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是對當今我國知識產權進行維護的重要內容,是知識產權發展的重要保障。知識產權文化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我國的綜合國力以及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等方面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當前,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比較淡薄、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不及時、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打擊力度不夠以及公民知識產權的意識淡薄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應當從多個角度采取針對性措施,最終構建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文化體系。
關鍵詞:
知識產權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知識產權轉化
知識產權和知識產權制度在我國仍舊是一個較為新穎的詞匯,我國公民的知識產權意識相對薄弱,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也極為淡薄,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也不及時,不時發生知識產權侵權案件,這些現象都充分說明,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仍舊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努力。構建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對于建設一個法治國家以及推動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從公眾知識產權文化的含義出發,對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對當代社會發展的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對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及其構建進行探討,有助于為我國知識產權意識的培育打開思路、拓寬視野,有助于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提升我國知識產權的實際效果,有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升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一、知識產權文化的含義
所謂知識產權文化,就是基于我國國情,在知識產權的實際運用中充分融合本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當前的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等眾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綜合性文化體系。我國的知識產權文化中,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素,又不乏現代文化的精髓,既有我國民族文化的身影,也不缺世界其他文化的參與。作為一種法律文化,知識產權文化與民法文化等其他法律文化一樣,也擁有自己的心理認知、思想意識和法律制度。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和完善,對于我國法律文化的培養和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知識產權文化對當展的作用
知識產權文化對我國當今發展的作用不可忽視,主要體現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以及營造我國良好的法制環境三個層面。知識產權文化的積極作用,使得我國政府和社會日漸注重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
(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現代商業競爭中,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固然重要,但核心競爭力的維護和增強則顯得更為必要,綜合競爭力是保證企業在眼前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最主要因素,核心競爭力則是保證企業長足發展和在將來一直保持較強的競爭實力。當下,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保證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力量。企業自主研制出核心科技,包括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等,都要做到及時注冊并牢牢地掌握對它們的管理權和使用權;保證自己研發的知識產權不受損害,是企業在商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支撐。相反,如果企業沒保護好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被其他企業盜取或者搶先注冊,那么企業就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對企業的創新力、生產力造成很大打擊,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危及企業的生存。由此可見,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的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所以,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文化氛圍,讓每個員工都高度關注知識產權的創新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對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可謂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國土面積也位居前列,綜合國力在世界各國中毫無疑問屬于佼佼者。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的比拼,已經發展為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論科技實力,我國與其他同等規模的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衡量尺度。我國要想在不久的將來仍舊保證現在的綜合國力水平并在其基礎上有所提升,必須在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上下功夫。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可以使我國上下有著一個崇尚知識、熱衷創新的文化環境,從而改善我國經濟的發展結構,提升GDP的質量,改善我國內外投資環境,增強企業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加我國在國外的市場份額,最終達到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目的。
(三)營造我國良好法制環境長期以來,我國并不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導致我國許多知名品牌在國外被搶注,我國持商標產品生產企業不但沒主動地追究其責任,反而陷入被動,外國企業反告我國企業侵權,給我國企業的國際形象和經濟利益造成重大損失。面對這一問題,為了維護在國際市場的有效份額,我國企業大都選擇被動地接受或者私下用金錢贖回商標的辦法加以解決。在這一背景下,構建知識產權文化勢在必行,這樣做,一來可以使得我國企業有一個清晰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盡量減少知名品牌被外國企業搶注帶來的損失;二來可以讓我國企業在遭遇知識產權侵權案襲擾時,能夠主動地尋求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維護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使我國企業在面對知識產權紛爭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為我國的法制環境注入了良好的基因。
三、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存在的問題
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對我國當展的重要作用十分明顯,而且其構建已經初具規模。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較為積極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但是在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上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淡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不及時、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打擊力度不夠以及公眾知識產權的意識淡薄等諸多方面。
