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寫作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探索。我們為你提供了8篇不同風格的幼兒語文教學參考范文,希望這些范文能給你帶來寶貴的參考價值,敬請閱讀。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是高職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學習和更新其他知識的基礎,在職業教育改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積極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探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的改革路徑,是順應時代要求推動實現語文教學的職業化,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改革路徑
學前教育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的開發。因而,重視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強化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改革不合理的教育教學理念、方式、方法,并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夯實他們的專業基礎,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語文素素養,進而推動語文教學的職業化進程。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改革的內涵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幼兒教師的人力資源儲備。幼兒教師處于幼兒教育工作的第一線,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素養的高低決定著幼兒語言的開發和運用能力的高低。因此,全面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依照《高職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革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育模式、方法或內容,是提升幼兒語言學習能力的有力保障。現階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改革包含了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等幾個方面。教育理念方面,在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下,實踐“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盡量設置一些直觀的、有趣的教學情境,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體系,以幫助學生理解單調空洞的理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荷花淀》這一課文時,可以設計相應情境,讓學生在合作、分享中學習了解荷花淀中人物的個性,體會課文中個性化的語言,感受至純的人性。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方面,可通過創新學生學習的思維模式和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途徑,以此來設定課程的核心要素與核心能力指標,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大眾,培養創新型人才。[1]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既要重視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又要兼顧高職學生的職業學習目標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構建開放性的教育教學體系。教師專業素養方面,需要從多方面下功夫。首先,學校需要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專業的培訓,促進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自我更新迭代,并將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學手段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成熟的語文思維和職業素養,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在教學教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和題材,設計有利于開發啟發性思維的課堂問答和教學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育教學要做到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的特點和了解他們學習的困難,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從易到難,由簡入深,逐步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力,進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改革現狀與問題
1.現有的學前教育專業語文課程定位較為模糊就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而言,語文課程是尤為重要,因為它是幼兒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接觸最為廣泛的部分,同時也是學業中所占很大比例的一門學科。但目前,在高職學前教育語文專業的課程定位模糊,沒有清晰表示清楚學習內容和深度的定位以及掌握程度的標準。這就使得在校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范圍廣,卻不精,學生只掌握了一些皮毛知識。
2.教學過程中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方式還有待提高就高職院校而言,在師資團隊方面,沒有較強的優勢,一些教師還存在著自身專業技能與工作水平的漏洞與缺陷。此外,高職學前教育的學生畢業后要面對的是幼兒,而職業院校的教師面對的是成年的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年齡和心理差,高職院校教師難以以切身的經驗去傳授學前教育方法,加之,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模式的缺乏靈活性,教學效果不夠理想[2]。
內容摘要:文學教育是文學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文學作品是文學教育生動的載體。幼兒階段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時期,幼兒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會影響整個人生,而文學教育可以提升審美、氛圍熏陶、形成良好人格和素質,所以文學教育在幼兒的啟蒙和基本認識的正確形成上有很大作用。鑒于幼兒階段的特殊性,和文學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擬從幼兒教育和文學教育兩方面進行探討,分析問題和提出組織策略,發表自己的拙見,以求完善當今幼兒教育。
關鍵詞:幼兒教育;文學教育;文學作品;環境創設
幼兒階段是非常稚嫩的時期,任何觀念、意識和動作都有可能影響幼兒今后的一生,所以幼兒教育要更加思考全面。我們最先教育孩子時是通過睡前小故事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這些故事多弘揚傳統美德,如尊老愛幼、誠信友愛,每一個故事對他們都充滿著吸引力,孩子們總是把自己與故事、傳說中的人物緊緊相連,除了故事,還有謎語、兒歌、搖籃曲、童謠、諺語、各種童話書,大多是啟蒙讀物、文學作品,文學對他們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對幼兒來說,文學是他們成長的“精神樂園”,不自覺地影響著兒童的行為。文學作品給幼兒在娛樂游戲的同時,讓幼兒的心靈得到了熏陶,這就是文學作品的力量,文學作品洋溢著新奇與歡樂,讓孩子遐想和熱愛,這說明,對幼兒進行文學教育是可以實施的。所以,我認為,文學教育應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文學作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幼兒的文學教育應該是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接觸和積極影響來給孩子熏陶和啟迪。幼兒作為人的一生的開端,我們需要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文學教育,給人生教育一個美好的開頭。
一.幼兒文學教育含義和價值
回顧文學教育歷史,我國的文學教育在曲折中前進著。歷來學者對文學教育的探討,集中在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和文學教育本身,對于幼兒階段的文學教育分析偏少。當然,學者們也逐漸關注幼兒文學活動,對于幼兒文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學和教育兩個領域。文學教育在幼兒層面上與在語文教學上有著不同的含義,在幼兒層面上,主要是針對文學作品,幼兒由于受到不識字的限制,這一時期對文學作品的接受主要是靠“聽”和對圖畫的聯想、想象。所以文學教育,必須符合幼兒階段的年齡要求。幼兒文學還應淺顯易懂、多樣生動,具有動作性、音樂性、游戲性等特點,幼兒文學作品要滿足幼兒的文學需求和審美需求。幼兒多以自我中心、多將事物任意結合邏輯,幼兒的審美欣賞是多變的,以直觀感受為主,所以幼兒文學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環境創設。文學教育是藝術審美教育的一種手段,在審美方面意義重大,文學教育能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進行初步審美感知、聯系作品進行審美想象,讓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并展現美。通過文學教育,可以豐富幼兒的文學語言,提高想象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完善世界觀,也可以積累經驗,自我消化,豐富生命體驗。例如童話作品對幼兒的影響,童話的故事情節能愉悅兒童,幼兒在閱讀童話時可以識字,培養口頭表達力,針對童話人物去識記思考,而童話構筑的真善美的世界,讓幼兒承襲很多美好品德,保持善良和感動,滋養心靈,更是童話的價值所在。
二.幼兒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近來屢爆出幼兒園虐童事件,這反映幼兒教育是存在問題的。從當前看,幼兒文學教育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也有一些幼兒園開展了文學教育,但有不少誤區。在幼兒文學教育這一塊,存在著注重倫理道德教育,輕文學教育、美育。幼兒文學教育有點偏功利化,文學作品主要作為幼兒語言習得和品德教育工具,注重知識技能的形成,忽略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真實情感體驗,忽略了幼兒的欣賞主體地位,忽略感知、性情培養。許多幼兒文學創作、幼兒圖書也帶有“成人本位”傾向。因此,很多教育家呼吁幼兒文學必須體現幼兒特點,“幼兒文學回歸幼兒”。幼兒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在組織和實施幼兒文學教育中必須加以警惕。幼兒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深入作品,但很容易讓這種引導成為主導權威,降低自己去摸索的主動性。教育性是幼兒文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屬性之一,而不是幼兒文學的全部,我們需要不斷延伸更多豐富的東西。
三.幼兒文學作品內容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