試驗[J].江蘇農業科學,2010,(5):179-180.
作者:姚文麒 單位:長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