(一)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淡薄我國知識產權文化最弱勢之處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淡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國際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也有目共睹,其成就在發展中國家中毫無疑問是人中翹楚。但是,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相對薄弱的現狀。在國際市場上,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及時,導致我國許多知名品牌商標被外國搶注,如德國搶注了海信,俄羅斯搶注了康佳和步步高,韓國搶注了五糧液,等等。我國企業非但沒能主動地去尋求解決辦法,反而在國際市場上被他國反告侵權,帶來了重大的名譽和經濟損失。每年我國企業都有百余件關于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件被提交國際仲裁。由于我國企業不太重視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在糾紛中所耗費的資金和賠償,但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算起,到今天約14億美元,而這些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二)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不及時當前,世界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今后世界各國發展中,最需要的是知識產權,最缺乏的是人才。知識產權只有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并在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的經濟和科技向前發展。事實上,我國在知識產權的創新上并不落后于他國,但是大多數知識產權卻并不能及時地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和國家服務。按照我國知識產權局的說法,我國每年的重大科技成果有4萬多項,但真正申請專利的卻不到2萬項,不及總數的一半。那些沒有申請專利的科技成果無償地獻給了全世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高科技成果流到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為他國創造的經濟價值遠遠超過為我國創造的經濟價值。由于我國忽視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使得許多原本可以為我國創造大量經濟財富的本土知識產權,沒有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而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層次,而國外對它們的利用創出許多實體品牌,我國科學家的成果最終落個為他人作嫁衣的可嘆結局。
(三)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打擊力度不夠我國知識產權文化表現在法律層面,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打擊力度不夠。所謂知識產權侵權,指的是在知識產權的有效期內,企業、個人或者其他單位在未征得知識產權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使用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知識產權的侵權案件頻發,是我國知識產權文化構建尚未健全的最突出表現之一。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發生,給知識產權所有人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創新熱情,嚴重阻礙了我國的科技進步。但遺憾的是,我國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打擊力度還不夠。以中美在處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幾條法律規定相比較,即可從中看出些許端倪。例如,對于盜版的處罰,我國一般采用處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最高10萬元的處理辦法;美國則處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是中國的1.6倍),并處罰金至少25萬美元(是中國的將近20倍)。不論是從人身自由的剝奪上,還是從財產剝奪上,美國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處罰都較中國嚴厲得多。如果以美國的處罰為標準的話,我國對改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處理力度較低的狀況是很明顯的。值得補充的一點是,針對電子領域的侵權,尤其是電子出版領域的侵權行為,我國缺乏相關的法律支持,許多規定并沒有隨著電子出版領域情況的變化而進行及時的更新,使得電子出版領域的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十分普遍。
(四)公民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在過去30多年間,我國的公眾知識產權意識雖然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就總體來看,表現仍舊欠佳,我國公眾知識產權的意識依然淡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差異很大,就年齡段來講,中青年人對知識產權的了解程度比較高;就行業來說,從事商業和高等教育的人對知識產權的了解程度比較高;就地區來講,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對知識產權的了解程度比較高;就受教育程度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對知識產權的了解程度比較高。其次,知識產權的侵權現象十分嚴重,假冒偽劣產品盛行,盜版圖書、網絡抄襲的現象比比皆是,亟待政府進行大規模的整頓和治理。再次,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尚待提高。在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少之又少,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動不動就陷入知識產權糾紛。最后,公眾整體的創新意識不強。各個年齡段的人動腦動手的能力都很欠缺,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意愿和能力甚至呈下降趨勢,本應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力量的大學生集體的創新意愿竟然遠遠落后于小學生。這些現象的長期存在,使得我國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很難獲得根本性突破。公民對知識產權意識的淡薄使得我國社會仍舊不太注重知識產權的維護,對于構建完整的知識產權文化體系的消極作用不言自明。
四、構建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的對策
知識產權文化對我國未來的發展關系重大,而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卻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給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帶來了十分消極的影響。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很可能會在將來給我國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構建我國知識產權文化體系已經迫在眉睫。為此,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對策,希望借此能推動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
