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思索范文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思索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思索

一為什么開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古老文明式微與當代人的“精神缺鈣”

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并曾經為世界文化和整個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了其他文化無法企及的卓越貢獻。公元前4世紀后,漢字就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日本等國,成為通行于這些國度的唯一公用文字以及國際交往的通用文字。隨著漢字的流傳,中國的典章制度及哲學、宗教、科技、文學藝術亦傳播于各國,形成具有共同文化要素的中國文化圈或東亞文化圈。[1]232事實上,中國文化對這些國家文化的影響至今仍然可見。此外,中國的哲學思想、科學技術曾經對歐洲文化產生過深遠影響。美國傳教士丁韙良曾指出笛卡兒的以太旋渦學說與宋明關于氣的學說驚人地相似,他把氣論稱為前笛卡兒的笛卡兒哲學,并推測笛卡兒曾受到宋明哲學的影響。[2]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認為中國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稱贊孔子“卓然不以先知自詡,絕不認為自己受神的啟示,他根本不傳播新的宗教,不求助于魔力”。伏爾泰還仿照元曲《趙氏孤兒》編寫了詩劇《中國孤兒》。[1]240-241另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歐洲社會歷史的發展也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動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保?]遺憾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日漸式微。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政治地位顯著攀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極不相稱,中國文化的輸出相對落后,中外文化傳播很不對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全球化的影響,我國社會文化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以歐洲文化、美國文化為代表的外來文化大量涌入,加上報紙、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的推波助瀾,文化界、藝術界、學術界及社會各界,直至普通民眾,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語言習慣等方面對外來文化的崇拜、追捧、向往、模仿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國產影片對“好萊塢式”大片的跟風模仿日甚一日;文學、藝術創作中所謂的“后現代”、“先鋒派”作品大肆泛濫;學術研究唯西方理論馬首是瞻;吃洋快餐、用外國名牌、買西式家具、看歐美電影、聽交響樂等等,不僅成了時尚而且已經被人們當作現代社會的主流生活方式而大加追捧。在以發達國家利益為主導的全球化規則面前,不顧客觀實際,渴望強國認可,且以他人標準為準則的文化焦慮癥候,從而盲目操作,甚至削足適履,誤入他人的文化藩籬,成為強勢文化的附庸。而強勢文化容易同化并影響弱勢文化的發展,甚至連強勢文化衍生的流行文化也比弱勢文化更容易受人青睞。弱勢一方容易把強勢文化預設為一種現代的、發達的、時髦的東西。而人們在享用其方便、快捷、實用的同時,也伴有價值判斷的認同,其背后,實際上是弱勢對強勢的響應和臣服。由此而一味的妄自菲薄、隨波逐流,將會在急切的文化焦慮中亂了自己的陣腳。[4]外來文化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中國文化。在對光怪陸離、眼花繚亂的外來文化的追捧中,人們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漸行漸遠。正如有論者指出的:“我們的社會的確創造了經濟奇跡,人們的財富和生活的確有了大幅度提高,文化、娛樂、消遣方式的確豐富多彩極了。但是,在這些物質的背后,心靈深處卻是虛無的,這種虛無蔓延到人們精神的各個層面:個人的信仰、個體的私德與公德、憐憫之心、公民精神,等等。人們找不到心靈的歸宿,整個社會因此彌漫著一種普遍的焦慮癥。”[5]這正是由于缺少文化自信導致民族精神不振的表現。一個缺少文化自信的民族必然是精神乏力的民族,一個精神乏力的民族注定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5000年悠久歷史和深厚積淀的中國文化遭遇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導致當代中國人普遍性的“精神缺鈣”。因此,我們“應當保持自己的文化定力,堅守清醒的民族意識,堅守本土的文化自信,在外來文化鋪天蓋地涌入時,從容不迫,沉著應對,以豐厚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文化底蘊,展示無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努力爭取文化交流的話語權,必須用自己氣大道正的文化產品去贏得世界的尊重和認可?!?/p>

