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文化差異英語翻譯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西文化差異是英語翻譯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英語翻譯過程中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了解和熟悉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歷史發展下的文化背景、社會元素,才能做到精準有效的翻譯。文章通過對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提出不同的文化對語言形成的影響,并對中西文化差異下不同類型的英語語言翻譯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西文化差異;英語翻譯;翻譯策略
1背景
文化的覆蓋面很廣,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文化差異是國家和民族差異的本質內容,文化差異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文化隔閡。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的體現。在兩個地區的不同文化孕育下,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有十分明顯的區別。最為突出的是,東方國家的文字形成是以古代中國的象形文字發展演變的。而西方國家的語言都是以拉丁文演化形成的。在大航海時代之前,中西方之間沒有建立正式的交流和往來,中西方的文化自成一脈發展,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集。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中西方的交流逐漸深入,語言翻譯就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世界上已經基本建立較為標準的語言翻譯系統。在我國,隨著英國與中國最先的接觸,英語翻譯也就成為我國首先進行對外交流的語言。隨著英語在我國的逐漸普及,英語翻譯成為必不可少的內容,英語翻譯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類別上,都形成了十分完善的體系。文化差異是英語翻譯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在英語翻譯中,要重視文化差異性所造成的語言表達的不同。
2文化差異對語言形成的影響
2.1生存環境的差異
生存環境的不同,必然會引起文化上的獨特性與差異性,進而在語言表述上體現出來。英語的母語國英國,地處大西洋沿岸,在地理環境上與中國有很大的差異。在民族語言上,地理環境和氣候對其語言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西方的生活用語中,與“水”相關的用語十分豐富。比如,spendmoneylikewater、makewater等。如果直接按照單詞的表意來進行中文翻譯是不行的,必須要考慮到其自然環境對語言表達的特點。而中國所處的區域,是典型的大陸農耕文化,在自身的語言中有許多與農業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比如“揮金如土”“面如土色”“視金錢如糞土”等。對于氣候和天氣來說,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不管是中國的大陸農耕文明,還是英國的海洋文明,氣候和天氣都是生活和生產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傳統的語言詞匯中,關于氣候和天氣的名詞眾多,而且中西方的表述差異很大。比如,英國所處地區的海洋性氣候,在春季主要為西風,因此,西風也成為英語中春天的代名詞。英國著名詩人雪萊創作的詩歌《西風頌》,就是通過“西風”來表達對春天的贊美。而中國的大陸季風氣候,在春天主要以東風為主,西風常常表示寒冷、蕭條,進而引申為凄涼、悲傷的情感。這些問題在翻譯的過程中若沒有注意,則會對讀者造成很大的誤導。
2.2生活習俗的差異
生活習俗語言是在基礎英語教學和翻譯中接觸最多的內容,每個人初學英語都是從生活用語開始入手。中西方的生活習俗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導致了一些生活用語和生活俗語在表示上有明顯的差異。比如生活上人們見面打招呼的習慣,中西方在語言上有明顯的區別。中國人在見面打招呼時習慣提出對方個人行為的問句,比如“吃了嗎?”“去哪?”。而對于西方人來說,這樣進行詢問顯得不太尊重,有窺探隱私的意圖。英語中打招呼的名詞,多是提出一些表示關切的用語,比如“Howareyou?”“Goodmorning!”這樣籠統的問候語,才是最得體的表達。另外,除了單純的問候之外,西方人還會通過以談論天氣作為日常交流和問候的主要形式。這起源于英國多變的天氣,會對個人的生活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因此,談論天氣逐漸地成為人們的日常見面用語。兩個人見面時,通過天氣來作為開始交流的方式。例如兩個陌生人初次見面,就會用“Hello,lovelyday,isn’tit?”這樣的問句來進行交流。同時,也習慣于將個人的感情放入到天氣中。比如“It’srainingterriblyhardtoday,isn’tit?”。譯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既要準確地翻譯其表達內容,同時也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若是單純地用中國文化來理解其生活用語,則會產生一定的歧義。
2.3飲食文化的差異
飲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組成,在古代物資匱乏的年代,飲食是最重要的內容。我國古代有“民以食為天”的諺語,表明古代民眾對飲食格外重視。飲食文化也因此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到語言的形成。中西方的飲食文化有很大的差異,首先中國的食物主要以米面為主,利用一些肉類和蔬菜來作為輔食。而英國人的主要食物是肉類,奶類作為主食。另外在飲食習慣上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人在吃飯時喜歡與他人一同分享,而英國人則是每個人只吃自己盤子的飯食。在過去進行英語文學或者生活翻譯中,所涉及的與飲食相關的內容,在翻譯過程中讀者總是感到十分困惑。隨著近幾年英語影視作品的傳播,我國民眾對于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也越來越熟悉。因此,在進行相關的翻譯中,大多數讀者也都能夠理解。