(一)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淡薄是構建我國知識產權文化中遇到的最大障礙,也是我國知識產權文化中最突出的問題。因此,要構建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就必須首先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現實的商業競爭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寡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重要因素,專利和商標的競爭已然成為現代企業競爭戰略的組成部分。要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就政府方面而言,要積極關注企業的知識創新,并積極引導企業將新研發的知識成果及時申報相關專利,減少甚至避免企業知識產權被他國搶先注冊。就企業方面來說,應當從兩個方面進行自我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具體如下:第一,吸引專業的技術管理人才參與到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活動中,避免因一些不專業的操作而使知識產權流失;第二,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機構,負責知識產權的保護、日常管理及出現相關糾紛時的處理。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機構以及專業的技術管理人才要與企業的管理高層保持緊密聯系,除與研發部門緊密聯系外,盡量減少甚至斷絕與其他機構人員的工作交往,只對企業的最高層負責。這樣一來,企業知識產權的安全性就會得到較好的保障,而且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人員可以根據企業的最新發展戰略隨時更改和制定新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為企業的最新研發成果制定一整套及時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企業知識產權的應用、管理和使用權的正常讓渡。
(二)促進知識產權的及時轉化知識產權的不斷出現是科技進步的表現,但是只有將知識產權及時地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為社會創造效能,尤其是經濟效益,這也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最重要目的。因此,要更好地構建我國的知識產權文化,就必須促進知識產權的及時轉化。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知識產權的轉化成績并不理想,知識產權申請專利的比重不高,而且即便是申請了專利,也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及時地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喪失了知識產權本身應當具有的作用。促進知識產權的及時轉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建立一個知識產權的交易市場,由知識產權的所有人和各企業參與其中,雙方就知識產權的轉讓達成協議,需要知識產權的企業從知識產權的所有者手中購買知識產權,并將它及時地轉化為生產力。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不具備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的個人和企業將擁有的知識產權轉讓給擁有這一轉化實力的企業,從而大幅度提升知識產權的轉化比例,使其利用率獲得重大提升。第二,政府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給予政策性優惠,在公共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向這些企業傾斜,鼓勵他們將知識產權應用于實際生產活動中,生產出更新、更先進的產品,從而實現知識產權的合理轉化。
(三)完善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完善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這是改善公眾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最堅毅的手段。相比于上述兩種手段來說,更具威懾力,其效果也更為明顯。首先,完善知識產權立法。鑒于我國知識產權法的現實狀況,應當首先出臺一部整體的知識產權法,將當今所有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全部納入其中,現行的《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可以作為它的子法頒布推行。同時,必須強化侵權的處罰力度,尤其是要加強經濟制裁。這樣一來,許多有利于三項主要知識產權之外的侵權行為就會得到有效遏制,許多原本放肆地侵犯他人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的行為也必然會得到有效遏制。其次,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程序和力度。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部門應當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一項制度穩定下來,而不是一陣風過后又恢復到了過去的常態。另外,要嚴格依法對侵權行為進行處罰,即便侵權人數較多,也要依法進行制裁。這樣做,才能夠從根本上逐漸減少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四)提升公眾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構建知識產權文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提升公眾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在大中小學普遍加強知識產權教育。在學校廣泛推行和加強知識產權教育,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公眾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現狀的最有效辦法。在中小學進行知識產權教育,突出實踐性,鼓勵學生創造發明,并投入資金建設相應的實驗室供學生使用;學校應大力組織知識競賽、征文、創新競賽等有利于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的活動,讓下一代從源頭上熱衷于知識產權的創新與開拓;在中小學生中進行尊重知識產權的教育,讓學生們從小尊重他人創新成果,養成自我創新和尊重他人創新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在高等教育中,將知識產權法作為必修課程,至少在法律基礎課程中加入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內容進行解釋說明,讓每一個大學生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有清晰的認知。其次,加強知識產權的社會宣傳,提升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識程度和了解程度,使人們普遍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尊重知識產權的氛圍。結語知識產權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營造我國良好法制環境三個方面。當前,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已經取得很大成就,但仍舊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淡薄、知識產權的成果轉化不及時、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打擊力度不夠以及公民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等方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采取多種辦法,主要有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促進知識產權及時轉化、完善知識產權立法與執法和提升公眾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等措施。
[參考文獻]
[1]王鵬祥,李曉丹.論我國知識產權文化的構建[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5):38-40.
[2]胡神松.我國知識產權教育與文化戰略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3]周洪濤.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困境與出路[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4]馬慶松.關于我國構建知識產權文化之探討[J].特區經濟,2014(2):252-253.
[5]張管媛.我國知識產權文化問題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2.
[6]張淑亞.我國知識產權文化體系的構建與經濟發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4):74-75.
[7]劉華,周洪濤.論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困境與出路———基于知識產權文化視角的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29-34.
[8]厲寧,周笑足.論我國知識產權文化構建[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6-02-17(11).
作者:張媛 單位:大慶師范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