二向世界傳播什么:“第三極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第三極文化”命名的理論基礎“第三極文化”是我們因應當今世界文化格局提出的一個學術概念和理論設想。地理學上用南極、北極、“第三極”(指青藏高原)指代地球上在地理位置上最具特點的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的特點分別是最南、最北、最高。在這里,“極”有兩層含義。一層指在某一個范疇內部最為突出、最為典型、最有代表性,如南極在“南”這個范疇中最為突出,“南”的特點達到了極致。北極、“第三極”同樣如此。“極”的另一層含義,指在一個范疇內部最為突出之外,在更寬闊的視閾和背景下,與其他范疇相比較具有非常鮮明和獨立的個性、品質和特點。南極、北極、“第三極”,是各自范疇內的“極”,每一極自身最突出的特點(最南、最北、最高)都是其他“極”所不具備的。也就是說,同其他“極”相比較,每一“極”都有其獨立、鮮明的個性、品質和特點,這些特點使得“三極”(今后或許會發現更多的“極”)并行不悖、相映成趣,一起成為豐富多樣的地理環境的組成部分。我們正是在這兩層含義上借用“第三極”的概念,提出“第三極文化”的理論設想?!暗谌龢O文化”的第一層含義是指首先要在中國文化自身系統內部進一步梳理、總結、繼承和發揚其最為突出、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些內容成為中國文化自身范疇內的“極”。這個“極”就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變遷過程中逐步形成、確立、鞏固并為人們普遍認同、自覺遵守、代代相傳的核心價值和基于這些核心價值所生成和建構的民族精神。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仁義禮智信”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追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和道義擔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禮之用,和為貴”的宇宙觀、人生觀;“兼相愛、交相利”,“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人文追求等。“第三極文化”的第二層含義指,在梳理、總結、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中最為突出、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內容基礎上,把中國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觀照。當今世界文化格局中,最有影響的莫過于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堪稱世界文化的“兩極”。具有數千年傳統的中國文化在其獨特性、影響力和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上,足以成為歐洲文化、美國文化之外的“第三極文化”,它與歐洲文化、美國文化及所有其他文化或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圖景。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極文化”借用地理學上“極”的概念,僅僅是為了形象描述當今世界文化格局中影響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三種文化,并不意味著文化的“三極”與地理上的“三極”關系完全等同。地理上的“三極”各有特色、相互獨立、互不影響,文化上的“三極”(包括世界各種文化)不是相互隔絕、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或相互吸收、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的。另外,國際政治中也有所謂“極”的提法,如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這個“極”帶有明顯的對抗和斗爭的含義?!暗谌龢O文化”并不是要和其他“極”對抗和斗爭,而是要相互借鑒和吸收,取長補短。經濟領域中也有所謂“極”的提法,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有時被稱作我國經濟的“兩極”,天津濱海新區被稱作“第三極”,這里的“極”是要達到或超過某種量化的經濟指標以獲得超越或領先地位的意思。“第三極文化”不是要超越其他文化,而是與其他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二)“第三極文化”的內涵“第三極文化”的內涵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繁衍過程中逐步創造、積累并傳承下來的文化復合體。其中最重要的內涵是,作為主導文化的儒家文化在與其他文化派別(道家、墨家、法家等)、少數民族文化及外來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共存共生、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確立、鞏固并為人們普遍認同、自覺遵守、代代相傳的核心價值,和基于這些核心價值所生成的民族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和維護人的價值之人文精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倡導的人文精神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實際上,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論述中就已經閃爍著人文精神的光芒。如《孝經•圣治》中,“天地之性,人為貴?!比耸翘斓赜钪嬷小白钯F者”,人的尊嚴、價值被看做頭等大事,必須加以維護。乃至傳承至今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等古籍經典,無不蘊含著人的尊嚴高于生命的價值取向。

