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產權入園區企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08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自此知識產權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受到各級政府和企業的普遍重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與技術的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政府和企業對創新成果(知識產權)的關注度與日俱增。目前,我國政府在國家、省、市、縣(區)均設置了知識產權部門,制定了知識產權相關的工作辦法、實施方案、獎勵政策等,對相關企業進行了政策宣傳、培訓和指導等。就縣(區)知識產權部門而言,由于轄區企業眾多、人手不足、宣傳不到位、培訓力度不夠等原因,造成專利申請積極性不高、保護意識不強、擁有專利數量較低、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等問題。截至2013年末,我國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總量超過42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由于人力、財力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專門從事知識產權的部門(人員),造成有形和無形資產的重大浪費,甚至還沒有真正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尤其是經濟價值。我國中小企業面廣量大,充滿活力,但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還很少,部分企業對產品有創新但未受到知識產權保護。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必須將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加強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指導、管理與服務工作,使企業產品在設計方法、技術研究、生產工藝等創新成果與知識產權實現“零距離對接”。目前,國內中小企業聚集區日益龐大,知識產權集中狀態明顯,知識產權入園入企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抓好中小企業聚集區的知識產權工作開展,創新管理與服務模式,建立一批知識產權工作示范企業,以此輻射帶動行業內其他企業,通過樹立典型、示范推廣、多措并舉,才能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水平。
1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現狀
知識產權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從美國開始擴大到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到20世紀60年展為世界性的第三次技術革命。20世紀80年代,美國已建立法律并發展成為全行業的一種知識產權保護行為,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知識產權入園區企業工作全面展開,在產業區建立了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現了知識產權申報、技術合作、技術轉移等信息共享。20世紀90年代,日本調整專利戰略,促進原創技術開發,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與企業廣泛合作進行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在合作社、產業園設立知識產權部門專門對社內企業進行知識產權全方位服務。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穩定、持續發展,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工作穩步推進,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和產品,但中國科技產出效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是世界知識創新大國,也不是世界技術創新大國,中國在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十一五”期間,我國《國家知識產權規劃》出臺,國家、省、市、縣(區)知識產權部門相繼制定了相關政策,并對轄區企業進行了培訓,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現正處于摸索和逐步實踐中。
2我國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知識產權工作不夠重視,知識產權擁有量少。我國大中型企業由于人力、財力充足,大部分都設置了專門從事本企業知識產權的工作部門,工作人員學歷高、素質好,能與上級知識產權主管部門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較好地完成知識產權工作,擁有較多的知識產權。但大部分中小企業注重眼前利益,疲于產品生產、制造和銷售,對知識產權工作重視不夠,企業員工規模偏小,“一個蘿卜一個坑”,企業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甚至很多企業沒有從事知識產權的人員。有部分中小企業有從事知識產權人員,但對知識產權工作不夠了解,知識和技能缺乏;有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但無法完成專利申請相關工作;知識產權擁有量少,未能形成創新成果的保護。二是企業創新能力弱,知識產權政策不完善。企業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能直接反映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發展前景。我國大部分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健全,獎勵機制完善,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比較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得力,形成了良性循環。而大部分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之前沒有做相關的搜索,專利信息未得到充分利用,出現重復研發,造成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創新能力弱,加上知識產權政策不完善,造成研發人員技術創新積極性差。三是企業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缺乏,知識產權工作開展不暢。企業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既要熟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又要懂專業技術,會撰寫知識產權相關文書,是一種復合型人才。許多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由研發人員、廠辦人員等兼職,他們身兼多職,工作繁忙,又不注重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學習,故能勝任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事務的人才十分缺乏。
四是企業知識產權部門和制度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國內很多中小企業沒有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甚至沒有監管人員,沒有完善的《企業知識產權工作辦法》《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管理規定》《企業知識產權獎勵辦法》等相關制度,知識產權未被列入企業工作日程。不會用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的創新成果,導致商標、專利得不到及時申請,對競爭對手知識產權狀況沒有系統了解,無法有效布局,難以有效運營及發揮經濟效益。當企業知識產權被侵權時不懂或不主動去維權,造成資源和財產的重大損失。五是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知識產權工作宣傳、培訓、指導不力,獎勵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企業創新和知識產權工作開展緩慢。近年來,雖然各級知識產權主管部門都組織企業進行了知識產權培訓工作,但培訓場次和參與企業有限,眾多中小企業不夠重視,效果不理想。六是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與企業相距較“遠”,未實現“零”距離對接,指導和服務工作不到位。縣(區)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是離企業“最近”的政府對企業的知識產權服務部門,由于人力所限,只起到知識產權宣傳、組織和管理作用,對大多數中小企業未實現在企業知識產權申報、技術創新、技術交流、技術轉移等環節的直接指導作用。
3我國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探索
第一,建立園區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網絡,指導和幫助企業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為發展國民經濟,我國眾多省市設立了工業園、產業園、高新區等,園區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企業富有活力,但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差,大部分企業不具備核心競爭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少,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真正實施技術合作、技術轉移項目少。縣(區)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可從下列方面著手開展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制定切實有效的園區知識產權管理和工作辦法、獎勵政策等,并予以落實;查找園區每個企業知識產權核心問題,對園區企業分類歸檔;確定園區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服務對接人員,負責企業知識產權指導和服務工作,并制定績效考評制度;實施“引鳳筑巢”工作,促使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合作、技術轉移和轉化;開展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工作,培育和培養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從業人員。在園區設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建立園區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網絡,對園區企業知識產權問題面對面指導與幫助。第二,設立園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園區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公共信息與宣傳、培訓與業務辦理、咨詢與法律援助、技術合作與轉移、專利文獻信息檢索五大服務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園區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設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督促企業知識產權從業人員專業化,監督企業知識產權運行情況。由縣區或園區知識產權部門建設平臺,購買專利、文獻資料等數據庫,知識產權服務人員及時跟蹤、收集、分析國內外知識產權信息,并在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信息資源、文獻資料等在線檢索和查詢服務。由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引進有資質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入園區,配合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的咨詢服務,維護園區權利人合法權益,營造知識產權法治環境。由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專業培訓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單位,進行知識產權業務培訓、技術轉移(轉化)推介會,為園區企業培養懂業務、懂法律、懂技術的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提升園區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實施和保護水平。第三,幫助園區企業締結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聯盟。為園區企業組建知識產權戰略聯盟,整合園區企業知識產權資源,集合園區知識產權優勢,推進聯盟成員單位之間技術合作、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實現互利共贏,保障行業共同利益,增強行業競爭力,以促進成員單位共同做大做強產業,全面提升企業和產業知識產權經營管理能力。第四,形成知識產權培訓長效機制,形成專業的知識產權專員團隊,為企業提供更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服務。
4結語
企業是知識產權創新的主體,園區企業是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的主陣地,園區中小企業是知識產權工作的重點,做實和做好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快速穩步發展的基石。實施產權入園入企工作是一項多部門配合,以提升園區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為載體的系統工程,做實和做好知識產權入園入企工作,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以及結合園區企業特色,創新工作抓手,以點帶面推進園區企業創新能力建設。
作者:趙火英 陳虎 單位: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