3中西文化差異下英語翻譯策略分析
3.1文學翻譯
文學翻譯是英語翻譯的重要內容,對譯者兩種語言的掌握能力以及文學鑒賞能力都有很大的要求。文學翻譯所要求的,不僅是對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對文學作品思想內涵的展現。隨著我國近代思想的啟蒙,一大批外國文學作品傳入中國。這些文學作品在中國的廣泛流傳,除了作品本身具有的吸引力之外,譯者高超的語言翻譯能力也是功不可沒的。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中提出:“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是聯想的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卻極要緊。”不同的文學題材應該使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來更好地表達出文學的藝術性。比如詩歌的翻譯,具有很高的技巧,要在完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以翻譯語言呈現出詩歌的藝術感。同時,西方文學中所涉及的眾多歷史典故、藝術元素,需要在翻譯中準確地把握,才能精準地表達詩歌的內涵。詩人在這里運用典故來形容亂云就像“Maenad”的頭發被風吹起來一樣,用來形容海天交接處云雨電交織的場面。在幾種中文的譯本中,能夠看出幾位譯者對這個典故所做的不同處理。比如郭沫若先生將這段譯為:“從暗淡的地平以至太空的中點,布滿了欲來的暴風雨之卷絲,如像猛烈的預言者之頭怒發上指”。這里,譯者將“Maenad”譯為“預言者”,顯然是與典故沒有任何關系的,只是對西方神話角色的模糊定位。另外比如查良錚先生譯為:“有如狂女的飄揚的頭發在閃爍,從天彎最遙遠而模糊的邊沿直指九霄的中天”。查良錚將“Maenad”譯為“狂女”,雖然沒有說明Maenad的地位和身份,但是也容易使人理解這個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時也符合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向,是比較符合翻譯特點的。
3.2影視作品翻譯
近些年來,隨著西方影視作品的不斷涌入,影視作品的翻譯也成為英語翻譯的重要內容。影視作品有很強的特點,受眾人群較為廣泛。影視作品的翻譯包括影視名稱的翻譯和影視臺詞的翻譯。對于影視名稱來說,簡單的直譯并不能夠達到要求。影視作品的翻譯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一方面要符合本國觀眾的理解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到商業效益,使影視作品能夠產生更大的傳播效應。比如,經典的美國電影WaterlooBridge,如果直譯是《滑鐵盧橋》。顯然,這樣的電影名字無法引起大多數觀眾的關注,同時也不能夠有效地表達出電影的主題。而通過對影片內容的分析,該片的中文官方譯名為《魂斷藍橋》。可以說,這個電影譯名更加符合嚴復提出的“信雅達”的翻譯策略。尤其是在英語中“Blue”有悲傷的意思,而在中國古典文化中,“魂斷藍橋”一詞也是表示凄美的愛情故事,與電影的主題相契合。另外,對于一些影視劇的臺詞翻譯來說,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技巧,來更好地表達含義。比如在電影《阿甘正傳》中有一句臺詞“JennyandIwaslikepeasandcarrots.”這里直接翻譯則為“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蘿卜”,中國的觀眾顯然是無法理解的。因此,根據劇情及英語的文化背景,這句臺詞翻譯為“珍妮和我形影不離”。
3.3標識語的翻譯
我國的各個城市發展,也逐漸向全球化的方向來邁進。因此,在公共場所的標識翻譯成為城市國際化發展的首要內容。標識語的英語展示是主要形式,而目前對于標識語的英語表達,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有些地區甚至都展示不同的標識語。在標識語的英語展示中,也要把中西文化差異考慮其中。若是翻譯不準確,不僅所表示的信息不夠明確,還可能會導致民眾的誤會。隨著城市建設的精細化,對于標識語也需要產生足夠的重視。目前來看,一些城市在標識語的翻譯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除了拼寫、語義等簡單的錯誤之外,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差異對語義的影響,也是容易忽略的一項內容。比如在學校的外籍教師休息室的標識語,有些地方寫的是“TEACHER’SRESTROOM”。而在美國英語中“TEACH⁃ER’SRESTROOM”是指劇院、商場、機場或者車站等公共場所設立的休息室,常常用來指代洗手間或者廁所。而僅通過單詞本義來進行理解,顯然是不合理的。
4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對于語言的表達、邏輯思維都有很大的差別,僅僅通過語句翻譯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英語翻譯工作者,在進行英語翻譯時,要充分地了解原作者所處的國家、民族文化特點,通過全面的理解進行翻譯。同時,還應該根據語言的功能性來進行翻譯,綜合多種英語翻譯策略,實現較為全面的語言表達,為不同的讀者帶來最佳的語言表達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婕.文化差異對英文作品翻譯的影響及處理技巧[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134-136.
[2]王亞麗.文化差異下的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0,22(5):74-77.
[3]李廣歡,李亞麗.英語文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方法初探[J].英語廣場,2020(34):22-25.
[4]王麗君,鄧薇薇.英語文學翻譯中文化差異處理方式探究[J].英語廣場,2020(35):31-33.
[5]曹玉琴.中小城市公共標識語漢英翻譯失范分析及優化策略[J].海外英語,2020(20):48-49.
作者:李珺 單位:貴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