2.標舉“君子為上”的道德品格、精神氣節,指向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至今依然具有生命力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首先強調個人的道德品格、精神氣節。如《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坤•象》)。再如《論語》所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等格言,深刻地揭示出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精神追求。另外,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識,也包括按照倫理準則為人處世。如《論語》中所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孟子所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梁惠王上》),以上等等,在當今紛亂的世界中具有人生準則的現實意義。

3.強調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道義擔當。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作為社會、國家、民族的一分子,人不能只考慮一己私利,要心系他人、心懷社稷,“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孟子•離婁下》)。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個人要志存高遠,以生民安康、社稷太平、家國昌盛為己任。正如孔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孟子所謂:“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再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子全集•近思錄》),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源遠流長的家國情懷,當可作為每個社會人理應保有的文化精神。

4.崇尚“和合”的世界觀、人生觀、宇宙觀。所謂“和”,包含和諧、和順、和氣、和平等意?!昂汀庇欣谌藗愱P系、道德弘揚以及社會發展。正如古訓所言:“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所謂“合”,主要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是把人與社會、自然乃至整個宇宙看作統一整體加以觀照的世界觀和宇宙觀。莊子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莊子•達生》)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都在強調人與自然、與宇宙的整體性、統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另外,“天人合一”也表現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強調人要尊重自然規律。概言之,“和”是“合”的前提和基礎,“合”是“和”的目的和旨歸。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諧”、“人人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和合”世界觀,正是中國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內涵之一,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重要準則,即包容天下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氣度?!暗谌龢O文化”的宗旨,是把民族文化中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有利于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進一步繼承、發揚,同時結合時展需要,吸收、借鑒其他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第三極文化”的內涵,使“第三極文化”與歐洲文化、美國文化及各種文化一道,為構建和諧的世界文化、推動整個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第三極文化”的主要特質

1.“第三極文化”植根于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傳統。文化軟實力的核心是中國文化精神,傳統文化中“仁者愛人”、“知行合一”、“道法自然”等價值觀構建了中國文化之魂,以強烈的文化色彩、底板、主調,展現出民族的心理、個性、品格特色,在當今社會依然閃爍著燦爛的智慧之光。這些傳統價值觀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可以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為解決好人與人、人與自然、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地域與地域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源。我們需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本性,尋找源頭,不斷創造自己獨特而不可替代的“第三極文化”,包括“第三極藝術文化”、“第三極電影文化”等等。從中國文化的源頭梳理下來,五千年來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如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夏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的絕妙千古,如萬里長城、千里運河的雄渾傳奇,如漢唐文化的絢麗繽紛,如“趙氏孤兒”的大義凜然,文天祥的慷慨就義,等等,蘊涵在民族文化之中的民族理想人格:獻身精神、犧牲精神、奮斗精神等不朽的精神品位,正是中國文化的底板色彩,在中國人的心里保存著永久的記憶。而百年來中國人不畏強暴,前赴后繼之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同樣雄辯地印證著從古到今的民族精神,影響著國人堅持走自己的路。我們不妨舉出一個現實的例證:億萬中國農民工拿著美國或歐洲發達國家工人幾十分之一的薪水,完成著超過他們幾倍的工作量,試想,如果沒有這種堅韌、勤勞和奉獻精神,何談什么中國崛起!在中國創造經濟奇跡的背后,確有很多值得總結的文化精神,皆應屬于“第三極文化”范疇。再例如,美國人掙錢主要給自己花,甚至提前花未來的錢;而大多數中國人掙錢卻不是為了自己使用,而是為了贍養父母和撫養孩子。這不是簡單的消費觀和家庭觀的差異,而能夠從中看到中國文化所蘊含的崇高精神。為什么我們的民族總能夠創造奇跡,我相信亦能從文化中找到部分答案。

2.“第三極文化”是與時俱進的文化。它不主張重返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的老路,而主張對傳統也要揚棄,主張不斷吐故納新,既從自己的文化傳統中吸取力量,又積極學習、借鑒其他文化的優秀經驗,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不斷開創新的文化,湯一介先生稱之為“返本開新”。建設第三極文化,需要沉下心來,探究中國文化的源流及其深厚底蘊與內涵;需要深入豐富的現實生活,重新闡釋文化,造就歷史,以中國人的智慧眼光,看中國,看世界,深刻揭示現代人的思想和靈魂,追求藝術的極致,才能出大師———登頂“第三極”,這是我們的一份使命與擔當。

