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土家族題材影視劇的宗教文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白虎:土家族的神圣圖騰
學術界對土家族開始崇拜白虎圖騰的年界有所爭議,一方觀點認為土家族白虎崇拜始于廩君,廩君深受人民的愛戴,廩君逝世后,他的魂魄化為白虎升天。從此,土家族自比白虎后代,將白虎當做祖先進行祭拜。另一觀點認為土家族白虎崇拜始于伏羲,《山海經•海內經》說:“西南有巴國,太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宋羅泌《路史》云:“伏羲生咸鳥”。故認為巴人是伏羲之后。
白虎圖騰對土家族具有特殊意義,流傳著“白虎當堂坐,無災也無禍”的說法,不僅通過白虎達到鎮壓邪氣的目的,還祈求白虎祖先能夠為民族和家人帶來福氣和安康。土家族題材影視劇不乏或多或少地展現“白虎”形象,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大水井風云》第二集李木浴投奔到大水井莊園覃管家的時候,拿出的見證信物便是一個玉雕的白虎像。另一部土家族題材影視劇《血誓》,通過播放田正明府邸的鏡頭凸顯了白虎的形象,不僅大門有兩蹲高大威猛的白虎石墩,就連府頂的屋檐都做成了白虎頭,遠看十分莊嚴而神圣,同時也極具土家族的民族特色。白虎崇拜強化了土家族勇猛如虎的民族精神,白虎是英勇和仁義的象征體,是對土家族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
二、“梯瑪”:權力與正義的神圣象征
土家族中“梯瑪”是從事巫術活動的人,梯瑪不僅是社會穩定器,也是社會調節器。梯瑪在土家族中具有多重社會職能,其一,他們被當做“天人合一”的神能者;其二,梯瑪是驅邪攘災的使者。家族題材影視劇《血誓》中“梯瑪”以權力決策者的姿態出現,最初指認主角覃嵐是惡魔的化身,使得覃嵐受到眾多土家族的逼迫和追殺,最后梯瑪又指認覃嵐是白虎的轉世,最終這位“梯瑪”入魔成瘋。其次,《血誓》主旨以血為誓,就是用彼此的鮮血達成誓約,以天為鑒,違約者就是違天者,從而受到不可想象的天譴懲罰。主角覃嵐和林武在梯瑪大師的作法見證下,完成了血誓,從而達成誓約,從而發生一系列因這血誓產生的劇情。《大水井風云》開場在抗戰背景下,梯瑪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求土家族國泰明安的法事,場面宏大,吸引了大量土家族圍觀。由此可見,梯瑪既擔當著為人類祈福,向神靈傳達愿望的角色,也擔當著促進土家族團結一致、抑惡揚善的教化作用。
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到宗教對集體的意義,即“盡管宗教記憶試圖超離世俗社會,但它也和每一種集體記憶一樣,遵循著同樣的法則:它不是在保存過去,而是借助過去留下的物質遺跡、儀式、經文和傳統,并借助晚近的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的資料,也就是說現在,重構了過去。”宗教記憶是集體對過去的追尋與歸屬,共同的宗教記憶是組成同一民族的共同文化和憑證。這和本尼迪克特•安德魯對民族主義的理解不謀而合,他對民族的定義便是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并且,是被想象為本質上有限的,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每一個民族中的個體不可能和本民族的每一個同族相遇,影視劇中宗教符號的傳播,將促進個體對民族的集體想象。經濟全球化的市場背景帶來了文化全球化浪潮,為民族文化的崛起創造了時代機會,民族題材影視劇對宗教文化的運用和發揮,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家擴大對民族題材影視劇的鼓勵扶持政策,將促進土家族文化產業的建構和文化認同的促進。
作者:黃嫻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