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音樂課中音樂文化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眾所周知,各大高校開設公共音樂教育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音樂這個媒介作為橋梁和樞紐,讓廣大學者在學習中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道德情操。鑒于此,高校音樂欣賞課就應當順應時展的要求加強音樂教育的文化性,讓大學生能夠從中受益。而音樂文化本身往往是比較多元化的,所以我們想要真正上好高校音樂欣賞課,音樂教師必須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融人多元音樂文化的理念。
在當前,我們會在各個場合經常聽到多元文化這一概念,在高校音樂教育領域為了更好地起到應有的效果也應當順應這種大的形勢。但大量的事實證明,每個人對多元文化的理解都不一樣,于是,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應當如何合理運用多元文化,也就成了廣大音樂欣賞課教師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就目前而言,雖然對于多元音樂文化這個問題,在音樂教育理論界還存在很大爭議,但這些爭論都無法阻止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蓬勃發展,在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的會議上最近經常會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為主題來組織大家來研究和探討,與此同時還提出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一些指導性原則。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合理滲透多元音樂文化.已經成為提升大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
二、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滲透多元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
(一)滲透多元音樂文化的思想理念。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要體現其審美性。事實證明,學生在感受音樂和欣賞音樂其實就是音樂作品從創作到表演再到欣賞的一個完整過程。雖然說藝術時常會為了盈利或者吸引大眾眼球為目的服務,但審美教育最應當關心的應當是藝術的審美作用,這才是它存在的最根本原因;(2)要體現其多元性。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多元性,并非要摒棄中國傳統音樂或者否定歐洲經典音樂,因為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來評判其他音樂文化究竟是好還是壞,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歐洲音樂文化等均是世界多元音樂文化之中的一元。僅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音樂和其他民族音樂地位上是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3)要體現其文化性。準確的說就是將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進行實際教學,這也是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現階段我們對于“音樂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樂”的觀點總結正想方設法完全擺脫傳統音樂模式的局限,從而賦予音樂教育文化的特性和身份,并在音樂中不斷拓展新的領域。
(二)提升教師的多元音樂文化素養事實證明,這也是有效解決多元音樂文化訴求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這是由于音樂欣賞課展示給學生的往往是較為抽象的、非語意性的音樂作品,而且在欣賞的過程中很難讓真實的情景再現,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才能理解創作者的情緒以及當時的情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己必然會受到自己的知識水平、個人感情以及鑒賞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而音樂教師的多元音樂文化訴求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決定音樂欣賞課的質量是否能夠滿足實際要求。通常的說,音樂教師要具備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能力,首先應當廣泛了解世界范圍內的音樂文化網絡,包括各個文化圈的歷史文化背景、音樂風格、形式的特點,以及演奏和演唱的相關技巧等。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當掌握豐富的音樂知識,同時還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來促進教學方式方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在教學內容上盡可能的滲透多元音樂文化這主要體現在對包括世界民族音樂文化在內的所有民族、所有風格、所有時期音樂的講授。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面面俱到是非常困難的。就普通高校的音樂欣賞課而言,我們通常會以歐洲音樂、通俗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現代音樂以及世界民族民間音樂這五種作為分類標準,并且從中挑選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和民族文化能夠緊密結合的優質作品。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通俗音樂雖然良莠不齊,而且其中絕大多數的審美價值不高,但我們對部分藝術性較高的通俗音樂的賞析依然要重視,要真正做到雅俗共賞。這是因為音樂從本質上講,不管是哪一種風格類型,它們都是特定文化、特定生命形態和生命方式的產物,都應當進行了解。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對音樂欣賞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融人多元音樂文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進行音樂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從而讓大學生在音樂美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可以在多元音樂文化的熏陶中不斷發現自我和驗證自我。
作者:尹娜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