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西文化自然和諧比較范文

中西文化自然和諧比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文化自然和諧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與自然的關系引起世人的普遍重視,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上世紀中葉以后的事情。人們發現,在人類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枯竭、能源短缺等問題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制約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并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構成威脅。

在對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反思中,人們發現,問題的出現與近代以來西方的科技文化有著直接關系。

一、西方科技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和人類對自然的無知,人類處在自然界神秘力量的控制之下,驚異于自然,臣服于自然,對自然界充滿著崇拜和敬畏,與自然界維持著原始的“和諧”。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種關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帶來這種改變的,是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發展。

近代西方科技文化是在“主、客二分”思維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把人和客觀世界分別作為主體和客體分置開來,把自然界作為客體放在了主體人的對立面。建立在這種“主、客二分”思維模式基礎上的近代科技文化,在認識上片面強調人與自然的主客體關系,把這種主客體關系看作是第一位的,甚至是唯一的,忘記了二者的同一性前提。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片面強調把人從自然界超拔出來,放在了自然界之外、之上;而自然萬物從此只是作為科學認知和技術改造的對象,只是作為主體的資源在與主體的對峙中獲得自己的地位。在實踐中,這種近代科技文化致力于對自然界的開發、利用、征服和占有,致力于讓自然界服從于人的需要,從而展開了對自然界的瘋狂掠奪和攫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科學技術越是發展,人的主體地位就越是被確定,人類對自然界的征服也就越見成效。這樣,科技的發展最終揭去了自然界的神秘面紗,賦予了人類日益強大的控制自然的能力,人類對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逐漸動搖并最終消失。從此,自然界僅僅成了人類的資源提供者和廢物的投放處,人與自然只在技術的“可用性”方面相遇,資源、環境、生態等問題的出現成為必然。

正是因為看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畸形發展同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這種聯系,在對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的反思中,許多學者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希望從與西方文化異質的東方文化中找到擺脫人類困境的出路。

二、中國傳統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和處理上,中國有著明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文化則強調征服自然,戰勝自然?!?/p>

與西方“主、客二分”的主流思維模式不同,中國傳統的主流思維模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寬泛的意義,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它主要體現以下思想:(1)“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即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2)“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遠取諸身,近取諸物”,即人類要觀察并仿效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3)“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范圍天地之化而不為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也就是說,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調節自然的變化使之不過于中道以有利于人類。(4)最終達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即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理想境界。

因為強調“天人合一”而不是主客二分,近代科技文化沒有產生在古老文明的中國,中國也因此長期處在農業文明中而沒有進入工業文明。也是因為對“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中國古代對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有著深刻的認識。道家在人類歷史上最早意識到文明的發展對自然界原初狀態的破壞,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張“常因自然”,反樸歸真??鬃咏虒藗儭搬灦痪W,弋不射宿”。孟子提出“樹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時入山林”。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網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薄痘茨献印氛f:“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澤而漁,不毀林而獵。”《尚書》有正確使用自然資源的較早記錄,《國語》記載了周太子晉關于治理山林、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的主張,1975年云孟縣出土的秦代“天律”(關于打獵的法律)更被專家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環保法。因此,考察中國傳統的天人關系思想對于我們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統籌人與自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但是,我們在為中國文化深邃的生存智慧感到驕傲的同時,不得不清醒地正視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歷史并不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曾經水草豐美的黃河中游流域變成今天黃土彌漫、干旱貧瘠的黃土高原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如果說在西方是近代科技發展和工業文明造成了人與自然的畸形關系,沒有近代科技、沒有工業文明的中國,為什么也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呢?搞清這一問題,還要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談起。

三、馬克思主義視野下人與自然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

首先,人與自然界是同一的。馬克思說:“最初,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座貯藏庫,在這座貯藏庫中,人類(也是自然界的產物,也已經作為前提存在了)發現了供消費的現成的自然成品……”這句話從兩個方面揭示了人與自然的同一性: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從自然界獲取維持生存所需要的消費品。也就是說,自然界不僅孕育了人類,而且構成人類賴以生存的永恒的條件。在馬克思看來,說“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也就等于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就人的肉體生活而言,人靠無機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無機的身體”;就精神生活而言,自然界“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作為藝術的對象”,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是人的“精神食糧”。