3.“第三極文化”以倡導文化多元化為前提。第三極文化不排斥其他文化,它尊重文化的多元與差異,同時也承認文化有主流和支流之分,它不主張搞文化中心主義,它反對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而主張以“和而不同”的理念,推進世界文化的多元呈現。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甚一日,科技迅猛發展,尤其是信息傳播技術已將世界連成一片,世界文化不可能各自為政,獨立發展,而必然在相互影響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中國式的“第三極文化”以“和諧”為理念,踐行創造。正如歌詠“昆侖”所抒發的:“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可以認為,其中體現了偉人的高瞻遠矚與理想境界。從來不拒絕人類文化之精華,但從來走的是自己的路?!暗谌龢O文化”要攀登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絕不為獨占,而為了擁抱全世界,三極在此分享而用之也。我們要充分估計一種強勢文化藝術(如電影)的力量。如果經過奮斗,出現強大的“第三極文化藝術”,不僅能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更能讓中國的特色制度、特色文化、特色生活方式擴展到世界,以不斷增強的影響力展開交流,從而對世界的和平、發展、繁榮盡到一份民族的責任,達到一種民族的貢獻。總之,“第三極文化”有堅實的生成基礎和現實條件,有可以期待的發展前景與潛力,并非空中樓閣的臆想,也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想象,而是順應當前世界文化格局而提出的一種具有獨立性、包容性、開放式的理論構想,它是一種文化立場和理論姿態。它珍視自身文化傳統,返本尋根、固守本土,但是并不排斥外來文化,并對一味回歸民族文化傳統、對其他文化置若罔聞的部落主義保持警惕?!暗谌龢O文化”主張多元文化的互動與對話,也不認為中國文化是可以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努力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身位置,自主適應時代變化,與其他文化取長補短,共建一套共同認可的秩序和守則,期待多種文化和平共處,各取所長,聯手發展,和諧共生,一起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愿景。

三如何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第三極文化”目標實現的路徑

研究并推動“第三極文化”的發展,把中國文化更有力地推向世界,進一步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響力,應該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是政府、業界和學界肩負的共同使命。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四個層面的策略和路徑:

(一)學術研究:豐富理論內涵學術研究既包括基礎研究,更包括應用研究?!暗谌龢O文化”的研究命題具有鮮明的當下性,研究者應當結合時代要求,直面社會現實,帶著問題意識去研究,關注當前社會發展、文化建設存在什么問題,可能出現哪些問題,必須解決哪些問題,這是文化自覺的一種體現。例如,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如何定位?文化與經濟究竟是什么關系?“第三極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何在?如何甄別傳統文化的糟粕與精華?怎樣同其他文化和諧共生?學校教育、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中如何體現“第三極文化”?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問題。提出“第三極文化”理論設想后,我們先后在《大連大學學報》《藝術評論》《文藝研究》《現代傳播》《山西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闡述其理論內涵。2010年7月,我們召開了“第三極文化藝術理論”研討會,國內外文化界、影視界、學術界50余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參加研討會并積極發言或提交論文,在此基礎上我們出版了《“第三極文化”論叢(第一輯)》?!暗谌龢O文化”理論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第三極文化”理論研究正在穩步開展并逐漸深入。

(二)藝術創作:在實踐層面拓展“第三極文化”“第三極文化”既是基于實踐的理論總結,也應當反過來指導和影響創作實踐。如果說旨在進一步明確和豐富“第三極文化”內涵的學術研究,為發展“第三極文化”奠定了理論基礎,那么,下大力氣創作大量原創性的、具有深厚“第三極文化”底蘊、充分體現“第三極文化”特色的、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也包括影視、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作品),則是推動“第三極文化”戰略實施的重要實踐手段。這種創作要在植根傳統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時代精神,表現創作者真實的生活感受,重原創,不媚俗,戒模仿。

