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協同創新下的高職院校機制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科研強校”、“科研立校”的理念已經成為如今高職院校發展的共識。然而,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總體水平偏低,在科研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這就需要采用協同管創新的理論來進行其管理機制的創新,激發院校活力,提高老師教學熱情和學生參與積極性,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黨的提出“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這其中高職院校的科研環節是黨的報告關于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集中體現,學校的科研管理機制是統籌政府科研經費投入、老師科研課題分配和學生科研實踐有效引導的重要平臺。然而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只注重眼前的畢業率和學生的就業率,從而只對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而對其科學素養、科研能力的培育缺乏短視,導致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缺少戰略定位、宏觀布局和理論研究,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將以協同創新為背景,來針對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進行綜合論述,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1.協同創新理論闡釋
協同創新是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主要包含協同效應、伺服原理和自組織原理三大內容,其主要特征為整體性和動態性兩方面,整體性是指若干個協同要素有機統一、集合,并不是單純的疊加和機械的堆積,而是相互聯系進而相互作用,已達到1+1>2的效果;動態性是指協同創新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開放創新模式,院校、企業、科研機構之間的溝通合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圍繞一些重大的科研議題,各自投入優質的技術能力,力求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上面獲得重大進步和突破[1]。
2.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現存問題分析
2.1管理機構不規范,領導機制不健全高職院校的科研機構的管理
職能大多與其他部門重疊,這就導致學校科研工作的分散無法形成統一的科研管理模式,導致科研資源得不到集中的有效利用,往往是被別的部門占用卻因為沒有專業的科研教育指導,從而難以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加之科研領導機制在學校中的地位偏弱,班子成員一般都是副高級教授級別,導致在學校經費撥款和資源分配中受到行政組織的制約,很難有很大比重的預算投入,制約了科研技術設備的引入和老師科研教學的熱情。
2.2科研老師缺乏專業素質,科研管理缺少激勵措施
高職院校教育的側重點只注重眼前而忽略學生長遠的學習能力的培育,就導致了專業技能學科的師資力量往往很強大,而在一些被認為無關緊要的領域,諸如科研、文體等方面的師資力量往往很薄弱,而且很多都是意一師多職,一專多能,這就導致在相關領域的專業素質會比較低,在教學中不能徹底地將知識傳輸給學生[2]。另一方面由于經費投入的限制,就無法在學校形成有效的科研獎勵機制,調動不起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就會使得學校的科研項目不能順利的進行,進而形成項目的爛尾、人才的流失,進一步導致學校科研教育水平的退后等惡性循環。
2.3科研管理缺乏正確目標,科技成果不能融入市場
高等院校的科研課題的理想,大多數都是根據學校教學的自身特點和擅長的領域提出來的,有的老師歷屆都是同一個課題,脫離了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步伐,而且很多課題都是偏向理論知識,實踐動手能力方面受到知識、設備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得不到延展,這就導致了高等院校的科研課題水平低、重復率高、脫離實際,轉化成社會和市場需求的成果少,注重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就激發不起來學生的科研興趣,也造成了學校科研資源的浪費。
3.科研管理工作引入協同創
新理論對高職院校的意義分析在前文敘述了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機制的相關問題,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育中突出的短板,不利于學校產、學、研道路的開拓,不利于學校形成良好的科學求知、嚴謹治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氛圍,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與動手能力相結合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科研資源和科研水平不能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越來越大。在此不利局面下,運用協同創新理論到科研管理中來,是保證科研管理的實效性,應對科研管理的復雜性和開發性的有效的解決方式。通過各方面的合作,對環境、組織、人員進行嚴格的有序管控,對外界信息進行及時的加工處理,來保證項目過程中的各個要素能夠協調配合,有效利用,從而讓高職院校科研工作與時代同步,與市場結合,在前進階段中不斷出成果,讓師生的科研熱情激發出來營造高等職校良好的學習風氣。
4.科研管理引入協同創新理
論對學生的意義分析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側重點是專業技能要符合市場企業的要求,但是企業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會出現更新換代的情況,這里就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適應新技術新管理的思想意識和學習能力,這其中科研創新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重要的組成部分[3]。學校與企業,與科研機構,與社會公共組織之間的協同配合,將科研課程與企業運作,社會實踐有效結合,能夠培育學生將課本理論知識應用到科研具體的項目領域中的實操能力。學生通過企業先進設備和科研機構優質資源的幫助,能夠形成讓學生科研項目從構思到落地的有利客觀條件。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鍛煉了學生適應企業與社會發展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科研的對象從生產生活的需求的意識。