其次,人與自然界又有斗爭性的一面。自然界孕育了人類并構成人類生存的條件,但自然界畢竟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這決定了人與自然的非同一性甚至是對立。

自然界有其自身固有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構成對人類行為的制約,特別是當人類對這種規律還不認識的時候,它表現為一種盲目的、異己的力量,與人類相對抗,而自然災害的發生更是人與自然對立關系面對面的顯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說:“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人們就象畜生一樣服從它的權力。”人與自然的這種對立關系決定了,人要在自然界生存下去,就必須展開同自然界的斗爭?!跋褚靶U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為了維持和再生產自己的生命,必須與自然界進行斗爭一樣,文明人也必須這樣做;而且在一切社會形態中,在一切可能的生產方式中,他都必須這樣做。”

人與自然的同一性意味著,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和穩定,就會危害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因此,人類面對自然的實踐活動必須限定在不危及自然生態系統的限度之內,保證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從而也保證人類自身的生存。我們可以發現,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把人與自然分別作為主、客體分離開來,片面強調二者的對立和斗爭,忽略了二二者的同一性,這是西方生態問題的根源所在。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看重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和時代價值。

人與自然界作斗爭需要一定的物質力量和物質手段,古代的刀耕火種是,現代的科學技術也是。的確,生態問題的產生與科技發展有直接的聯系,有人因此常常贊美遠古時代把人與自然的那種原始的平衡當作天人關系的理想狀態。實際上,我們不難想象,由于沒有科學技術、生產力水平低下,早期的人類受著大自然神秘力量的盲目控制,受到野獸的威脅,只能從危險中努力獲取或多或少的食物來維持生存,在這種狀態下,人與自然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諧,所謂和諧,只是人對自然“畜生一樣的服從”而已。是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從這種狀態中解脫出來??萍及l展的確帶來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但通過放棄科技來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一個拙劣的選擇。人與自然真正意義上的和諧不是通過人對自然“畜生一樣的服從”來實現和維持的,而是通過對客觀必然性的掌握和運用來實現的??茖W就是對必然性的掌握,技術就是科學的運用。

中國社會沒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主要是因為缺乏科學技術。由于沒有科學技術,增加糧食產量靠的不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畝產量的增長,而是靠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由于沒有科學技術,牧業生產長期粗放經營,草場植被遭破壞;由于沒有科學技術,礦物開采浪費大,利用率底,污染嚴重……也就是說,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雖然提供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想境界,但是由于缺乏科學技術,中國傳統文化沒能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現實的手段。

東、西方生態問題的原因分析告訴我們:一方面,我們必須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和穩定,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實現人類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人類必須發展科學技術,以保證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能動作用。兩方面相結合,決定了我們的必然選擇,這就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人口、資源和環境工作;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四、用科學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理念。它要求我們在發展中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關系。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科學發展觀倡導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首先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觀念,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的承載能力,禁止過度性放牧、掠奪性采礦、毀滅性砍伐等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同時要求我們依靠科技進步來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污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又大又紧又硬又湿a视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男女|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a毛看片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免费在线你懂的| 老师xxxx69动漫| 国产色在线|亚洲|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国产校园另类小说区|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女人扒开裤子让男人桶| 中文字幕第4页|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全肉高h动漫在线看| 草莓视频网站下载|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2020求一个网站男人都懂| 撞击着云韵的肉臀|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www| 草草影院第一页| 国产嫩草影院精品免费网址| 日韩在线第二页| 小说区综合区首页|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欧美又粗又长又爽做受|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深夜爽爽福利gif在线观看| 你懂的中文字幕|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啄木乌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人妖chinats| 5g影院天天爽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