(三)文化傳播:讓“第三極文化”的意義為世界矚目我們不能止于書齋,要有行動。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文化再好,也需要傳播才能實現其價值。我們有足夠的文化自信,但更應注意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同樣在支配著世界文化格局。我們需要設計打造一些易于被識別、易于傳播、具有豐富內涵和時代精神的中國文化符號,努力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尤其要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積極運用互聯網、手機、IPAD等新媒體傳播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必定能夠借助新的科技手段,綻放新的花朵,散發新的芳香。

(四)資源整合:壯大“第三極文化”的發展力量研究、創作和傳播,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諸多資源。發展“第三極文化”需要吸收和團結社會多方面力量,需要資源整合,需要學界、業界、政府、高校、企業共同行動。例如募集發展基金、沿用新機制創立文化發展機構,組織項目課題,培養專業人才等。這些都與中華民族的未來密切相關,也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關。

2010年11月19日,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共同組建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旨在有效整合北京師范大學、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政府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的優勢資源,通過開展扎實、深入的學術研究和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創作,把中國文化更有力地推向世界,為構建和諧的世界文化貢獻力量。研究院主要工作有:(1)開展“第三極文化”國際傳播理論研究;(2)開展有利于促進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體制機制改革研究;(3)培養具有創新觀念、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專門人才;(4)創作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原創性藝術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5)為制定文化發展戰略和規劃提供咨詢服務;(6)開展3D、IMAX等數字多媒體技術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7)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際交流,促進中國文化國際傳播。

從2011年起圍繞影像傳播正在進行的5項工作是:(1)8月,研究院與美國波士頓大學組織了“看北京”2011中美青年暑期DV計劃活動。10名波士頓大學影視專業的優秀學生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生的協助下,通過考察北京、創意交流、實地拍攝等方式以“美國青年眼中的北京”為題各自拍攝一部5-10分鐘關于中國的DV短片。作品將在北師大、波士頓大學等中美高校巡回展映,用他們獨特的視角,發現不一樣的北京。這次活動增加了美國青年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也為中國的電影制作、電影教育開啟了新的思路。(2)9-10月,圍繞“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面向全球(美、加、德、法、澳、日、韓等)進行1000份外文問卷調查,并作出分析報告。(3)11-12月,與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合辦國際論壇,主題:中國文化如何進行有效的國際傳播。(4)2011年6月-2012年5月,編寫出版“銀皮書”,即:“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的年度報告,包含10份與外國著名電影人的深度訪談,團隊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已完成部分工作。(5)2011年5月-2012年,除去在研究院官網滾動招標之外,組織3部具有“第三極文化”特質(中國特色、國際認同)的電影劇作,都已開始進行??傊袊摹暗谌龢O文化”是我們追求的長遠目標與方向;可以經過努力建設使之逐漸成熟,成為中國文化的標志。“第三極文化”是一個需要當代知識分子共同建構的文化藍圖,是關于文化發展的戰略思想。從學術層面看,也是試圖建立一套話語表達體系,努力尋求一種獨立的聲音、一種獨立的認知方式和表達方式。盡管目前還很難進入西方主導的學術主流,甚至一時不能被國內學術界完全認可,但這種精神和努力顯現之底蘊與力量,終會有所收獲。

相信在政府、學術界、創作界、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第三極文化”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文明之花一定會在世界文化百花園中綻放得更加多姿多彩!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线免观| ww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免费的一级黄色片|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 1024手机看片基地| 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 一个人看的毛片|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 国产xxxx做受视频| 风韵多水的老熟妇|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18欧美乱大交|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jianema.cn|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多p|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极品美女| 44luba爱你啪| 国产香港日本三级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天天舔天天干天天操| 中国陆超帅精瘦ktv直男少爷| 日本全彩翼漫画全彩无遮挡|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 美女久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色费永久在线观看|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看免费看 | 三级中文有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