5.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機制的創新途徑
5.1要樹立“科學管理、服務至上”的科研管理新理念
首先要樹立科研與教學兩手抓,兩手都要緊的共同發展戰略。科研與教學在高等職院中不應該顧此失彼,重視其中一方輕視另一方,而是要將兩者上升到學校發展戰略層面相同的高度。與此同時,教學與科研應該協同并進,相互依存,彼此扶持,在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培養心生科研力量,在科研過程中進行教學理論實踐應用。因而學校要在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和師資力量的配對中要做到保證科研與教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滲透之格局,讓兩者能夠各自發揮優勢,促進老師科研課題與教學內容的融合,與社會生活的落地,與企業需求的緊密聯系,才能夠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培養的能力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其次要實現科研管理的分層定位,通過協同創新理論指導的科研管理,其領域、方向和深度是圍繞科技管理體系建設、科技評價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和協同創新合作機制四個方面開展工作的。由于各個高校自身的科研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在協同創新的發展進程中,其角色定位要根據自身的實際來判斷其應有的科研地位、科研方向和研究內容,所以高校的科研管理要通過分層定位的策略來進行,以自身學科的領域優勢來制定科研命題,提高在同等地位的高職院校的競爭力。這就需要學校以本地區域行業的發展方向為切入點,培養自己的核心科研團隊,做精做強本地行業的優勢項目,實現科研與本地行業發展的相互推動。核心科研團隊的培養,一個是從硬件入手,加大科研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的投入;另外一個是從人才入手,通過自身培養和引進兩種形式進行。這樣高等職員就有實力來制定符合自身科研條件與本地有市場競爭優勢行業特點的命題,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精品科研成果的示范作用,可以為學校創造出一批精品課程和專業,為學校創造貼近科學前沿發展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最后科研管理的長期性發展,離不開在某個領域的持續性不間斷的深入研究,這就需要領頭老師做好課題的更新迭代,需要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沿著老師布置的課題,與兄弟學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交流,以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出發點,以系統化的研究策略為基礎,在教育機關和學校的引導下,將獲得普遍適用性的科研成果運用到行業發展過程中,實現科研與生產的深度融合。
5.2要構建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要創建以協同創新理論為指導的科研管理新機制,就要打破傳統的基于科研項目申請、審批行政化流程為核心的管理機制,樹立以協同創新為核心的管理新流程。因為傳統的科研管理工作往往手續繁雜、審批嚴格、審核時間過長,導致科研成果往往滯后與科學前沿的發展,這是由于側重于行政審批流程導致的弊端,忽視了科研活動是以成果反應市場變化、實驗考察驗證課題效果的本質內涵,所以一旦時效性錯過了,就使得科研成果落后于時代而會被淘汰[4]。這就需要建立針對不同科研領域、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辦事同道,盡量避免人事、財務等相關事項的牽扯,節省因科研主體與每個部門之間的交涉而浪費的時間,應該利用高校互聯網系統的便利性,將相關職能做到精簡機構、準確歸為,縮短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以協同創新理論為指導的科研管理新機制,需要管理部門在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四個重點科研活動方面,組建相應的事務處理部門來各自承擔所屬領域的職能,比如社會文化類的科研命題可以由偏人文社科類專業的老師來組建相對應的管理部門,便行業科學類的科研命題可以由偏理科類的老師來組建相對應的管理部門,做到術業有專攻,行業由專職。職能部門要做到對國家科研政策在不同行業領域中的導向給予準確的闡釋,和其他產學研單位之間的事務進行及時的銜接,在科研資源和資金分配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
6.結束語
在協同創新背景下,科研管理部門還要在激勵機制上進行大膽改革,比如競爭上崗機制就能夠激發有科研能力的教師發揮特長,比如給予物質獎勵或職稱提拔來激發老師創作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論文等等。高校科研教育優質優良的發展,關鍵在師資力量的壯大,這不僅僅在于老師自身師德修養的提高,也要綜合條件滿足,讓老師有激情,有夢想。
參考文獻
[1]徐敏."協同創新"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機制創新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3.
[2]佚名.高職院校校企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3):60-63.
[3]王妍捷,王茂盛.基于新技術、新業態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7(8):174-175.
[4]朱朝霞,胡恒.比較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協同創新運行機制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70(2):11-13+16.
作者:劉芬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